三亚市吉阳街道属于吉阳区。萊垍頭條
吉阳区原名田独镇。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部,距市政府12千米。2014年2月,中国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三亚市撤镇设区,吉阳镇改名为吉阳区。新村社区、荔枝社区、田独村、中廖村、大茅村、安罗村、六道村、博后村、六盘村、龙坡村、干沟村、榆红村、红土坎村、新红村、罗逢村、红花村、抱坡村、落笔村和南丁村,共计2个社区、17个村。223国道和224国道在此交会。名胜古迹有落笔洞风景区和距今一万年的落笔洞“三亚人”古文化遗址。萊垍頭條
落笔洞,位于海南岛南端的高山与平地过渡地带,为一个独特的喀斯特山体中的溶洞,进深才十余米,是海南岛迄今发现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一万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8枚晚期智人牙齿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制品骨制品,以及脊椎食物及水生食物残留。有人将落笔洞人归为黎族先民,但这值得商榷,因为从一万年到五千年之间,海南岛已很难找到人类活动遗址,数千年间几乎是一片空白。
位于三亚市荔枝沟的落笔洞
到距今五千年甚至更早,海南岛的人类足迹渐渐频繁起来,那时代遗留至今的人类活动遗址处处可见,且一脉相承。这些遗址在南方山地居多,光宁远河流域,就有大茅遗址、高村遗址、沟口遗址、河头遗址、卡巴岭遗址、三间坡遗址等等。在这些遗址中,有大量的石锛石凿石斧出土,还有粗砂陶,说明海南岛的人类文化开启于新石器时代。
这类遗址中的陶器样式,直到近几百年还出现在土著人的生活中;早期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也延续到现在,山兰米就是这种耕作下的产物,山兰酒成为稀缺的佳酿,说明不同时期的人群具备的依承关系,同时也说明这个孤立海岛文明的单一和社会发展的缓慢。这些早期活动的人类,目前基本上确定为登岛最早的居民——黎族先民。
没有,落笔洞就在田独镇那里,离三亚学院不远,离市区大概15公里,你可以在市区玩玩逛逛再去落笔洞,嘿嘿!
三亚市崖州区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主要选取当地知名的景点,很繁华,旅游人很多,热门好玩的景点进行综合参考推荐,主要包括:古崖州城,大隆水库,落笔洞遗址,崖城学宫,三亚自然博物馆,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等景点,
天涯海角的石头是自然风化形成的,在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海角就此得名。
天涯海角的最佳旅游时间
三亚阳光充足,长夏无冬,素有天然大温室、绿色聚宝盆之称。这里气候温和,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度,年平均海水温度25.1度,冬季海水最低温度22度,适宜四季潜水和开展各类海上运动。
三亚人浮雕
“三亚人”浮雕表现的是一万一千多年前,“三亚人”渔猎、采集、农桑、宗教的原始生活场景。1992和1993年,考古专家们在三亚落笔洞经过两次挖掘,发现了人类活动遗迹,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中国科学院将这些三亚地区最早的先民命名为“三亚人”。为纪念“三亚人”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艺术家以“三亚人”为题,创作了这块浮雕。
大东海位于距三亚市区3公里的兔子尾和鹿回头两山之间。月牙形的海湾,辽阔的海面晶莹如镜,只见白沙融融,阳光、碧水、沙滩、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图画。鹿回头与榆林港之间,从市区东行1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这里的海湾呈弓形,东南平行的两条小山脉就像两道堤墙筑入浩瀚的南海,铸成海湾和屏障。大东海三面环山,一面大海,一排排翠绿椰林环抱沙滩,蓝天、碧海、青山、绿椰、白沙滩独特之美博得海内外游客的赞叹。大东海沙滩平坦细软,缓缓延伸,长达千米。“水暖沙白滩平”早已使大东海斐声海内外。冬天,游客既可以畅游于碧波之间,浮游于雪浪之上,也可以躺在沙滩上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在沙滩上拾贝壳、挖螃蟹、垒沙塔……更是快乐无比。冬季水温在18-22℃左右,"水暖沙白滩平"早已使大东海蜚声海内外,成为冬泳避寒胜地,也是三亚开发最早、最成熟的海滨度假区。此外,这里也有很好的潜水处,会有教练带你下水,没有游泳基础也不用担心,因为升降都是由教练控制的。 大东海月牙形的海湾,辽阔的海面晶莹如镜,只见白沙融融,阳光、碧水、沙滩、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这里四季如春,水暖沙平,冬季水温18度 ,是冬泳避寒胜地和度假休闲者进行潜海观光、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大东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四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大东海“水暖沙白滩平”,使大东海名声早已蜚声海内外。这里的海湾呈弓形,东南平行的两条小山脉就像两道堤墙筑入浩瀚的南海,铸成海湾和屏障。大东海三面环山,一面大海,一排排翠绿椰林环抱沙滩,其碧海、青山、绿椰、白沙滩独特之美博得海内外游客的赞叹。 水面是月牙形沙滩,南面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冬季水温在18-22℃左右。海水澄净,水下能见度10米左右。区内海滨度假旅游设施配套齐全,建有风格各异的酒店,大型海滨广场,观光潜艇、潜水和跳水基地,常年进行多种水上活动和沙滩运动。 顺着海滩东行三四百米,是一座滨海小公园。公园里有座小山,山顶上有观海亭,可俯视大海胜景。这里有一个白鹭公园,是白鹭的天堂,湖边、湖心到处是白鹭。 冬天,大东海平静得出奇,辽阔的海面晶莹如镜,叠印着蓝天、白云、岱山的倒影。远处水天一色,在湛蓝的海面上,似有若无的浪花,三三两两的渔船缓慢地滑行。恰似一幅清雅、明快、平静的水墨山海图。伫立在大东海之滨,眺望着宁静而辽阔的海景,可感到才思阔朗、神清气爽,甚至还会有浑身有扭转乾坤之气概。交通指引:自驾导航:位于距三亚市区3公里的兔子尾和鹿回头两山之间,可从三亚进入榆亚路,向南行驶,进入鹿岭路后再转入海韵路即可到达。背包指引:从三亚市区坐202、204路到大东海,还可坐新国线双层观光巴士。自助提示:大东海旅游区免费参观,可自由随意出入。安全起见,游泳应在景区规定范围内。饿了可以在沿海滩的各式风情吃吧里找到心仪的食物。最佳浏览线路:可沿海滩漫步。相关传说:传说,大东海是三亚落笔峰落笔洞黑龙戏水的地方。相传黑龙看中了大东的海晴空丽日、碧波万顷、风平浪静,央求南海龙王将大东海借给它戏水解闷。南海龙王同意了。谁知黑龙一来便带来台风,弄得大东海浪高流急,影响人们打渔和生活。于是,南海龙王只准黑龙偶尔来活动活动筋骨。
近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境内发现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已经组织力量进行挖掘。4日,在陵水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遗址挖掘现场探了个究竟。
探访挖掘现场
发掘区域被划分成20块
桥山遗址位于三才镇海边的一个芒果园里的小山坡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出来,几名考古队员正在对其中五六块区域进行初步的发掘。
看到记者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宪国站了起来,带记者去看他们刚刚挖掘出来的文物。一名正在做挖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指着方形土坑裸露表面陶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刚刚挖掘出来的,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的陶瓷碎片,他们还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清理。
傅宪国说,由于发掘工作刚刚起步,而且缺乏必要的发掘工具,发掘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为20块,年前就做了遗址挖掘准备工作,大年初十就开始正式的挖掘。
傅宪国告诉记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有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史前考古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省内的考古文化面貌和框架体系仍不清楚,本次调查发现的桥山遗址为海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这个遗址属于沙丘遗址,与大陆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的考古存在很大不同。洞穴遗址很多都在洞穴里,比如落笔洞遗址;考古中常用的工具在沙丘遗址上都派不上用场,一些专业的工具甚至国内不能生产,需要去美国等国外地区购买,而且,国内对沙丘遗址的发掘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经验和资料,需要考古队员自己在发掘中不断总结和实验,这给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一片都是沙质土壤,这正是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最担心的。”
在遗址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对现场做出特殊的保护,据傅宪国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文物本身价值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古价值高,所以应该不会有人盗取,但是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他们还是专门请了一位当地村民,在他们不在的时候进行看管。
考古现场
遗址极有可能是墓葬群
傅宪国说,考古队已经正式开始对桥山遗址的全面挖掘工作,整个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考古队通过踏查和观测发现,桥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为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者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数件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初步观察,遗址顶面覆盖0.4至0.5米的细砂,绝大部分区域保存完好,个别地点和台地断崖处能见到暴露的文化堆积。
经过几天的表面挖掘,目前已挖掘大量的夹砂红褐陶片,还有人类骨头,有些收集起来,拿回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里极有可能有墓葬遗址,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当时放置在墓穴中的陶器经过长年氧化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形成了大面积的陶片,这些陶片保守估计距今大概3000至4000年,而且这些陶器烧制的工艺与海南黎族地区陶器不一样,从陶片的外表看,这些陶器应该是堆积烧制的,因为烧制不均匀,火烧到的地方比较光滑,火没有烧的地方比较粗糙,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对于研究海南史前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
遗址发现过程
海南省全面展开古遗址调查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海南省政府有关海南考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海南省古代遗址展开调查工作。
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实地踏查的方法,先后对陵水、三亚、东方、昌江四县市的十余处遗址进行复查或调查,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部门沙丘遗址进了钻探,并采用高精度GPS和测距仪记录了各遗址的地理信息和遗址范围。
傅宪国正是这次联合调查队的负责人之一,这次桥山遗址发掘工作也是他主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就在陵水三才镇发现了大港村遗址,并被确认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大港村也是调查队的调查目标之一。
2012年4月左右,调查队在大港村遗产附近进行了调查,可是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在大港村遗址发现有相关的文物,这让调查队队员们感到十分的费解。但是他们相信这附近可能会有史前遗址,于是调查队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对大港村周围地段进行调查。
挖掘出来的陶片
芒果园下面发现人类遗址
傅宪国说,对于古人类而言,他们同样对生活区选址也有讲究,一般村落都会设在有淡水经过的地方。
在调查中,他们经过对地图和附近村落的地形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大港村遗址附近有一条淡水河流,在河流的另一侧有一个小山坡——他们觉得这个小山坡应该会有新发现,因为这里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调查队经过对这个种着满是芒果树的小山坡进行实地探查,发现地表面上裸露了大量陶器碎片。随后,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该地沙丘进行钻探,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芒果园下面竟然是一个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而且文物数量非常丰富!这一结果让调查队感到十分震惊。
经过近半年的钻探和调查,在陵水县内发现了桥山、莲子湾、陆仔湾、六岭下等多个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
随后,调查队又在陵水县三才镇附近的莲子湾、石贡等地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活动的痕迹。傅宪国说,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这些遗址都没有桥山遗址保存完好。
展望遗址未来
桥山遗址对海南考古影响深远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告诉记者,由于桥山遗址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此次桥山遗址的发现,对海南史前文化序列、“南岛语族”研究以及南海主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科研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文化内涵,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竞争力。如果对桥山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可以于此命名海南地区第一个史前考古文化,今后有可能解决海南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问题。
对史前遗址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课程,对桥山遗址而言,开展包括地貌、古环境、古动物、古植物以及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则可以在海南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生计模式、海岸线变迁、“南岛语族”甚至南海主权争端等热线学术与政治问题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希望桥山遗址能建成考古公园
傅宪国说,目前海南史前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对于海南的史前文化具有很多的猜测,但是都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他们考古队最大的任务就是发现更多的直接的证据,来还原这段历史,完善海南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
他表示,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判断,桥山遗址可能会是一个原始部族的聚居地,有很明确的生活区、墓葬区等区域的划分,通过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找到更多的文物或许可以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等。在采访中傅宪国说,“从现在的发掘情况来看,发掘到相对保存完好的陶片、生活工具和人骨头,甚至是古物等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傅宪国说,对于桥山遗址发掘的工作刚刚开始,今后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掘研究。他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埋藏在地下的历史能够被世人知道,能在遗址原址上建立一个遗址公园,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南的历史。
文物保护需政府百姓共同努力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谈起了对文物的保护,傅宪国说,随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事业发展,很多沉睡数千年的文物古迹在大开发中复苏。
中国文物以它古老的神韵、逼人的风采、百科皆备的底蕴、无价之宝的身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多方位多层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旅游事业中大展英姿、承担主角;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受命致远、铺路搭桥。而面对芸芸众生,中国文物鸣奏着一部华夏文明的史诗,倾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物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留传至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老而悠久的历史,看到辉煌而灿烂的文化蕴涵。
傅宪国说,现在是个矛盾的时期,各地都正在进行大开发,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认为,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古迹,需要政府和我们一起努力。
三亚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09.1千米,有大小港湾19个。其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2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千米,蜈支洲岛1.05平方千米。
三亚的气候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左右,七月平均最高气温28°左右。
历史
三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艺术
据史料记载,黎族是三亚乃至海南的土著民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赛人”、“杞人”、“润人”、“美孚人”,按其语言分为5个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饰可分为“长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在人们还不知道三亚的时候,勤劳的黎族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以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瑰丽的织锦艺术而著称,民风质朴、敦厚。值得一提的是,槟椰是黎族人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来表达情意的厚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