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旅游绿皮书》,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4亿人次,增长4.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有望突破6000万人次,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可能将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增长9%.
某风景区今年旅游人数比去年增长二成,去年旅游人数比今年少(2/10)/(1+2/10)*100%=16.67%
2020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2021年二月初,国家预计国内旅游人次40亿,国内旅游收入大概3.3万亿元
公务员是否有时间旅游需要看一个方面即可:手头的工作能否安排好。
公务员转正后每年都会有年休假,按工作年限算从5天10天15天不等,如果你能安排好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请年休假就可以出去旅游了。也可以利用春节,十一小长假出去放松一下。
从入境旅游市场来看,2019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香港同胞8050万人次,增长1.4%;澳门同胞2679万人次,增长6.5%;台湾同胞613万人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2.9%,飞机占17.4%,火车占2.6%,汽车占21.2%,徒步占55.8%。
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多省公务员联考和省考的区别
多省公务员联考其实就是省考。多省公务员联考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试时间在同一天举行的公务员“联合考试”。而大家通常理解的联考是多个省公务员同一天考试。
虽然多省考试时间一样,可录用考试是由各省公务员局自主组织的。所以联考就算省考。多个省份在同一时间进行笔试,但是由各省公务员局自主组织的公务员录用考试。除了考试时间一致以外,其他均不同。报名时间不一致、组织单位不同,考试内容和试题各省份也有不同。
国考与省考的区别
区别一:组织单位、性质、范围不同
多省公务员联考录用考试是由各省公务员局自主组织的。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试时间在同一天举行的公务员“联合考试”。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在同一时间进行笔试,但是由各省公务员局自主组织的公务员录用考试。除了考试时间一致以外,报名时间、组织单位、考试内容均不同。并且部门省区、部分职位有户籍限制。
省考是由各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的有关规定开展的在本省范围内公务员录取考试。部分省区、部分职位有户籍限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均由各省自定。
国考则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均为全国统一,招考对象无户籍限制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区别二:考录机关不同
按层级和隶属关系,公务员考录职位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序列;按机构性质和职能,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录序列分为多个类别和系统。
国考(中央公务员考录序列)四大系统: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省考(各省公务员考录序列):党群机关、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行政机关。
区别三:考招考对象范围不同
国考:全国各省区居民均可报考,无户籍限制。
省考:部分省区、部分职位有户籍限制。
区别四:笔试科目相同但细节不同
公共科目
国考:行测申论均实行分级分类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考:省考的公共科目与国考类似,大部分省份为行测和申论,不分类。但部分省份会实行分级分类考试,比如浙江行测分ABC三类,申论分AB两类;山东申论试卷分为ABC三类;海南考试类别为甲乙类,乙类只考行测。
专科科目
国考: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人员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专业科目考试。
省考:大部分省份没有专业考试,但个别省份会有。如海南报考公安机关(含森林公安)人民警察职位的,需进行公安专业科目考试;上海公务员考试须进行专业科目考试;浙江报考社区干部类的考生需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三)考试。
1.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数量大、受经济衰退影响小等特点,使本地区存在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据专家测算,发达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即能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第三世界国家每增加3万美元的旅游收入,将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
2.增加外汇收入。旅游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吸引了大量境外旅游者,成为重要的创汇方式,对于提高外汇储备、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增加外汇储备,对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显得极其重要。西藏1995年国际旅游业利润达到2598万元,超过工业、建筑业、交通业三个行业全年的利润总额。
3.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许多直接就业机会,还刺激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着许多间接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以增加收入4.3元。因为旅游的活动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它一方面给交通运输、饭店宾馆、餐饮服务、商业网点等带来客源,另一方面也带动影响了轻纺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业、文体事业等的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同时,旅游还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使农产品可以跳过购销体制不畅的难题直接面对消费者,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4.带动改革开放,扩大国际交流。旅游吸引了许多外国旅游者,他们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建设成就、政策法规,因此,旅游在客观上促进了对外开放,为吸引外部资金和对外贸易创造了机会。同时,与工矿业相比,旅游业没有原料消耗,资源可以持续利用,是“无烟工业”,在本质上与环境保护有着内在一致性。此外,旅游对环境保护还可起到经济支撑的作用,旅游收入增加了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资金。要保护生态优势,减轻自然环境压力,发展旅游业是很有效的方法。
5.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产业。通过旅游业,民族文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了历史文化的价值,增强了自豪感,促使本民族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也会积极深入地挖掘、拯救、复原、宣传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可以使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传承得以发扬光大。
6.促进文明建设。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在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成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一方面,旅游者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通过领略这些地区的秀丽山河、民俗风情、历史文物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旅游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维,使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当地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文明的提高。此外,旅游对文化层次的高要求能够激发当地居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7.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通过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促进了各种文化、学术信息及先进科技成果的传递。旅游的客源大多来自于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这必然会推动本地区与外地的科技文化交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86.5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