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有着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在老子年轻的时候曾来过清源山悟道。清
源山前有一块大石头,老子天天来到这个大石头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子
的身影印在了这块石头上。千年之后,老子再次来到此处,魂魄化入石头中,与
这块巨石结合在一起,清源山的名字就是从这个神话故事得来的。关于清源山的
传说还有很多,本文中所讲的是传的最广泛的。泉州府志中记载到,清源山在秦
朝就已经存在了,并且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它的潜在价值,儒家、道家、
释三家率先发现了它的价值,都想将其占为己有。在开发清源山,研究它的历史
背景时,就发现在清源山有很多宗教活动过的踪迹,这就为清源山增加了浓厚的
历史底蕴。景区内有很多的景点,各种宗教寺庙,文人墨客书院以及刻有他们字
迹的石板。环顾这些建筑的周围,古藤老树,奇花异草,鸟语花香,风景甚是宜
人。其中最出名的还属宋代老君的人造石像,是全国最有艺术感,最大的道教的
石雕。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中的文字含有很多的价值。最浅显的就是石刻上的书法,
苍劲有力,每个字,每一笔一划都记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石刻上的内容也给历
史学家们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古代海外交通史的证据。唐朝期间,穆罕默德的门徒
来到泉州传道,死了之后就埋在了灵山。他们的墓碑旁就有一个“行香碑”
,这是
和郑和下西洋有着极大关联的一个事物,这也证明了清源山的历史价值。正是因
为清源山的历史底蕴,提高了它的价值与地位
爬清源山如果体质一般的话,笔直爬上山要差不多2个多小时,若要把所有景点游遍,差不多要花4~5个小时.
二个。
1,福建清源山,福建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2,安徽清源山风景区位于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城市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境内,距县城15千米,距离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30公里。
早上7:30以前上山,不要门票。市民正在晨练呢。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700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
最负盛名的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清源山最高点是南台岩,可以俯瞰整个泉州城。
清源山不是世界遗产。目前福建拥有3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各一项,其中1项与贵州、湖南、广东、江西、浙江共有。分别是: 1、武夷山(自然文化遗产,1999.12) 2、福建土楼 (文化遗产,2008.7.7) 3、中国丹霞 (自然遗产,2010.8;与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与龟峰、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
一: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所以它又被称为三教名山。
二:太姥山
太姥(mǔ)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它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相传尧时老母,种蓝(蓝草,其汁色蓝,榨之以染布帛)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

三: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咱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自古以来,清源山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等为胜,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的景色顺序:
老君岩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
据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 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
南台岩
从弥陀岩循“寻佛径”古道可直上山顶南台岩,这是清源山右峰的最高处,因其位于中峰之南,故名。山坡上遍植杜鹃,每逢春夏之交,山花烂漫,满山幽香。南台岩系一巨岩,巍然耸立,前是悬崖,后是峭壁,岩台上建有寺庙,如临空中。峭壁上刻有“空中楼阁”四个大家。终年云雾缭绕,仰望峰顶高出云端,悄如仙境。据史载,南台岩自唐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当时岩台顶上建有儒教的魁星阁、佛教的大雄宝殿和道教的三清宫,每年三教信徒来此攀高朝拜者甚众。至宋后逐渐衰落,寺庙亦因年久失修而遭坍废。现有佛寺一座,比较简朴,建于明代。但山势雄峻,气象万千。登高远望,天高云低,河山壮丽,视野开阔,俯视泉城内外,屋宇连片,新楼叠起,阡陌纵横,绿装盖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晴空万里,晚霞满天,红透山河,风光更加绮丽,“南台夕照”是清源山的一大胜景。
清源洞
清源洞位于清源山中峰的顶端,又名纯阳洞,因地处清源绝顶,傲视诸峰,历来成为爱好登高览胜的旅游者攀登之地。上清源洞古代有两条道路,一条从正山门经千手岩、弥陀岩循“寻佛径”至南台岩,再沿着山路直上中峰;另一条从左峰山腰碧霄岩沿“清源古道”攀登。现在已筑有盘山公路(名齐云山路)可从泉州市区坐汽车直达山顶。但大多数年轻体健者仍愿循登山古道一步步攀登,虽然道路艰险,可游山赏景情趣无穷。 从碧霄岩上沿途有“小憩亭”、“五云深处”、“小云关”、“紫泽宫遗址”、“练胆石”、“虎乳泉”、“白龙井”等许多名胜古迹。 虎乳泉千手岩 弥陀岩 瑞像岩碧霄岩 南少林寺。
天湖是清源山上相对“年轻”的一个景点。为了缓解清源山日渐干涸的趋势,泉州市政府依照清源山地势,于1996年,在虎乳泉下方的紫泽洞天谷地建成了天湖水坝。这个被满山翠绿环绕着的水坝,靠近青牛石与虎乳泉两大景点,与清源山和老君传说融为一体。萊垍頭條
早上7:30以前上山,不要门票。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