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我省将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住房保障、建筑业、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奋力书写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总结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和2020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全面部署“十四五”期间及2021年工作任务。2021年,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达16.8万户。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全局,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住房保障、建筑业、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担当作为,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省城乡建设主要工作目标是: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53万户,基本建成3.75万套,新筹集公租房0.27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79万户;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8万户;完成新型城镇化投资2400亿元;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0%左右,达到4450亿元以上。
十四五贵州省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域旅游资源大普查,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实施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着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抢占山地旅游、全域旅游发展高地。
(二)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推出588个新项目新业态。大力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1+5个100”工程,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增至137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开展“宣传促消费扶贫”十大行动计划,制定推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3个省级标准。
(四)宣传推广引资引源,提升多彩贵州频带形象。充分把握旅游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等特点,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讲好多彩贵州故事,构建多维度宣传推广体系、差异化优惠政策体系。
(五)加大政策纾困力度,推动旅游产业提振复苏。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全域有序开放贵州旅游景区,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六)强化旅游市场监督,优化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近年来,贵州布局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同时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依法严打旅游违法违规行为。
选择旅游规划公司一看案例二看价格,个人推荐笨鸟文旅集团,价格合理,旅游策划方案落地性较强,相关案例有《贵州土城总体规划布局》《安吉竹林七贤康乐小镇总体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抢抓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卫生健康“十三五”顺利收官。
2020年与2015年相比,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8人提升到2.7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15人提升到3.64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从0.53人提升到0.6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从0.91人提升到2.11人;孕产妇死亡率从24.64/10万下降到15.9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22‰下降到7.47‰,婴儿死亡率从8.67‰下降到5.0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答:云雾大桥是都安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也是“十四五”期间贵州通车的第一座高速公路特大桥。云雾大桥研究开发基于智能温差控制的大尺寸、超厚度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实现了两个主塔承台一次性浇筑施工,该技术创新获得2019年度“贵州省公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奇异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及浓郁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独具魅力。贵州旅游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资源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齐且形态各异的特点,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种。贵州景点众多,世界自然遗产有4处(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净山),贵州凭借它与生俱来的喀斯特风光及多元化的生态环境,目前已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第一的省份。贵州5A级景区共有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地质公园10个,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
2、气候优势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线强度低,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的美誉。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在夏季贵州已成为全国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对旅游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3、产品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最大的特色是“原生态”。这里不仅有荔波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第三大瀑布一黄果树瀑布和世界地质公园—魅力织金洞,贵州高原魂,以及遍布全省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体验,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
4、区位优势
贵州处于大西南的东南部,周边省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旅游消费能力强,客源充足。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特别是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骨架的建设以及贵广高速铁路和公路、渝贵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使得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提升。
?按照官方的说法,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是参与主城都市区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空间分工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挥区位、产业、规模等综合优势,培育产业集群,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功能,辐射好传统腹地,相对独立支撑重庆落实国家战略、联动周边地区。在笔者看来,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在功能和定位其实比较接近副中心城市。
一、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要性
估计有人会问,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什么需要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我们在《重庆主城都市区应加快构建轨道交通网,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一文中,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由于重庆主城都市区全部在市域范围内,因此与国内其它都市圈相比,其行政壁垒相对较少,更容易实现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市场配置和自由流动。而这恰好符合都市圈的发展方向。
不过,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内天然没有副中心城市。如果不刻意去培育的话,那么在都市区的发展过程中,只能过度依赖中心城区(类似中心城市职能)的带动,从长远来看,显然不利于整个都市区协同发展。
事实上,纵观世界主要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在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极支撑”,是都市圈崛起的必由之路。不难看出,介于核心城市(中心城区)与小城市之间的副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贵州省“十三五”时期完成营造林298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6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3.23%。
贵州省大力发展油茶、竹、花椒、皂角等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林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6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8亿元。其中特色林业种植面积达到975万亩,产值16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7.4%;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1.2%。
到2020年贵州省生态护林员已达到18.28万个,直接带动5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生态护林员规模及带动脱贫人口全国第一。同时,贵州完成的新一轮退耕还林累计惠及贫困农户47万户170万人;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实现与国家公益林并轨,惠及项目区350万贫困户,户均增收1297元。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将推进资源培育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健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立集约高效的资源利用体系,构建林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省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32亿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6亿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
广西铁路十四五规划现在正在建设的线路:
1、柳州到梧州铁路:这条铁路已经开工建设,是柳州到广州铁路的广西段,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客货两用,以货物运输为主。柳梧铁路对接黔桂铁路,是贵州、桂中地区前往珠三角的运输干道。
2、南宁至玉林到深圳高铁:这条铁路南宁至玉林段已经开工建设了,广东段尚未最终规划定型。目前的计划就是先建设好南宁到玉林段,并且已经规划到省界的车站了,剩下的就是等到广东的规划出炉后对接,先实现玉林通高铁再说了。
广西铁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线路:
1、、黄桶至百色铁路:这条铁路将在2021年开工建设,全长303公里,时速160公里,投资295亿元。这条铁路是客货两用铁路,主要是将贵州的物资通过黄桶铁路运输到北部湾港口。
2、沿边铁路:目前走向不明,初步是以货运为主,连接云南和广西,可以将云南的物资通过铁路运输到广西北部湾港口。预计为云南文山-百色-崇左-钦州走向,也有规划成云南文山-崇左-防城。按照云南沿边铁路的规划,沿边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双线客货共线,广西应该也会对接相同的标准。
3、合浦到湛江铁路:合湛高铁规划已经很久了,预计2021年12月开工,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投资约172.7亿元。
目前在广西十四五计划中,基本上就是这些铁路项目已经确定了,其他的线路要随着具体的情况再进行调整。
“十四五”时期,全省上下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奋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达到2.6万亿元左右,人均达到7万元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5%左右、8%左右和7.5%左右。实现工业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实现城镇大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70万户以上。实现农业大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00万亩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左右。实现旅游产业大提质,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55亿立方米以上,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0公里以上,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到4.5万Gbps以上。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森林质量显著提高,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到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90%以上。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0%。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和8%以上,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进一步完善。力争教育现代化程度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左右。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张,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以上。
——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力争对外开放水平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每年引进重点产业到位资金600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左右。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突破500万户,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10万人。
——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不断传承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时代贵州精神不断弘扬。
——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法治贵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年保持在1058万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人/亿元以内。努力把贵州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
展望二○三五年,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多彩贵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实现赶超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