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边缘热带季风气候10月至翌年3月多东北季风,风力达4~5级,有时6级以上;5~9月多西南季风,风力3级左右。
台湾海峡风浪比较强烈,尤其在冬半年,偏北季风的势力大,几乎三天两头刮大风;大风吹起巨浪,高达6—9米。夏季多偏南风,风力较小,海峡比较平稳。但在七八月份,台风盛行期。遇到台风经过这里,就会带来暴雨巨浪和风暴潮。
台北是热带亚热带气候
台湾岛气温分布规律四周温度高,中部温度低, 原因是中间是山地;
台湾岛降水分布规律东多西部少, 原因是降水来自东南季风。 台湾岛气候类型以 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为主 气候特征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都是晴天。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台湾一年四季的天气
我国惟一的“北回归线标”在台湾省嘉义县南面的铁路线附近。这座“北回归线标”于19四年设置,高20多米,是一个塔形的石碑。在石碑的四面都刻着“北回归线标,北纬为23度27分4秒51,东经为20度24分46秒5”。
人们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站在这儿,就能看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情况。这座“4C回归线标”说明台湾正处于北回归线上。因此,台湾的气候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型间的过渡气候;全年温度高、雨多和季风性是它的三个特点。
温度高。全年平均温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历时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长达290多天,是台湾最热的地方。但是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27℃—28℃。不像重庆、南京、武汉“三大火炉”那么闷热;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气温15℃左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天的温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风怒吼、大雪纷飞,到处是风和日丽、郁郁葱葱的景象。南北两端温差仅在5℃左右。可是,山区与平原地区气温则有很大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气候,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雪。早的来说,台湾一年到头都是比较温暖的,很像大陆的春天。平常绿,四季如春”,正是台湾气候的真实写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风的影响不一样,台湾各地的降雨情况也不一样。北部地区全年降雨比较均匀,东北部地区冬雨较多,中部和南部地区夏雨较多。西南平原地区降雨时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雨量稀少,因而经常发生旱涝现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地带年降雨量较多,达到4000—5000毫米。其中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雨量达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称。
季风。台湾由于处于大陆和海洋之间,因而产生了气候上的季风性。冬季多刮东北风。这种风来自蒙古高原,经过华北转入东海,变为东北风刮到台湾。它原来是干燥的大陆风,经过一段海面之后,变湿润了,因而给台湾带来许多雨水。到了夏季就改为吹西南风,因为它是从热带海面吹来的,也给台湾带来大量雨水。台湾多雨的现象,就是在这种季风变化之下形成的。对台湾有影响的季风主要是东北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另外,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月到10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819三个月台风最多。每逢台风侵袭时,就带来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夹带大量的巨石,摧毁水坝和房屋,切断公路和铁路交通。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受台风过境最多的地方,因此受害也最严重。
台湾岛屿应该没有结冰期,为啥,因为它的位置临近热代气候。
台州到了十月份会出现冷热交替,等到十一月份会突然觉得很冷,然后是十二月元月最冷。
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夏季说,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
重点说一下冬季的天气,冬季平均温度高于0摄氏度,一般最低温度直接出现在一月份二月份,偶尔有几天低于0度,台州市区最低温度近几年是零下5摄氏度左右,西北山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台湾一年四季的天气
我国惟一的“北回归线标”在台湾省嘉义县南面的铁路线附近。这座“北回归线标”于19四年设置,高20多米,是一个塔形的石碑。在石碑的四面都刻着“北回归线标,北纬为23度27分4秒51,东经为20度24分46秒5”。
人们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站在这儿,就能看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情况。这座“4C回归线标”说明台湾正处于北回归线上。因此,台湾的气候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型间的过渡气候;全年温度高、雨多和季风性是它的三个特点。
温度高。全年平均温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历时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长达290多天,是台湾最热的地方。但是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27℃—28℃。不像重庆、南京、武汉“三大火炉”那么闷热;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气温15℃左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天的温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风怒吼、大雪纷飞,到处是风和日丽、郁郁葱葱的景象。南北两端温差仅在5℃左右。可是,山区与平原地区气温则有很大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气候,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雪。早的来说,台湾一年到头都是比较温暖的,很像大陆的春天。平常绿,四季如春”,正是台湾气候的真实写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风的影响不一样,台湾各地的降雨情况也不一样。北部地区全年降雨比较均匀,东北部地区冬雨较多,中部和南部地区夏雨较多。西南平原地区降雨时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雨量稀少,因而经常发生旱涝现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地带年降雨量较多,达到4000—5000毫米。其中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雨量达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称。
季风。台湾由于处于大陆和海洋之间,因而产生了气候上的季风性。冬季多刮东北风。这种风来自蒙古高原,经过华北转入东海,变为东北风刮到台湾。它原来是干燥的大陆风,经过一段海面之后,变湿润了,因而给台湾带来许多雨水。到了夏季就改为吹西南风,因为它是从热带海面吹来的,也给台湾带来大量雨水。台湾多雨的现象,就是在这种季风变化之下形成的。对台湾有影响的季风主要是东北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另外,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月到10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819三个月台风最多。每逢台风侵袭时,就带来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夹带大量的巨石,摧毁水坝和房屋,切断公路和铁路交通。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受台风过境最多的地方,因此受害也最严重。
台湾今年面临严重干旱,很多水库水位告急。
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台湾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平均2500mm,地下水资源不少,虽然去冬今春降雨量偏少却也一直有在下雨。台湾发生如此严重并影响到国民生活的干旱究竟是何原因?
其实导致天气干燥的原因非常多,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全球变暖成了主要趋势,每年都有很多地方因为干旱造成河流或者是湖泊枯竭。这种现象其实每天都会发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罢了。而且天气干旱和气候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拿我国来说,东南部每年降雨量都是比较充足的,因为东南部靠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而西北部由于大多是高原或者沙漠,所以干旱现象就会比较严重。而且气温也是影响干旱的一个因素,气温越高,干旱也会越来越明显。
一、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导致很多地方干旱
由于工业的发展,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水汽蒸发自然也是越来越多,靠海的话这种现象还不会特别明显,但是一到了缺少水源的地方就会尤其明显。而且由于全球变暖,很多沙漠气温越来越高,导致河流从沙漠断流。
二、和地理位置有关
归根结底,干旱还是和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较大。一般来说,干旱的地方更多见于沙漠地区,每年沙漠地区都会因为河流断流导致很多绿洲消失,这和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沙漠的储水能力较差,造成容易干旱的现象也是必然的了。
三、和绿植有关
干旱和绿植也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树木可以帮助土地储存水分,如果一个地区的绿植突然大量减少,那么干旱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说多多种植树木,保护水土不流失才是正立。
台湾名刹周遭湖泊干涸,给了我们一个惊醒,也告诫我们平时要爱护环境。
台湾雨天多,雨季一般在5月就到来了。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康熙台湾舆图》中的淡水河与基隆河流域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