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洛阳”城----京都
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面积不大,约6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左右,是有名的历史之城,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个非常理想的地方……
京都建于公元794年,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首都,造就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古京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京都市内历史古迹非常多——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有199处……并且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漆器、纺织物、陶瓷器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需要说明,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唐代的长安城,而非汉代或其他朝代。
说来话长,要讲古代日本,得先绕回长安,绕回长安,就得知道大兴城(长安城前身),因此必须撸明白隋朝和大唐帝国。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继秦汉之后,再一次实现了一统。只是隋朝短命,很快被唐所取代。
隋朝二帝在国内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了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大兴城(唐长安城的前身,今天西安市的雏形)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世界最巨大的城市,也成为古代中国城市规模之最,它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自建成之后一千多年时间,它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城。既然是世界第一大都,影响之深远可以想见。
再加上帝都大了便也罢,隋朝皇帝常年征战,还比较强势,东伐西征,从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大大影响左右着邻邦,要么说短命呢。外交方面,就包括与日本的通使。史书记载,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隋朝遣使赴日,次年,日本便派使节随同来华,向隋朝取经求教了,包括建筑、医学、书法和绘画等等。
隋朝在公元618年灭亡后,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李渊(唐高祖,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建立大唐,接手了大兴城,改名长安城。唐朝励精图治,一派盛世,逐渐变得强大,而日本遣使来学技术与艺术的传统,便继续得到加强,唐朝也不断有使节及僧人赴日本弘法传经。因此,古代日本深受以长安城为代表的唐文化的巨大影响。
回过头来,我们看公元五六百年(中国隋唐时期),古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首都京都以及奈良。以当时京都与奈良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为例,就是仿照长安城坐北朝南、横平竖直、设置里坊的制度,严格遵循大唐帝国长安城皇宫以及108坊、东西两市进行的建设。大唐的雄壮精神和文化基因,由此潜移默化植入日本从皇公贵族到普通民众的生活。
现代以来,国内建造唐风建筑或兴建影视城之类,比然到京都奈良参考被视为日本国宝的唐代木建筑。今天,即便我们普通人去日本旅游,凡到这俩地方,必到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法隆寺和招提寺参观,它们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唐代建筑,非常典型的。因为保存得好,比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还早约百年。当然还有绘画、书法、音乐、陶瓷、丝绸等方方面面,日本都受到唐代长安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这些一场珍贵的遗产一直被日本视作国宝而荣耀地存在
现在的日本京都市
公元794年, 日本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京都),京都正式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1200年,直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京都历史曾一度仿效洛阳称为“京洛”、“洛都”、甚至“洛阳 ”。建筑时则将平安京分为东京和西京两部分,东京仿洛阳,西京仿照长安。
历史上洛阳被过很多次。第一次是三国时期,董卓烧的,洛阳城方圆两百里内都烧成了灰烬。第二次是在西晋永嘉五年,匈奴贵族汉主刘聪派刘曜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第三次是在唐朝,当时的安史之乱,洛阳同样被烧杀抢掠,损失惨重,但烧毁的并没有前两次严重。最后一次是在民国抗日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陷于困境的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5月5日,龙门之战敌得逞后, 由洛阳地方民团组成的国军第15军和94师守卫的洛阳,成为一座孤堀。面对数倍的日军,洛阳民众和爱国官兵誓与洛阳共存亡。日军穷凶极恶,每日发炮近万发,把洛阳炸成一片火海。匈奴贵族汉主刘聪派刘曜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
神都,洛阳古称。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神圣之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次年,从各州迁入数十万户充实神都,使神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突破200万的城市。694年,世界各国元首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695年,武则天置九鼎于神都。
神都俗称洛阳城,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外郭城、上阳宫和神都苑,有3市109坊,总面积约455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都。
神都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乃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麦加、耶路撒冷并称“世界四大圣城”。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先后有22个朝代政权建都于此,盛唐时期人口达118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神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日本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都城的规划设计都明显受其影响。
洛阳以“神都”之名居首都之位21年后,唐帝国恢复两京制,继续与长安并称东西两京。洛阳是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此后千年来,中国再无任何城市被官称为神都。而“神都”一词,成为了文人笔下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首都的代称。
京都(Kyoto),古称“平安京”,又称“京洛”、“洛阳”,位于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总面积为827.90k㎡,占京都府总面积的17.9%。
是京都府各县市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京都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还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区共同组成了京都都市圈。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会区”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
东经135度46分、北纬35度
面积
827.90平方公里
人口
1469472人(2013年)
方言
日语关西方言
日本的“洛阳”城----京都
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面积不大,约6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左右,是有名的历史之城,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个非常理想的地方……
京都建于公元794年,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首都,造就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古京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京都市内历史古迹非常多——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有199处……并且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漆器、纺织物、陶瓷器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如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登基称帝等,功能类似北京午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1985年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等在应天门遗址建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更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投资约2.1亿,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先生主持设计。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5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