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主要红色旅游基地有7家,分别是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会宁红军会师园、长征景园景区、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天险腊子口景区、高台烈士陵园。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明代在哈达川设铺,故称哈达铺,地处岷山东麓丘陵川坝之中,海拔2280米,是驰名中外的“岷归”的主要产区,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哈达铺镇上街,国道212线上,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北距定西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甘南迭部县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纪念馆)70公里。2016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在党中央的率领下长征到达哈达铺,毛泽东在当地发现的《大公报》等报纸上得知陕甘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中央领导决定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到达哈达铺,相继发布实施了“岷洮西固”和“成徽两康”战役计划,并在哈达铺开展了扩红建政工作。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落脚陕甘的“重大决策地”,也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有革命遗址五处,分别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同志住室;毛泽东、张闻天同志住室;邮政代办所;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刘伯承等同志住室;现在这五处红军长征革命遗址和长征一条街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甘肃省境内规模最大、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纪念地。有各类革命文物400多件。
你好!甘肃红色旅游景点有8出1,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3,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4,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5,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6,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甘肃省兰州市7,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8,张掖市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路线:成都-松潘-若尔盖-迭部-宕昌-岷县-临夏-兰州线 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雪山草地,阿坝州松潘县红军碑园,若尔盖县巴西会议会址;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陇南地区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定西市“岷州会议”纪念馆;兰州市战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 第二条:成都--都江堰--青城山--汶川--茂县--黄龙--九寨--阿坝--红原--若尔盖--花湖-郎木寺--禄曲-临潭--合作--夏河-临夏--广河--兰州 全程950公里部分路段有高速 第二条线路沿途风光无限感受藏族魅力文化民俗则是首选也是诸多自驾车河驴友关注的线路
兰州到哈达铺,是一条红色旅游专线。
兰州到哈达铺每天有14趟车,单程运行时间为3个小时,可以当天返回。
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三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直插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决策,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为了让广大朋友们记住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来之不易,有多少先烈把命留在了长征途中,是爱国主义的象征,是不收门票的。
我的家乡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辖西河、礼县、两当、成县、徽县、康县、宕昌、文县等八县及武都区一区,武都区也是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5.76万人。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境内高山森林密布,丘陵河谷交错,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盛产花椒、木耳、油橄榄、核桃等经济作物,时令水果丰富,尤以无花果、樱桃、柿饼等最负盛名。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生长了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繁衍了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湿地公园。著名旅游景点有武都万象洞、宕昌官鹅沟、文县天池、康县梅园、西河仇池山伏羲崖等。红色旅游圣地有"两当兵变纪念馆"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有人云:既然到陇南,何必下江南”!
宕昌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13]
夏:宕昌为雍州之地,古西戎世居地。 [13]
商、西周: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宕昌羌随周武王灭商。 [13]
战国:秦在今宕昌、舟曲一带建羌道,属陇西郡。 [13]
秦、西汉:羌道仍属陇西郡。 [13]
东汉:光武帝初年羌道改属武都郡。 [13]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羌道属益州武都郡。
魏晋元四年(公元263年),魏灭蜀,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 [13]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羌道县废,地属武都郡。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十万余众。[13]
宕昌县城一角 [14]
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583年),宕昌国归附北魏。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灭宕昌国。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辖宕昌、甘松二郡,宕昌郡领阳宕、和戎二县,甘松郡领怀道县。 [13]
隋: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宕昌、甘松二郡,以州统县。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宕州总管府。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阳宕为良恭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 [13]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并署基城县(今理川),属岷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秦州总管府,辖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十二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宕州属岷州总管府。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成州潭水县改隶宕州,后省入良恭县。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和戎县省入怀道县。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21年),改基成县为祐川县(今理川)。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置陇石节度使,宕州属之。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宕州为怀道郡,领怀道,良恭二县。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怀道郡复改宕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宕州陷入吐蕃。 [13]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北宋:太宗建隆二年(公元962年),合良恭,大潭2县为大潭县,隶秦州。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韶收复岷、宕二州。南宋:理宗瑞平三年(公元1236年),岷州、宕州、叠州、阶州、文州十八番族降蒙古汗国。 [13]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设西固城军民千户所。惠宗至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改置西固番汉军民千户所,属阶州。 [13]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将傅友德兵至,西固千户韩文举众归附。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设西固军民千户所,属巩昌府。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建岷州卫于祐川,设岷州为指挥使司,属巩昌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改为西固城军民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翌年,西固千户所归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直辖。 [13]
官鹅沟秋景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撤西固军民守御千户所,归并阶州,设州同分辖。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西固番人慕化,编民为里,设抚夷同知,隶巩昌府。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裁西固抚夷同知,仍设州同,隶阶州。 [13]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阶州西固分州改为西固县,隶属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7月,废道,西固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岷县)。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西固县划入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武都),直至1949年。 [13]
哈达铺长征纪念雕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9日,西固县全境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武都专区。
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固县治迁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58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武都专员公署,宕昌县划归天水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宕昌县和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
1961年12月15日,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专区。
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区更名陇南地区。
2004年,撤地建市,宕昌县归陇南市所辖。 [13]
2014年,城关镇、哈达铺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年,甘肃省县名“宕昌”审音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词典等汉字工具书中注音予以认可,读“tàn”时注释为“宕昌(tàn chāng),甘肃省县名”。 [15]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境内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风俗民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宕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一是生物资源富集。境内有I7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展畜牧养殖得大独厚。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等名贵药材种植达10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著名的八马牦牛肉、车拉高山羊、松花蛋、羊肚菌、刺龙芽、野生蕨菜、高淀粉洋芋、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二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境内已发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储量大,为优势矿种。三是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境内有白龙江、岷江等大小河流1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6.29万千瓦,现已开发4129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3%。四是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宕昌是一个资源富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贫困山区,更是一处发展潜力巨大的开发热土。近几年来,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优势,艰苦拼搏,坚持改革开放和开发搞活,狠抓基础建设,创造基本条件,改善开发环境,发展优势产业,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增长10%的发展速度,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宕昌将以崭新的姿态,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开放意识,敞开山区大门,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促进大开发。我们将坚持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建设小康为奋斗目标,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认真实施开放带动和加速发展战略,走“科教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民营富县”的路子,争取把宕昌建成药材基地县、畜牧产业县、洋芋重点县、花椒优势县、矿业新星县、旅游特色县。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框架,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外地的差距,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围绕宕昌发展,我们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与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树立有利于开发、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开发人才。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外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对外对内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更多地引进资全、技术、人才,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进一步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宕昌,提高知名度,为资源开发利用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赢得更多的商机。四是创新机制。按照入世要求,改革传统的领导方式、管理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好地激发内在活力,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五是优化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宕昌目前虽然比较贫困,但这只是现状,并不是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宕昌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定会成为外界客商投资生财、谋求发展的理想家园。开放的宕昌将以物产丰饶之优势、能源通讯完善之地利、改革开放之天时、优惠互利之政策,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投资兴业,与宕昌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收获。 宕昌古代是羌人聚集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带的羌人还建立过一个小国家——宕昌国,国取族名,国都也叫宕昌,也就是说宕昌是一个集族名、国各、地名为一体的称呼。后来被吐蕃占领,与藏族融合,但现在居住在宕昌的藏人的服饰、民俗、民居仍保留着羌人的风格,与藏族有着较大的差异。 《魏书》有载:“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从武王灭商。”。西羌在秦时南迁到武都地区,称之为"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 晋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吐谷浑向洮河发展,与羌人发生直接冲突,促使羌人部落之间加强联合。羌人首领梁勤自立宕昌王。至梁勒之孙梁弥忽时,通使北魏,正式建立宕昌国政权(424年)。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辖区大约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共传9世。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武帝派大将军田弘率军打败宕昌国,改其地为宕州,兼置宕昌郡。此后,宕昌羌人散入吐谷浑和党项。
白龙江在甘肃省和四川省。
1、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2、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为4.83%,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白龙江沿岸多峡谷,灌溉功能很弱,但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沿干支流已经实现了多梯级开发,拥有严厉碧口、宝珠寺等大中型水力发电枢纽。白龙江迭部、舟曲县段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各种因为因素,经常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010年8月7日,舟曲县特大泥石流,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遇难1557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3、白龙江流域内多民族杂居,主要有汉、藏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是汉蜀之间的战略要地,中国工农红军过川入陇的重要通道,流域内历史战争遗迹遍布。有阴平古道、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知名历史遗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