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因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是工业商业不太发达的地区,自然环境保持的比较不错,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次是因为旅游业是可以迅速带动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产业的很好的攻坚办法
用
1、促进资源整合。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能够促进政府将党政部门、企业、高校等组织机构面向贫困人口的扶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分别投入技术、信息、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来共同发展扶贫产业,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扶贫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关系,保障各方都能达到各自利益目标。
2、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所谓“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己”。产业扶贫可以给到贫困户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培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原来的“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3、加速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产业扶贫中,会因地制宜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比如,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消费型商业、文化型旅游业等依托乡村资源衍生的新业态形成一个大产业链,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
4、带动乡村人口回流。产业扶贫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相当于是农村发展的一次“人口支援”,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1.村里除了贯穿全境的省级公路兴凌线外,进村屯的道路年久失修,村民出入十分不便。今年春季,在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村里的3处总共1.5公里的公路开始动工修建,便利的交通将彻底改变村民的生活。
2.最后,我坚信有这么好的政策,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接力,有质朴乡民的辛勤劳作,扶贫攻坚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委员会
国家文物局 国务院扶贫办
乡村景观规划是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河南省现代农业设计有限公司专家道: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也丰富多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看,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新事物,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很多设计院经验不足,规划设计时容易出现景观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质不高、生态环境破坏或同质性等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條萊垍頭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的问题回答
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行‘一村一品’示范,促进贫困群众进行脱贫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成效,如中国的下党乡,发展乡村旅游还没几年,贫困户基本已经脱贫。它的‘一村一品’中的茶叶——寿宁高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广告已经打到了中央电视台。由此可见,有国家政策为后盾,现在发展‘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就是最好时机。
靠近市区及县城周边的乡村,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很旺盛。而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的旅游业发展就举步艰难了。由于这些地区医疗教育等条件跟不上,人员依旧流失,村中只剩些老人及留守儿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一村一品’根本得不到实施,由于路途远,交通不便,特色旅游也发展不起来,经济依旧萧条。
过去,有些驻村帮扶干部遇到的主要困难有4点,1,交通闭塞,信息不灵,2,缺少水源,吃喝难一保障,3,没有电,更没有机械设备,原始劳作广种薄收,4,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教育。心想,路通财通,交通闭塞是一大障碍,缺电断水,生活起居十分艰难!在改革开放大力扶贫农村以来,各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都解决这些实际困难。而今驻村帮扶遇到困难要比过去容易解决!
旅游促进扶贫的方式有:
1. 农家乐扶贫模式,根据近几年的旅游旺期来看,农家乐前景好。
2. 旅游景区+贫困村的扶贫模式,通过旅游景区本身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来带动周围贫困村的发展。
3. 古村古镇旅游开发扶贫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古村古镇较多,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老百姓,产业链条长、产业要素多。我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全产业融合发展,走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市场竞争力更大、前景更好,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书写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彩贵州模式”。
就拿我的家乡威宁来说吧,目前,威宁已成功打造了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总规模达5000亩,其中核心度假区产业种植规模2500亩,辐射带动周边产业规模2500亩,总投资3亿元。观光园位于该县草海镇民族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是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项目。
威宁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紧紧依托草海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优越区位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足于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产园结合”的经营模式,在发展香草产业的基础上构建集旅游观光度假、创意文化产业、香草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一三产业高度融合互补的良性机制,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基地,成为贵州省农旅互动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体现威宁精准扶贫的样板工程。
如今,威宁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每日接待游客达1000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和市民拍摄婚纱照的好去处。
以上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可以振兴乡村的捷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