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其他综合收益。
一、递延资产:是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企业发生的递延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资本公积:1、企业接受的现金捐赠,借记:“现金”“银行存款”, 贷记本科目。2、企业接受的实物捐赠:借记固定资产,贷记本科目。3、按投资人投资在新增注册资本应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借记本科目
三、盈余公积: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贷记本科目。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企业以盈余公积转赠子资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的期末贷方余额为提取得盈余公积结余。
四、本年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
五、利润分配;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
例如,本期收入为200元,成本为100元,未有其他交易发生,其中管理费用全部核算的是本期折旧额,其中,会计上我们计提的折旧是50元,而税务局认定我们可以每期计提80元,那么我们算出来的会计利润=200-100-50=50元,而纳税调整时我们应当调减30元(80-50),应纳税所得额为50-(80-50)=20元,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所得税即为20*25%=5元,
借:所得税费用 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
另外一方面,税务局对本期折旧额的认定与我们自己计提额中间存在的30元差异为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7.5(3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上例就是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至于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你就假设上例中我们自己计提的折旧额是80,而税务局只认50,这30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至于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有会计利润(200-100-80)20元调增到50元(20+(80-50))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
由此可以看出本期所得税费用中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得出,另外一部分是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其中,计入到应交税费中的所得税费用就是真正本期应交给税务局的金额
永久性差异是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该计入费用的计入费用,该入成本就入成本,没什么特别的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据新准则,目前的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外的其他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相比,确定当期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金额或应转销的金额,计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但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具体的步骤: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以上两者都表示,当期多交了所得税,但是多交的这部分所得税在将来某个时间可以抵扣回来。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以上两者都表示,当期少交了所得税,但是少交的这部分所得税在将来某个时间需要补交出去。
会计处理方面:主要可以和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商誉匹配使用。但绝大部分都与所得税费用有关因此:
1.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做: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做: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分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但是,几年前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具体哪年忘了),要求企业统一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了。
一般企业遇到最多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就是计提坏账准备。下面给你举给实际的例子啊。
09年某末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比如应计提10万)
借:管理费用 10万
贷:坏账准备 10万
同时就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10*25%)
贷:所得税费用 2.5万
当以年度,补提坏账准备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该调增(借:递延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调减时,做红字分录。
我个人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就相当于提前付了明年的房租,提前付钱而暂时不住,所以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和应收账款差不多。
对应科目只能是"所得税".
因为"应交税金"科目是死的,不会因为有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而改变.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如,甲公司2000年12月1日取得设备一项,账面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为90万元。甲公司该台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90万元,期末无残值。假设甲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按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6年。2001年至2006年,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2001年至2004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改为25%。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2001年年末,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1)会计年折旧额=90/5=18(万元)
(2)税法年折旧额=90/6=15(万元)
(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72)*33%=0.99(万元)
(4)所得税费用=100*33%=33(万元)
(5)应交所得税=(100+3)*33%=33.99(万元)
借:所得税33
递延所得税资产0.99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99
2002年——2004年,会计处理同上。
2005年末,所得税税率改为25%时的会计处理:
调整2001年至2004年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额=0.99*4÷33%*(25%—33%)=—0.96(万元)
借:所得税0.9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96
按新所得税税率进行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25
递延所得税资产0.7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5.75
2006年,税法规定不再计提折旧,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所得税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25%]3.75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00—15)*25%]21.25
第二种账务处理方法
2001年末至2004年末账务处理同上。
2005年末,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90—15*4)—(90—18*4)*25%—0.99*4=—0.96(万元)
(2)所得税费用=25.75+0.96=26.71(万元)
(3)应交所得税=(100+3)*25%=25.75(万元)
借:所得税26.71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96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5.75
2006年账务处理同第一种方法。
所得税费用相关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在借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在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是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该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该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该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地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会认可的税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属于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联系:
1、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未来适用税率。
2、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3、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