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工资一般不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作为其他应收款来处理。比如某员工借款500元,待发放工资时抵减借款:
1、借款时:
借:其他应收款——**职工个人 500
贷:现金 500
2、预提分摊工资时:
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3、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应发数与收回借款差额)
其他应收款
扩展资料:
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的区别
首先,要搞清楚计提和发放的区别。
计提,即计算和提取,功能主要有:
1、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注意这要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来做,不能随便预支账款。
2、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准备(比如某些货品要留存,或者减值)。
3、预估某些应付账款是多少,记入账内。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一言以概之,即提前发放下月资金或工资。
发放就比较好理解了,主要就是发放上月工资。
事实上,提前计提工资是相对发放工资来讲的,不是绝对的提前计提。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哪个月的工资应该计到哪个月的费用中去;但在实际工作中,工资发放是必须等到该月过完了才能计算出每个员工工资,才能发放(PS:工资计算和发放的滞后性就是这么造成的)
所以,在该月月末(与其他计提、结转分录一起,一般是当月最后一天),需要根据历史情况或者用别的手段暂估该月发生的工资费用,做计提分录入账。
1、预支现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个人法定全名。
贷:库存现金。
2、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其他应收款。
扩展资料:
差旅费报销规则
1、差旅费核算的内容:用于出差旅途中的 费用支出,包括购买车、船、火车、飞机的票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及其他方面的支出。
2、一般情况下,单位补助出差伙食费就不再报销外地餐费了,或者报销餐费就不再补助出差伙食费。
3、至于外地餐券不能计入差旅费中,税法上并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差旅费借支规定
1、差旅费借款采取“前账不清、后账不借”的原则,由各主管会计 根据员工已批准的出差申请进行审核;
2、借支额度按个人借支额批准出差时间*住宿限额生活补助标准*50%+交通工具费用核定,并结合出差实际情况国内长途出差最高不超过4000元/人次,短途短期不借支差旅费;
3、差旅费借款须在出差返回后5个工作日内报销冲账,在5个工作日内未归还的,由各单位财务负责人通知薪资管理部从其当月薪资中扣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差旅费
预支报销的会计分录:
1. 预支现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2. 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其他应收款
具体操作中如果报销费用按照部门核算,比如现有的报销有可能经常会出现在两个部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当管理部门需要报销相关费用的时候是以下情况:
1.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2. 如是销售部门的人员报销
借:销售费用----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以管理部门的差旅行为为具体的例子,做一个简单的会计核算:
1. 如果没有向公司借钱,即其所需要报销的费用都处于公司报销预算之内,且相关差旅费用还未借出,则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2. 相关行为形成,资金已经借出
借:其他应收款-**人
贷:库存现金
3. 报销时,资金全部花完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其他应收款-**人
4. 如果还未花完,并且有剩余资金
借:库存现金
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其他应收款-**人
5. 如果已经花完了,还不够钱,需要预借现金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收款-**人
以差旅费报销为例
李明出差到北京,其需要5000元的费用,但是这时候可能会发生钱不够花、钱刚好够花和钱够花并且有盈余这三种情况。那么我们的会计核算就应该是这样的。
1. 差旅费用预支的时候:
借:其他应收款——李明5000
贷:库存现金 5000
2. 回来报销时:
(1)钱刚好够花
如果那5000块全部用完,则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5000
贷:其他应收款——某某人 5000
(2)如果李明没用完钱,比如还剩300块,则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现金 300
管理费用——差旅费 4700
贷:其他应收款——某某人 5000
(3)如果还不够,他自己垫付了一部分,经主管批准可以报销,比如为300,则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5300
贷:其他应收款——某某人 5000
库存现金 300
预付账款属于
资产类会计科目。
预付账款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债权。预付账款一般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施工企业的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预付账款是预先付给供货方客户的款项,也是公司债权的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预付账款”科目错用的形式和原因
企业在日常核算过程中,基于主观故意和客观原因,有时会误用“预付账款”科目或利用该科目隐瞒利润推迟纳税、偷逃企业所得税,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购置机器设备、购建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误记入“预付账款”。在实际会计核算中,企业发生的购置机器设备、购建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业务,不少会计人员不知道将其列入“预付账款”还是“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科目,认为只要是预付的各种款项均应在“预付账款”科目列支,没有正确理解预付账款的性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预付账款科目是流动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购入存货时形成的预付款。而上述购建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属于固定资产类核算的对象,不应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而在“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二)职工借支而预付的材料款误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企业采购人员借支去采购材料等货物需要先付款,财务部门只有采购人员的借条,发票在当月收不到,也无供货企业的收据,会计人员做账时误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预付材料款。
一般来说,和主营无关的业务可以用其他应收款核算,而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是和主营业务有关的项目,如采购材料,需要有合同。所以,职工借支预付的材料款应记入“预付账款”。
(三)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填列可能不正确。会计期末会计人员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容易将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合并计算出错。如:将“预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预付账款”项目中,这样计算不一定正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付账款
企业在建帐时,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在建帐后,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启用新的会计科目的,企业也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所以,题中原先未设置“预付帐款”科目,而目前企业需要使用的,完全可以设置“预付帐款”科目。
关于补充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当期增减会计科目情况(不包括该些科目所核算的内容),无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