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张调整的凭证把科目合并,并在摘要栏,写上原因以备后面不好查证。
借一个科目贷一个科目就行(摘要写清楚),比如说一个科目其他应付款另一个科目应付账款,合并成应付账款,就借其他应付款贷应付账款就行了。如果一个科目都是应付账款分开的明细帐合并,那就借应付账款—某某客户贷应付账款—某某客户。以此类推。
如果属于同一明细科目,而且各自的余额正确无误,可能是重复新增科目造成的,可以将余额相加合并,同时,停用其中一个科目。
扩展资料:
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会计凭证按其编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前者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之时即行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
后者又称记账凭单,是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经济业务的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入账簿的直接依据,常用的记账凭证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账簿登记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使会计部门尽早了解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通过会计部门内部的凭证传递,及时记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会计凭证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只是股东之间权益转让,则会计分录
借:股本/实收资本---xx股东
贷:股本/实收资本---xxx股东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将其看做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原因在于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来看,该类企业合并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构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事项不能作为出售或购买来处理。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中不涉及自少数股东手中购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
(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和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进行上述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将该项合并中涉及的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其对相关交易和事项应当采用相对统一的会计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4)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哪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对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当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同时应当对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4个月以来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折旧
1.找审计局出报告评估固定资产的现价。算出固定资产的损失=原值-现价-(以前的折旧)
2.对方的12000元作为公司的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按40%的比例要弥补公司的亏损后返还剩余投资款。
3.直接损失包括成本和所有的费用。
总损失=13300+13504.93+12000+36582.75+固定资产损失-6793.62
按40%和60%比例计算。
现在要把这个生产车间归到公司管理,会计分录要如何做,会计报表合计时,是不是只要合并60%的费用,还是全部都要。
合并全部。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用以综合反映以产权纽带关系而构成的企业集团某一期间或地点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的会计报表。在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企业在进行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合并会计报表的准备工作:
(一)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
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在调整为权益法时需注意考虑如下因素:
1.如果是非同一控制的背景,需以子公司公允后的口径为调整依据;
2.如果母、子公司之间存在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需以抵销未实现交易损益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来认定投资收益;
(二)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三)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
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四)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将子公司的账表数据按购买日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标准为基础进行公允口径调整后再进行合并数据的处理。
1、做调整分录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3、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8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