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材料的运杂费应记入购进材料的成本(“原材料”、“在途物资”、“材料采购”等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1、企业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2、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见,工业企业购入原材料发生的运杂费,应当计入原材料成本。
销售方承担的销售货物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科目。
卖方要将货物运往买方所在地,于是就产生了中间的运费与其它一些小费用。这些费用就统称为运杂费。
运杂费的账务处理,首先由购销双方协议由谁负担,然后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入不同科目。
对于销售方来说,有两种情况:
1、由销售方负担,则属于销售产品的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2、由购货方负担,则其支付的运杂费属于代垫,最终应向购货方收回,这种情况下,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如果是为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发生的运费,应该按照运费支付的7%计入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中,而剩余的93%的运费这计入企业采购的这批原材料中。如果是与企业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无关的,也就是平时零星发生的运杂费,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中。
1、如果你是一般纳税人,购买的材料,则7%抵减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记入“原材料”科目;如果委托别人加工商品付的运费则记入“委托加工物质”科目;如果购买的是工程物质则应全部记入“工程物质”科目,不能抵交增值税。如果你购买的是固定资产,如不需要安装直接全部记入固定资产,如需要安装,先记入“在建工程”待安装完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如果你不是一般纳税人,则增值税不能抵扣应全额按以上记。
3、如果你是商品流通企业,可以直接记入商品成本,如果金额较小也可直接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一、原材料运输途中的损耗计入科目
1、查明原因后系正常损耗,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查明原因后系管理不善造成,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与损耗,除合理的途耗应当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可做以下处理:
借: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贷:在途物资 或 物资采购等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当转出相应的进项税额)
二、原材料损耗
1、原材料的入帐价格包括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2、所谓合理损耗即正常损耗,指标的物正常磨损、挥发、氧化。“合理损耗”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损耗,由于无专门规定,具体损耗量由各个企业根据日常盘点确定,不考虑非正常损耗,同一种存货由于各个企业保管条件不同,合理损耗量也不同,这往往成为偷税企业应对税务人员最佳解释。
3、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实际成本又称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参考资料:原材料科目百度百科
原材料运费应该直接计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中,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原材料是企业存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规格较多,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原材料账户:
1、账户性质:资产类账户。
2、账户用途:核算企业材料实际成本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包括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配件、燃料等,不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外购商品。
3、账户结构:借方记增加,登记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和运杂费);贷方记减少,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4、明细账户:按原材料的保管地点、类别设置二级科目,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
采购材料运杂费计入存货的成本,计入“原材料”会计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外购的存货
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 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 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所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等。
3.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这些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 配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购存货的重量或采购价格的比例进行分配。
但是,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 应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2) 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外购的原材料,由于结算方式和采购地点的不同,材料入库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上不一定完全同步,相应的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
【注意1】:由于发生合理损耗会使存货的单位成本提高。
【注意2】:入库前发生的不合理的损耗,不应计入存货的成本,根据发生损耗的具体原因,计入对应的科目中。如果是由责任人、保险公司赔偿的,应计入其他应收款中,冲减存货的采购成本;如果是意外原因(地震、台风、洪水等)导致存货发生的损耗计入营业外支出。如果尚待查明原因的首先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再作相应处理。
【注意3】:入库以后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保管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
【注意4】: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