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凭证缺失、银行调节表出现呆滞项目、过多空白或贷项,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过普通、应收账款拖欠增加、调节项目增多、凭证篡改、付款雷同、支票二次背书、凭证号码顺序不合逻辑、凭证上自己可以、以凭证复印件取代原件。
(2)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持、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收入和费用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借贷不平衡,会计分录由异常人士编制、临近会计期末编制的异常分录等。 (3)日记账不准确,如日记账不平衡,客户或供应商的个别账户与控制账户不相等。
1、拥有与经营业绩不相匹配的现金余额,且现金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多年来变化很小 一般而言,公司为了避免负担额外不必要的机会成本,其货币资金余额都会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匹配。
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明显超出经营规模的需要,且多年来无变化或变化较小,则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第一,现金用途受到限制,如进行质押、设立担保等,而公司未将相关情况进行披露;第二,现金资产被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占用。 2、高额现金伴随着高额短期负债和逾期欠款等 如果公司拥有高额货币资金的同时还伴有高额的短期银行借款等短期负债或逾期借款,且高额货币资金基本上能够涵盖短期借款或逾期借款,那么该公司背后可能也存在着和上一情况一样的问题。
3、应收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和增值税增幅不匹配 理论上来说,在应收账款年初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幅度应与营业收入以及增值税的增幅相匹配,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收入和增值税增幅,则有虚构收入并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4、应付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增幅不匹配 同应收账款一样,在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应与营业成本增幅保持相当水平,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营业成本,则公司有可能虚构收入,并相应虚构了相关营业成本。
5、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流会计科目异常情况 一是某会计年度现金流量表中出现大额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而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年度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二是“投资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变动幅度不匹配;三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验资报告中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匹配。
1。
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 2。
根据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时限。 根据异常地点查找问题异常地点是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符合正常情况的地点。
1。根据有关距离的远近。
在经济活动中新涉及到的客户,按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可以大致确定其活动距离。 2。
根据物资运动的正常合理流向。 根据异常往来单位查找问题异常往来单位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不应或一般不发生业务往来,但事实上已经发生了业务往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
1。根据往来单位的业务范围。
2。根据购销业务是否涉及第三者或更多方面。
3。 根据结算业务情况。
根据异常科目对应关系查找问题1。根据记账凭证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对照会计制度,分析其会计分录是否构成异常对应关系。
如某企业有一张记账凭证,写明企业自营工程项目领用自产应税产品,其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产成品,则该业务中的两个账户,构成了异常对应关系。 1。
根据反映结算业务金额较大的记账凭证,分析其会计分录是否构成异常的科目对应关系,如某企业12月份的营业收入数字,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数字,则应将其对应账户视为异常对应关系,查找是否有作弊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1、营业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 在公司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应收账款。
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变化幅度应与营业收入的变化相一致。如果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可能意味着:第一,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第二,公司人为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业收入。
此外,理论上来说,虽然随着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和销售回款速度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自然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的增长速度长期显着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且应收账款的增速一直高居不下时,就需引起注意,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虚构营业收入而非放松信用条件。 2、营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增加比例很小 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营业收入时不可避免要产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一般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保持一致的。
如果当期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增加,而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则有三种可能:一是相关的销售并不存在;二是公司为优化当年盈利水平,已将当期应计费用调至上一会计年度;三是公司刻意调减当期应计费用来相对提高营业利润,如将应作为期间费用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 3、公司应缴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费用异常低,与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不匹配 公司所得税一般由公司利润乘以税率所决定,如果公司利润较高,但是所得税却低于应有的水平,说明所得税费用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在没有免税条款的情况下,很可能是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
同样,公司应缴增值税应与销售商品增值额对应,营业税金及其附加与提供应税劳务等相对应,如果应缴增值偏低,可能意味着营业收入被虚构。此外,如果应税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也可能是公司偷税漏税或虚构收入的预警信号。
司法会计在查办经济案件时,怎样从会计资料中发现、查找违纪违规的异常情况?现介绍以下几种查找方法:根据异常时间查找问题所谓异常时间是在会计资料中反映的不正常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时间记录。
1.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如果会计资料中没有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反映、记录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内容相互矛盾,应将其视为异常时间。
如季节性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资料上反映的具体时间若与特定季节不相符,则该时间记录为异常时间。 2.根据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时限。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期限,如1998年发生的一笔应收账款业务,至2007年底仍未收回,这笔长达9年的应收账款反映的时间,应视为异常时间。 根据异常地点查找问题异常地点是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不符合正常情况的地点。
1.根据有关距离的远近。在经济活动中新涉及到的客户,按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可以大致确定其活动距离。
如在材料采购业务中,可根据供货单位所在地来分析其是否为异常地点。 因为有些材料本地没有,需到外地采购,而有些材料在本地可以买到,不需到外地采购。
否则,舍近求远的采购行为,既增加了采购费用,又有可能因路远、采购所需时间长,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像这种舍近求远的采购活动,必定有疑点,需查明原因。
2.根据物资运动的正常合理流向。 经济业务内容与其地点有着内在联系。
物资运动的正常合理流向,决定了有些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果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地点与经济业务内容无关,或互相矛盾,违背了物资运动的正常合理流向,则应将其视为异常地点。
根据异常往来单位查找问题异常往来单位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不应或一般不发生业务往来,但事实上已经发生了业务往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 1.根据往来单位的业务范围。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生产经营业务是有其特定范围的,其业务范围是相对稳定的。可根据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业务及往来的有关情况,分析业务往来是否正常,进而判断有无异常往来关系。
2.根据购销业务是否涉及第三者或更多方面。 在正常购销业务中,购货单位即为付款单位,供货单位即为收款单位。
如果在检查被查单位会计资料时,发现在购销业务中,购货单位与付款单位、供货单位与收款单位不是同一单位,可将其视为异常业务往来单位,需进一步查明,是否存在当事人作弊行为。 3.根据结算业务情况。
在某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如发现结算账户与某单位的结算业务挂账时间较长且金额较大,可将其视为异常往来单位。如在审阅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时,某年初余额为60万元,至年底余额不变,全年未发生任何业务活动,要以此为疑点,追查以前年度明细账,查明具体原因。
根据异常科目对应关系查找问题1.根据记账凭证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对照会计制度,分析其会计分录是否构成异常对应关系。如某企业有一张记账凭证,写明企业自营工程项目领用自产应税产品,其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产成品,则该业务中的两个账户,构成了异常对应关系。
2.根据反映结算业务金额较大的记账凭证,分析其会计分录是否构成异常的科目对应关系,如某企业12月份的营业收入数字,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数字,则应将其对应账户视为异常对应关系,查找是否有作弊行为。 根据异常字迹查找问题异常字迹是指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文字、数字或字母,在书写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情况。
它一般是有关当事人为达到窃取集体资财目的,对会计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涂改或伪造的会计舞弊行为。如在报销费用时,将有关原始凭证的金额改大;在收款业务中,将有关原始凭证金额改小。
又如,模仿负责人的笔迹,在有关报销单据上伪造财务审核人、批准人的签字,以达到骗取集体资产的目的。 在实际业务中,还有很多涂改、伪造字迹的舞弊行为,如在会计资料中涂改数量、日期或文字增减等。
一般情况下,对会计资料中的有关记录涂改或伪造后,总有一定痕迹。如涂改数字的书定形式、笔顺、颜色、深浅、笔画粗细等,从整个数字的角度看,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感觉。
这就需要办案人员仔细审阅会计资料中的字迹,分析其有无异常。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与利润表相关的会计科目异常情况1、营业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在公司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应收账款。
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变化幅度应与营业收入的变化相一致。如果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可能意味着:第一,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第二,公司人为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业收入。
此外,理论上来说,虽然随着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和销售回款速度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自然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的增长速度长期显着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且应收账款的增速一直高居不下时,就需引起注意,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虚构营业收入而非放松信用条件。2、营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增加比例很小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营业收入时不可避免要产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一般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保持一致的。
如果当期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增加,而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则有三种可能:一是相关的销售并不存在;二是公司为优化当年盈利水平,已将当期应计费用调至上一会计年度;三是公司刻意调减当期应计费用来相对提高营业利润,如将应作为期间费用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3、公司应缴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费用异常低,与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不匹配公司所得税一般由公司利润乘以税率所决定,如果公司利润较高,但是所得税却低于应有的水平,说明所得税费用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在没有免税条款的情况下,很可能是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
同样,公司应缴增值税应与销售商品增值额对应,营业税金及其附加与提供应税劳务等相对应,如果应缴增值偏低,可能意味着营业收入被虚构。此外,如果应税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也可能是公司偷税漏税或虚构收入的预警信号。
(二)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会计科目异常情况1、拥有与经营业绩不相匹配的现金余额,且现金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多年来变化很小一般而言,公司为了避免负担额外不必要的机会成本,其货币资金余额都会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匹配。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明显超出经营规模的需要,且多年来无变化或变化较小,则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第一,现金用途受到限制,如进行质押、设立担保等,而公司未将相关情况进行披露;第二,现金资产被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占用。
2、高额现金伴随着高额短期负债和逾期欠款等如果公司拥有高额货币资金的同时还伴有高额的短期银行借款等短期负债或逾期借款,且高额货币资金基本上能够涵盖短期借款或逾期借款,那么该公司背后可能也存在着和上一情况一样的问题。3、应收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和增值税增幅不匹配理论上来说,在应收账款年初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幅度应与营业收入以及增值税的增幅相匹配,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收入和增值税增幅,则有虚构收入并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4、应付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增幅不匹配同应收账款一样,在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应与营业成本增幅保持相当水平,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营业成本,则公司有可能虚构收入,并相应虚构了相关营业成本。5、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流会计科目异常情况一是某会计年度现金流量表中出现大额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而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年度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二是“投资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变动幅度不匹配;三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验资报告中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匹配。
(三)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会计科目异常情况——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匹配。由于公司会计人员将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或应付的款项全部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这使得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比较繁杂,很容易成为某些单位或个人进行舞弊的工具。
涉及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舞弊手法主要有:第一,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隐藏短期投资,截留投资收益;第二,利用其他应收款隐藏利润,偷逃税款;第三,利用其他应收款转移资金;第四,利用其他应收款私设小金库;第五,利用其他应付款隐藏费用。
往来科目重分类是指:
会计报表的重分类。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
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比如,应收账款某一明细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这时应将它重分类到预收账款当中。同理,应付账款某一明细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这时应将它重分类到预付账款当中。因此,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为重分类的对应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应收账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该科目一般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如为贷方余额,则体现为预收账款。
在日常会计核算中,该科目与税收有关联的事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的应税业务收入或其他应税收入;二是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时涉及流转税和应税所得额的事项。企业如果在这两个方面的业务及核算中出现异常,则会影响应纳税额。本文从发现应收账款明细账异常入手,发现了企业存在重大的偷税问题。
税务稽查组检查一家生产家具的A公司,按常规的方法检查后,虽找到了收入下降和成本升高的原因,但未能发现企业偷逃税款的迹象,这与检举情况不相符。检查员小吴对审计报告颇感兴趣,他发现注册会计师对A公司被检查年度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有这样的保留意见:由于贵公司对B公司和C公司等单位的应收账款串户问题严重,我们无法认定有关应收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的正确性。“等单位”究竟还指哪些单位?“串户问题”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带着这些疑问,小吴将B公司和C公司的相关记账凭证进行逐一核对,果然发现了张冠李戴的“串户问题”,即A公司将收回的其他9家公司的销货款分别集中冲减了B公司和C公司的应收账款借方余额,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款项来源为九家公司),贷“应收账款———B公司或C公司”,导致B公司和C公司的应收账款明细账年末出现了贷方余额,审计报告中的“等单位”就是暗指这9家公司。A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吴分析,A公司对这9家公司的销售没有先作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处理,目的是在收到货款后进行移花接木,直接冲减了与这9家公司毫无关系的B公司和C公司的应收账款,以达到少计销售收入的目的。
最终查明,A公司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全年共少计主营业务收入近1000万元。同时,A公司将相关的产品销售成本(均匀地)混杂在其他各月份,按正常确认销售收入的产品销售成本进行结转,所以并没有造成销售成本结转的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检查人员对纳税情况的分析。
从上述案例可见,税务稽查工作应充分利用其他部门或单位的相关检查报告,从中找出意想不到的迹象,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像在上述案例中,正是审计报告出具的保留意见点醒了检查人员,从而顺藤摸瓜地发现了这9家公司所实现的销售没有记账。因此,作为税务稽查人员,务必重视对其他部门或单位相关检查报告的阅读、理解和利用,不仅要学会如何看懂、分析这些检查报告,而且还要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检查报告的技巧。例如,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审计报告往往还不能把存在问题完全如实披露,或披露时表述婉转、旁敲侧击、点到为止,这时税务检查人员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而且还要善于分析其弦外之音。从中发现与税收相关的问题,并作适当的衔接和翻译,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
(3)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 ,低于注册资本。
(5)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 (6)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
另一种“其他状况异常”是指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中止,公司涉及可能赔偿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的诉讼等情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