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补做一笔分录就行了。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1416 贷:营业外收入 1416 1、购买时税控系统时的会计处理。即先按含税金额,费用正常计入费用或相关的资产科目。
由于文件明确了按价税合计直接抵减应纳增值税额,且其进项税不得再进行抵扣,则纳税人(不用区分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或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月底的会计处理。由于是直接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含简易征收办法的应纳税额),故该部分抵减的税额视同于已经缴纳的税额,则会计分录为: 借:应增税金—未交增值税 或者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 贷:营业外收入。
控专用设备全额抵扣税金的账务处理如下: 1、一般纳税人 1)购入专用设备时, 借:管理费用(价税合计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抵减增值税应纳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抵减税款) 贷:管理费用 2)支付技术维护费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 抵减增值税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抵减税款) 贷:管理费用 2、小规模纳税人 1)购入专用设备时, 借:管理费用(价税合计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抵减增值税应纳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管理费用 2)支付技术维护费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 抵减增值税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会计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是会计表达的一个载体。 一小会计对借贷难以理解,看着满纸的会计分录,泪奔哭倒在寺庙门口。
问大师何为借贷?何为会计分录? 大师曰:"会计分录说的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事情"。 小会计以为佛门清静之地,会计哭倒寺庙不雅。
于是他听从大师的话,从家里来就回家去(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多年后小会计终于明白大师的意思了: 借方可以看作经济利益的流向,"钱"是形成资产了,还是花掉了,还是分配给股东了。
贷方可以看作企业经济利益的来源——"钱"是股东投的,还是借来的,还是自己销售挣的。 一、漫谈会计分录的趣用 趣味问题 有3个人去投宿,三人房一晚30元,三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让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藏了2元,然后把剩下3元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每人只花了9元,3个人每人9元,3*9=27元+服务生藏的2元=29元,还有1元去了哪里? 用分录来解释 把3人当作会计主体: 1、交房费: 借:房租费用——30元 贷:库存现金——30元 2、退还3元房费时: 借:库存现金——3元 贷:房租费用——3元 此时,借方余额=库存现金3元+房租费用27元,贷方余额=库存现金30元,借贷平了;而伙计私藏的2元已经包含在27元之内。
把老板和伙计当作会计主体: 1、收房租费用: 借:库存现金——30元 贷:租房收入——30元 2、退还房屋费用总共是3元 借:租房收入——3元(5-2) 贷:库存现金——3元 此时,借方余额=现金27元,贷方余额=租房收入27元,借贷相等。 我们注意到: 现金27元=(老板的25元+伙计2元)为什么会出现29元和30元的差异呢?答案就是,把3人当作会计主体,伙计的现金2元代替3人的现金3元计入了3人的借方;而事实上这2元应该计入贷方之中(现金25元+2元+3元)。
30元的去向是,3人的3元+老板25元+伙计2元。 以上会计分录的趣味运用只是从这个角度说明,会计无处不在,分录无处不在。
会计是商业经济活动以会计方式表达出来的语言。且此种语言就是不同企业,千变万化的通用语言。
就如同日常交流的普通话一样,让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让别人懂得自己的意思。(让企业自己用这个语言表达企业的经济业务,同时让相关者看清楚企业的经营)。
那么会计分录就是此语言表达的载体。 二、漫谈会计分录的心法 问题:做会计分录时借贷方总是写反?总是把会计科目写反,要怎么快速的理清楚借贷呢? 此问题是之前网友问的,我当时给出的回答如下: (一):分录武功秘籍 1。
眼中有借贷,心中无借贷。 2。
化有形为无形,化无形为有形。 (二):分录招式心法 1。
武功记忆心法,初级阶段记忆借方如什么科目,贷方入什么科目。 2。
武功十八掌招式:拿出左手(手心朝上),此种手形代表资产,成本,费用。以中指为界限,中指左边为借方,中指右边为贷方。
然后观察大小的变化,中指左边从食指到大拇指,表示变大意思代表增加,所以资产,成本,费用增加计入借方,中指右边,从无名指到小拇指,表示变小意思代表减少,所以资产,成本,费用减少计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则手心朝下,同理可得。
3。武功内功心法:抛弃所有内心关于借贷的杂念,忘掉所有的借贷记忆。
以日常的训练达到对各类分录的融会贯通,让分录的原理打通任督二脉。只要写分录自然从心里知道方向。
也就是武功中的蒙着眼睛让对手出招。 (三):分录武功葵花宝典 1。
大量的基本功练习,联系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初期是见招拆招。
2。在累计了大量分录后,逐步思考每一个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分录内含。
所谓顿悟。 3。
会计分录中,借和贷仅仅是表示方向而已,没有特别的含义。就像+、-号表示正、负一样。
借贷不代表任何意思,此借贷可以用任何一个字符和数据和其他代表。让借贷失去去中文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使其经济业务的实质自然体现在分录中。
达到万物皆分录,万法皆宗。 当然以上回答有点任性的漫谈,其实本人主要表达的意思会计分录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会计分录是用来表达经济业务的,是一种阐述商业经济的语言。
三、漫谈会计分录的为什么 问题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入投资收益? 日常会计交流中,当有人问为什么会计分录这么做呢?多数人会给出的答案是:会计准则就是这么规定的,或者书上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如何理解会计分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明白其分录背后的逻辑和处理规定。
漫谈 虽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师出同门(都是损益类科目),且都是为别人做嫁衣(期末都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但是两人之间性格迥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是纸上富贵(只是账面的盈利和亏损),投资收益则是落袋为安(真正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
处置后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后将光耀千秋或者遗臭万年。当然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量,更多的是出于资产负债表观的考虑,此计量也跟跟随。
采购进项入账,如果不能及时认证抵扣进项税额,而采购业务又需要及时入账,那么应该在应交增值税下设置一个待认征抵扣税额项目归集核算。
会计分录如下:一、采购入账时分录:借:资产、成本费用等对应科目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抵扣税额贷:应付账款二、抵扣时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抵扣进项税额三、没有抵扣的,应将其转入资产成本费用科目借:资产、成本费用等对应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抵扣进项税额如果该采购项目没有入账,则在确认不抵扣时一起入账的话,只需按票面金额做会计分录:借:资产、成本费用等对应科目贷:应付账款。
单位购进的货物用于自用 , 做进项税额转出
1. .购入时做:
.借:库存商品:XX商品;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2.领出自用做;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库存商品:XX商品。外购商品的购销业务应单独设置“外购商品”帐户进行核算。其借方登记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数;贷方登记售出商品实际成本数;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外购商品的库存实际成本数。
扩展资料
在查明原因以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1、外购商品的短缺或毁损属于运输途中的定额内损耗,其进项税额应予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不作处理,只需在审批后记为:
借:营业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若外购商品的短缺与毁损属于途中的超定额内损耗,其进项税额应不予以抵扣,对于该部分进项税额应通过“进项税额转”转入“营业费用”。
外购商品的购销业务应单独设置“外购商品”帐户进行核算。其借方登记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数;贷方登记售出商品实际成本数;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外购商品的库存实际成本数。
例如:企业从其他企业购入A商品一批,包括买价62000元,运杂费1000元,合计630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人民币)付清。
今因出口配套需要,外购A商品与S产品同时出售给国外X公司,总价为25000美元,其中外购A商品为5000美元,发票价格为CIF价。
货已发出,并向银行交单办妥托收手续,支付运费、保险费400美元,当日美元汇率为8.30元,s产品生产成本为人民币130000元,外购A商品成本为人民币31500 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购商品
一、抵扣的时限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样,自开票之日起90天内认证,并且要在认证的当月抵扣。因此本月认证必须本月抵扣。
二、运输费用抵扣进项税额是按照实际支出运费的7%抵扣,具体的分录要视实际情况: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应付帐款等相关科目
三、公路、内河运输发票与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认证抵扣,因此不需要录入到四小票的软件抵扣了;如果是铁路运输发票还是需要通过“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采集抵扣信息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