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会计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会计科目。
库存商品盘点分为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是需要平常进行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明细核算,每月根据销售情况进行成本结转;实地盘存制是期末根据实地库存商品盘点的数量作为期末库存商品的余额,差额作为当期的成本结转。因此你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库存,同时结转你的销售成本,从而核算你的当期利润。
需要的会计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会计科目。
库存商品盘点分为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是需要平常进行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明细核算,每月根据销售情况进行成本结转;实地盘存制是期末根据实地库存商品盘点的数量作为期末库存商品的余额,差额作为当期的成本结转。因此你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库存,同时结转你的销售成本,从而核算你的当期利润。
1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虽然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但仅有的六项会计要素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润的构成及其具体分配情况、了解负债及其构成情况等,就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2 会计科目的类别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材料”科目按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材料的具体构成的内容。
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3 小企业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小企业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小企业会计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
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应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例如,小企业如果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较多的小企业,可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针对小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小企业接受其他小企业委托代销商品,可以增设“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科目;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等要素,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并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对外提供劳务较多的小企业,可以增设“劳务成本”科目核算所提供劳务的成本等。
中小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 1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虽然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但仅有的六项会计要素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润的构成及其具体分配情况、了解负债及其构成情况等,就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2 会计科目的类别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材料”科目按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材料的具体构成的内容。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3 小企业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小企业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小企业会计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应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例如,小企业如果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较多的小企业,可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针对小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小企业接受其他小企业委托代销商品,可以增设“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科目;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等要素,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并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对外提供劳务较多的小企业,可以增设“劳务成本”科目核算所提供劳务的成本等。
总的来说,会计科目设置必须结合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同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做到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简明扼要、经济实用。
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
编 号 名 称
一、资产类
现金
101银行存款
102应收账款
113坏账准备
114其他应收款
119材料采购
材料
122产成品
123待摊费用
137固定资产
139累计折旧
161待处理财产损溢
165二、负债类
191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工资
201应交税金
203应付利润
209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214应付福利费
三、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301资本公积
311盈余公积
313本年利润
321利润分配
322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401制造费用
405五、损益类
营业收人
501营业成本
502销售费用
503营业税金
504管理费用
521财务费用
522营业外收入
541营业外支出
542所得税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虽然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但仅有的六项会计要素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润的构成及其具体分配情况、了解负债及其构成情况等,就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2 会计科目的类别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材料科目按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材料的具体构成的内容。
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3 小企业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小企业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小企业会计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小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
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应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例如,小企业如果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较多的小企业,可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针对小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小企业接受其他小企业委托代销商品,可以增设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科目;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等要素,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并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对外提供劳务较多的小企业,可以增设劳务成本科目核算所提供劳务的成本等。
最新颁布的会计科包括156个一级科目,如果继续使用原有科目,对于今后的报表或统计工作有一定影响,不过业务较少的话可以不换,毕竟会计科目只是完成会计核算的一个工具,新的可能不是顺手的,但新的一定是先进的,一家之言! 新准则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如下,怎么做自己决定好了! 一、会计科目类别的变化 在旧的准则下会计科目的类别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
而在新准则下,除了以上的五大类科目外,还增加了共同类科目。该大类科目个数不算多,是以科目的余额方向判断其是属于资产,还是负债。
若余额在借方便形成资产,若余额在贷方,便形成负债。 二、新准则下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变化 (一)名称调整的会计科目 在资产类科目中,原“现金”现改为“库存现金”;原来的“物资采购”现改为“材料采购”。
这些会计科目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其核算内容却和旧准则下的规定相同,没有变化。 (二)删除或增加的会计科目 按照新准则的相关内容,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别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三个科目代替,若发生减值,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中。
在对存货核算的科目中,取消了“自制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增加了“周转材料”这一科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成为“周转材料”下的二级科目,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其具体的账务处理和原“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相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原“自制半成品”核算的内容转入“生产成本”中进行核算。 增加了“代理业务”科目,核算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如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受托贷款等。
企业受托代销的商品,可将本科目改为“受托在销商品”科目。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分别以“成本”和“公允价值变换”进行明细核算。增加“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增加“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增加了“未担保余值”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出租出资产的未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单独设“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删除了“待摊费用”核算科目。
在对无形资产核算中,增加了“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累计摊销,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按月摊销无形资产价值时,旧准则下借记“管理费用”,贷记“无形资产”直接冲减无形资产的原值。而在新准则下,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不再直接冲减无形资产的原值。
另外把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为其单独设置了一个科目“商誉”,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才会取得的商誉价值,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三)其他 有些会计科目的名称虽未发生变化,但其核算方式却较旧准则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材料购入到月底若结算单据仍未到,在旧准则下采取的是“月底暂估入账,下月初红字冲回”,而在新准则下,却不是“红字冲回”,而是做相反的分录来冲回。
再比如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若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时,旧准则的分录为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金额用红字,但在新准则下却是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即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有关科目、金额用蓝字,在上面两个例子中所用科目的名称虽没有改变,但核算方式却发生了变化。
三、新准则下负债类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准则下负债类会计科目变化最大的当属原准则下的“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新准则下的“应交税费”,这两个科目的合并也使得原来计提税费时需编制的复合会计分录简化为了一借一贷的简单分录。需要注意的是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仍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而应交土地增值税分不同的情况,又有不同的承担者,在具体的核算中应视不同的情况,对“应交税费”进行不同的核算。
原准则下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合并成新准则下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较原来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范围要大,其核算范围包括:一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是职工福利费;三是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