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事业单位净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净资产中的科目比较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大体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结转结余类,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以及分配所用的科目,如: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第二大类用来记录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如:非流动资产基金;第三大类用来记录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基金如:专用基金。第一大类比较复杂一点,第二、三大类比较简单,接下来咱们分类来介绍一下:第一大类:上面说过了,第一大类是用来核算各项收支相抵后后余额,那么咱们得先知道,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我们也可以归为三类,分别是:1、财政补助收入、2、经营收入、3、前两项之外的其他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以上三种收入又分别对应其相应的支出,那么期末结转的时候呢,不同来源的收入支出是要结转进不同的净资产科目的,下面我们以三种收入支出来源为思路来理解结转类科目的不同用法:1、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类:用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来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给这类科目的定义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其实这里边有两个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第一步肯定是要进“财政补助结转”的,而可以进“财政补助结余”的只有项目支出,而且是符合条件的项目支出,一般而言,就是项目完工后的剩余资金。2、经营收入和支出类:用来结转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须用”经营结余“这个科目来核算,结转收入和支出后,如果”经营结余“余额为正数,将其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以待下一步分配,如果余额为负数,那就是有亏损了,不用再转出了!3、除上述两项之外的其他收支:这类收入支出包含的比较多,有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以及他们相应的支出,其实这类主要是事业收入性质,这部分猛一看有点麻烦,其实理清楚了也很简单,这类收入和支出如果是一般收支的话,期末结转进”事业结余“,结转完毕将”事业结余“的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待进一步分配;如果是专项收支的话,期末结转进”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完工之后,需要缴回财政的资金,直接冲减”非财政补助结转“,若是可以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则再转入”事业基金“;好,说完收入和支出的结转,咱们再来说说分配,在事业单位,只有进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资金,才可以自行分配,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我们通过上述结转通道其实可以看出,主要是单位的事业收入(一般收支)和经营收入的结余资金,因为财政补助资金是不可能让事业单位自行分配的。
那么分配怎么分,只有两条路,一条进”事业基金“,由单位自由使用,另外一条提入”专用基金-福利基金“,这就是分配。以上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类科目的第一大类,结转结余和分配,通过以上三条不同的资金来源,我们把每个科目都梳理到了,至于明细科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
以下是第二大类和第三大类,就比较简单了。第二大类用来核算事业单位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科目名称”非流动资产基金“。
这个科目的设置和企业有所不同,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科目里,是没有这类科目的,原因是企业是权责发生制,在购买资产的时候是不做成本费用的,用到或者提折旧的时候才做成本费用,那么这类资产也就是在用的时候才抵减利润。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收付实现制,这类资产在购入时即做支出,也就是购入时即全额抵减了结转结余资金,但事实上呢,这类资产使用年限很长,需要在资产负债表的上做出反映,所以在做支出的同时呢,再记一笔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分录,是为”双分录“。
第三大类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提取的专门用途的基金,用”专用基金“科目来核算。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修购基金主要是以支出的方式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前边我们介绍过,是从”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中提。以上是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科目做的一个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呢,经常有一些其它的问题出现,比如:有个别单位的净资产中某些结转结余类科目是负数,这可能是因为单位的负债比较大,支出资金时用一部分使用了借来的资金,所以导致支出大于收入,结转结余出现负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结转结余类科目余额较大,但是账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货币资金,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已经支出了款项,但是由于工程未完工或者报账手续不齐全,将这部分支出挂在了应收款项上,账务上未做支出处理,导致结转结余资金余额较大,应收科目余额较大,而货币资金余额较小。
最后再提示一点,我们在期末进行结转的时候,一定要在明细科目上把一般支出和项目支出、项目支出中各个项目等区分清楚,分别结。
限定性净资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资产或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使用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
时间限制要求资源只能在特定时间内或规定的日期之后使用,用途限制要求资源用于特定目的。 如某捐赠组织于2009年向当地民间非营利医院捐赠500000元,但要求该医院只能在2010年后才能用于特定目的。
可见,捐赠者为该医院什么时间使用此项捐款设置了时间性限定。若捐赠者捐赠的资金是为了扶持当地民间非营利医院治疗老年人白内障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资金只能用于医疗设备的购置。
这样,捐赠者为该医院如何使用此项捐款设置了用途限定。时间和用途限制有其共同点,就是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由于受捐赠组织的行为,限制条件是可以满足的;并且捐赠资产是可以支用的。
这些限制都有暂时性,一旦满足了规定条件,限制就消失了。
净资产:
企业的资产来源有三项:一是原始的投入即注册资本或股本,二是借的别人的或欠别人的(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等),称做负债,三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称作所有者权益.所谓净资产,就是资产总额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资产帐面价值:
比如企业购进了一批存货,当时的价款和其他费用是10万元,我们在会计处理上是按10万元入帐的,这10万元就是帐面价值.
减值准备:
又如上述的存货,当时购进的时候入帐是10万元,假设两年以后发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存货根本不值10万元了,只值6万元,则此时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把该存货的现在的价值反映在会计上:
一是直接把它的帐面价值减记为6万元,二是在另外一个科目(存货减值准备)中记4万元,原来的记该存货的帐面价值的科目和这个科目相减得到的6万元反映该存货现在的价值。则这记在存货减值准备科目中的这4万元就称作减值准备。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核算,所以我们不用第一种方式。
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这两个都属于商业汇票,意思是它由A出票,B承兑(即承诺到期后付款给持票人),C为持票人。区别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承诺付款的,持票人一般不用担心收不到款,而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承诺付款的,一般存在着风险。
印花税票:
比如企业订立合同或者启用会计帐簿的时候是需要交印花税的(印花税和增值税、所得税等一样都是税种之一),交印花税有多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把钱给征税机关,另一种办法是纳税人从征税机关购买“印花税票”,在发生需要交印花税的项目时就用贴印花税票的方法,比如要起用一个会计帐簿时就在这个帐簿上帖一定数量的印花税票。现在都采用的是这种方法。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