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所以这句话是错的。 全面性: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其设置应能保证对各会计要素作全面的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具体地说,应该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若干会计科目,不能有任何漏洞,要覆盖全部核算内容,而且,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要有明确的涵义和界限,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重叠,不能含糊不清。
简要性: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向各方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判断、决策需要。一方面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明了,代表了经济业务的主要特点,使人易懂;另一方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如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公众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尽相同,会计科目设置既要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
也就是说,会计科目设置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要尽量使报表阅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方便计算机操作,要加设会计科目编号。
稳定性: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连贯性、可比性,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的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科目的稳定性,并非要求会计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科目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统一灵活:为了适应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国家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对每一会计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统一性就是要求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灵活性是指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设、删减或合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会计科目。
附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 /images/ab_contradistinction.htm。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
相关性有两个基本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所谓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 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
而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及时性也是相当重要的质量特征,即会计信息能在其使用者作出决策之前提供。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作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者的决策需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6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