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不用处理,但是存货跌价准备是要转到借方的。
如过提出要报废,那么就做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
如果取得报废残值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报废);管理费用(正常报废)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存货做报废处置时,应该结转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即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自身的科目余额不需处理。
需要核销已经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用调整,只是把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转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处理。
扩展资料:
正是由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设置存在以上弊端,它在应用中所造成的会计信息扭曲失真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一是将本来子虚乌有的“资产”煞有其事地列入资产负债表等报表,虚增了企业资产和利润数额,造成严重误导(说严重点是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与信贷决策的恶果;
二是为数不少的企业利用该账户随意混淆、调节资产、费用和损益,成为某些管理者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杠杆;
三是其中藏污纳垢,为少数贪污腐败分子的不法行为开了一个极为方便的“户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待处理财产损益
资产减值准备是资产类,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资产减值损失”是新会计准则下新增加的科目,在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时。
在新会计准则下,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都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可以把它当成“管理费用”来理解(但并不是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在月末要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
1、比如原材料原价100,提减值20,还剩80,贷:原材料80 这种理解不正确。
正确的表述是:原材料的可变现价值为80,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原材料A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原材料A 20 2、在产品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产品某——直接材料 100 原材料——原材料A 100 3、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某 150 贷:库存商品——产品某 150 4、转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因为产成品的销售,完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质性转回) 借:主营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原材料A -20 注意: 成本核算过程中,不能将存货跌价准备作为成本的抵减。 因为成本核算过程必须以历史实际成本为基础(即便计划成本法也是如此),而存货跌价准备仅是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历史成本的差额。
“材料成本差异”和“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科目都是属于资产类的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货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确认或转回的跌价准备。资产负债日,存贷发生减值的,按存贷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到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贷跌价准备。
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你购买了100元的存货,就是说你这个存货的成本是100,正常情况下,你是在把存货销售出去时,把这10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即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现在你在某一期期末预计存货发生了减值20,这时候,你计提 20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处理实际上就是说,你提前把2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因此,等到你销售存货的时候,就只应该再把剩下的8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怎么体现呢?
其实就是,先做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贷:库存商品100
从这笔分录看,你前后合计,多转了20的成本到损益中,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来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备抵科目的意义),即做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经过这笔分录后,这批存货的成本100,不多不少恰好全部转到损益中了。
再看看“资产减值损失”,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资产发生减值时所形成的损失,因此只有在资产发生减值时(也就是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时)才用到,或者在某些资产价值回升时(转回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才用到。
而你出售商品,与商品发生减值或减值回升是两码事,所以在出售存货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没有关系。
注意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意思是不一样的。
提减值准备的时候一般在会计期末,参照你给的资料应该这样吧:
会计期末减值测试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3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200
出售的时候:
取得收入:
借: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702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结转成本,同时把跌价准备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3800
贷:库存商品 38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200
资产减值损失期末余额在贷方,需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结转的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本年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主要会计处理:
1、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2、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般计提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