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专用基金是按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住房基金、其它基金等。专用基金的用途明确、单一,要求单位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或挪作他用。
二、专用基金的特点 1、专用基金的提取均有专门规定,即根据一定的比例或数额提取。 2、规定有专门的用途和使用范围,除财务制度规定可以允许合并使用外,一般不得相互占用、挪用。
3、他的使用属于一次性消耗,没有循环周转,不可能通过专用基金支出直接取得补偿。
专用基金的会计分录过程有: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
2.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种类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3.提取医疗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经营支出——社会保障费”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基金”科目。
4.使用专用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5.期末,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单位专用基金结存数。
6.本科目应按专用基金种类设明细账。
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会计核算目标进一步明晰,定位于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
二是改进会计核算方法,扩大“双分录”应用范围。 三是将近年来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分别发布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统一体现在新制度中。
四是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新增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 五是新增“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单独核算反映行政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
六是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为今后准确核算行政成本奠定基础。 七是解决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反映的问题,要求基建会计信息必须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
八是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 九是进一步规范单位收支会计核算,调整收支类会计科目设置。
十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改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会计核算目标进一步明晰,定位于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
二是改进会计核算方法,扩大“双分录”应用范围。 三是将近年来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分别发布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统一体现在新制度中。
四是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新增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五是新增“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单独核算反映行政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
六是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为今后准确核算行政成本奠定基础。七是解决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反映的问题,要求基建会计信息必须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
八是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 九是进一步规范单位收支会计核算,调整收支类会计科目设置。
十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改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从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分析,每一类“基金”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支出、基金余额。
每一种基金各自形成一套自动平衡账户,优点是可以达到控制和检查限定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缺点是基金种类多会使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都比较复杂,各基金之间的转账也比较复杂,且各项基金不能调剂使用,使单位财力形成浪费。 我国不宜照搬国外的基金会计模式,而应结合我国过去专用基金核算经验,吸收国外基金会计模式的精髓,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用基金会计模式。
国有非营利组织和私立非营利组织都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均可采用专用基金会计模式,考虑到各自偏重的属性不同,所设置的基金种类也应不同。 每一专用基金并非是独立的会计主体,每一个非营利组织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
采取这种会计模式,既发挥了国外基金会计模式的长处,又没有国外基金会计模式的繁琐。 非营利组织会计中的净资产一般由各种基金余额构成,将基金作为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基金提供者的意愿,也体现了非营利组织在资源管理上的重要特点——专款专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时,必须以其掌管的全部基金为一个整体加以报告。
结转抄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袭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资金。
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结余留用的资金可以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转为事业基金,分别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待遇、集体福利设施建设和弥补事业收支差额。
扩展资料:
核算方法:
财政部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设置“预算结余”科目对预算结余进行核算。
年终,财政部门应将全年的“一般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一般预算补助”、“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
将全年的“一般预算支出”、补助支出(一般预算补助)、上解支出等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科目的借方,即,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支出”、“补助支出--一般预算补助”、“上解支出”等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预算结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