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下称“《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政府会计管理方面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财政财务信息质量,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下一步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
那么关于新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什么亮点呢?下面yjbys为大家准备了最新的《制度》亮点解读,欢迎阅读!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主要呈现出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 既核算全部的财政预算收支,又核算政府财政的资产、负债;既规定了原制度没有的国债预算收支核算,也增加了很多过去没有的债权债务核算,重新定位了总预算会计核算目标,不仅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而且反映重大财政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为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制度》改进了会计核算基础,总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通过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不仅反映预算收支的发生,而且反映资产负债的变化。
在核算预算收支的同时,也核算反映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资产负债情况,而且对政府股权、债权资产、政府负债进行了核算,还能使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也得到确认。 第二个亮点 全面优化报表体系,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7张会计报表及报表附注。
其中,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和非流动进行分类反映,涵盖全部财政资金收支的收入支出表,按照每种财政资金的不同属性分别反映,不能在会计报表中直接反映的政府财政财务情况如或有负债等,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 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信息更加丰满,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流动负债信息,增加了股权投资、政府债券、主权外债等信息的反映。
这样一来,既可以看到财政部门对外部的实际资金流入、流出,又可以看到财政部门内部各项资金之间转移产生的某种资金的收入、支出,还可以看到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支的资金实际尚未流出财政部门的部分,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财政信息公开的需求,有效提高政府透明度。 第三个亮点 注重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相衔接,充分体现改革对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要求。
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全国实施新预算法,财政预算管理不断推出新举措,不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新制度坚持财政改革发展方向,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保留原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考虑不同级次财政业务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全面、完整、准确地通过会计记录予以反映,重要目标就是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改革对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要求,有利于保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另外新准则还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调账时,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企业应当将上述三类投资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可靠计量其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关于固定资产处置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在新事业会计制度里已经规定的十分明确:一、对于报经批准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或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
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时,按照待处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按照处理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出售固定资产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出售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2。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二、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1、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2、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转入待处臵资产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报经批准予以处理时,按照处置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处理毁损、报废固定资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处理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参见“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