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白帝
[唐]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兵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著作注释
⑴白帝:即白帝城。这儿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⑶兵马:指战马,比方战争。归马:从事播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方战争结束。
⑷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⑸恸哭:失声痛哭。秋原:秋天田野。
著作译文
团团乌云涌出白帝城门,白帝城下马上暴雨倾盆。
高涨的江水和峻峭的峡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苍藤遮蔽群山,暗无天日。
出征的马不如归田的马走得轻逸,战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
家中余下的寡妇被横征暴敛得一贫如洗,那哀哀的哭声来自秋原何处的荒村?
创造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其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比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苦楚,内心充满了忧虑。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处处漂泊的大众,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著作鉴赏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现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大。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话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较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绘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十分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绘声绘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说明长江此段地形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骚动,实践是为展示后面那个凄风苦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衬托。
后半首境地陡变,由紧张剧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呈现了一片雨后惨淡的田野。颈联便是写所见:荒漠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儿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尽管不必拉车犁地了,其命运莫非也是可悲的。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便是将包括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语句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气,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凄凉,那人民生活如何,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惨剧形象,控诉了漆黑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整天哀伤,有着忧虑和苦楚。她的老公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漠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能够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形成一种苍莽的悲惨剧气氛,实践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此诗在意境上的参差改变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地的转换,如同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如同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呈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示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改变。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衬托。这种多层次的改变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其次,借景抒情。在诗篇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乱;以荒村的惨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虑与哀思。
我们是专业的WordPress网站建设团队,提供高品质的WordPress主题。新主题微信公众号:www-xintheme-com,欢迎热爱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关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8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