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 -西鄙人
【原文】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骁勇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赏析】
这是西域边境公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通,又不失五言诗的高雅逸秀。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秀美感人吗?
【鉴赏】
哥舒,这儿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称号作为姓氏。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人。原是身兼几个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的部下,公元747年(天宝六年),由于王忠嗣被诬害革职,玄宗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的设置便是为了防护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哥舒翰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是有体现唐玄宗骄奢好战的一面的。有的战争则是归于抵挡吐蕃侵扰的。它起到了安靖边境,保护公民生活、生产的效果。由于哥舒翰多次击退吐蕃侵扰,改变了边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当时就有民谣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这儿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这首民歌基础上加工过的著作。《哥舒歌》从内容上看,是表扬哥舒翰抵挡吐蕃侵扰、安靖边远地方的;同时也经过这个形象寄寓了公民巴望平和、安靖的抱负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榜首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大众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就其含义而言,也便是代指全部侵扰活动。临洮,便是今甘肃省洮河边的临潭。
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由于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可是,作者并不从剧烈的战斗中直接体现他怎么英勇善战,怎么机敏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经过旁边面描绘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榜首句就把哥舒翰在公民心中的声威渲染出来。公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害怕;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传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绘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考究的,它把起兴的榜首句和第二句奇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严重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象是一幅有目共睹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赋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决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体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厚、更逼真,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便以工拙求之,此诗也不失其秀美感人。
我们是专业的WordPress网站建设团队,提供高品质的WordPress主题。新主题微信公众号:www-xintheme-com,欢迎热爱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关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0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