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朱熹
宋代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寻常识得春风面,姹紫嫣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景色面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朱熹 古诗: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境。
3、寻芳:游春,郊游。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滨。
6、光景:景色景色。
7、寻常:往常、简单。“寻常识得”是简单辨认的意思。
8、春风:春风。
《春日》朱熹 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以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象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便是寻找夸姣的春景,点明晰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取得的开始印象。用“无边”描述视线所及的全部景色景象。“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象面目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寻常识得春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寻常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庞与特征是很简单辨认的。“春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姹紫嫣红总是春”,是说这姹紫嫣红的景象满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姹紫嫣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详细回答了为什么能“寻常识得春风面”。而此句的“姹紫嫣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详细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而所谓“寻访”便是指求圣人之道。“姹紫嫣红”喻孔学的五光十色。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道理诗。
《春日》朱熹 古诗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以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依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抵达泗水之地。
我们是专业的WordPress网站建设团队,提供高品质的WordPress主题。新主题微信公众号:www-xintheme-com,欢迎热爱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关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4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