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古诗文 » 秋词和行秋的鉴赏

秋词和行秋的鉴赏

分类:古诗文, 爱意古诗文 日期:2022-02-04 06:00 浏览:14 次

秋词和行秋的鉴赏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请简答。(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前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清雅(“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1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1分)

  赏析: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秋词和行秋的鉴赏

相关推荐:
  • 宋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译文及注释鉴赏
  • 始闻秋风翻译及赏析
  • 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注释鉴赏及译文
  • 江南曲四首注释鉴赏及译文
  • 卖花翁翻译及赏析
上一篇:星云大师语录经典精选 下一篇:爽文乡村桃运小医农小说张凡李燕无弹窗阅读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古诗文分类

动物 咏雪
文言文 月亮
歌颂 爱国
爱意 高中

文言文秋水原文及翻译
陈涉世家文言文题高中
秦良玉文言文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文
九日龙山饮译文及赏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77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