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是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 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示 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男子砍伐树木,~开辟土地。”
典故
冯异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得力大将。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后,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派他前往关中平定赤眉起义军。冯异设计收降了赤眉军的大部后,又用武力扫除了其残部,圆满完成了刘秀交给的使命。后来冯异到洛阳朝见刘秀时,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他为我劈开多刺丛生的荆棘,平定了关中。这个成语比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1]
冯异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著名将领,功勋卓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就是刘秀对冯异当年身先士卒奋勇作战的一种形象比喻。
冯异为颍川父城(今宝丰县东)人,喜好读书,精通《孙子兵法》,早年为王莽效力。刘秀起兵后,他献出父城,归顺刘秀,在其帐下担任主簿这种类似机要秘书的职务。此时,刘秀的军事实力还比较弱,在河北连年征战,艰辛异常,许多兵将都离他而去,但冯异忠心耿耿,毫不动摇。
公元23年,王郎聚众起事,在邯郸称帝,刘秀率军南下进行征伐,连连失利,形势凶险异常。到达饶阳一带时,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可军中粮草殆尽,连刘秀也不得不停在路旁忍饥挨饿。冯异想尽办法,搜寻到一些豆子,急忙熬成豆粥端给刘秀,终于使其消除了饥寒。部队前进到南宫,天降大雨,寸步难行,又是冯异设法搞到麦饭等食物,让大家填饱了肚子。
后来,冯异历任偏将军、孟津将军等职。他作战英勇,善用谋略,治军严明,为人谦虚,在平定河北、征战洛阳等战斗中屡屡获胜,更是得到了刘秀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即皇帝位,派冯异率军平定了关中。后来,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征西大将军。
冯异担当要职,长久居外,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猜忌 。他们上奏光武帝,说冯异在关中威权至重,连长安令都敢擅自杀掉,百姓很听他的话,称他为“咸阳王”,这样下去,恐怕会形成一方割据势力,要提防他谋反。但光武帝刘秀对冯异深信不疑,还把大臣们的这些奏章传给他看。
公元30年,冯异回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热情接见了他,并对在场的文武百官介绍说:“这位就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簿,在我开创大业道路上,他曾为我披荆斩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并为我平定了关中地区,是个大功臣啊!” 随后,光武帝赐给冯异许多珍宝钱帛,还特别命令他带着妻子儿女到外地任职,以示不疑。
披荆斩棘
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奋斗历程,披荆斩棘的意思是比喻在创业和前进的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在下面的成语故事中你会看到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用披荆棘,定关中这句话来赞扬他的属下。这个被称赞的部下就是刘秀的主簿冯异。他在逆境中辅佐着刘秀,为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秀在举兵时兵马很少,生活条件也非常差,因此一些受不了苦的人纷纷离开了他。但主簿冯异却依旧跟随刘秀左右,从没因为生活条件差而有丝毫动摇。有一次,刘秀率军经过河北饶阳的芜蒌亭时,由于长途行军,又饥寒交迫,士兵们都忍受不了。冯异想办法煮了一锅豆粥给大家喝,为大家消除了饥寒。还有一次,当大军来到南宫县时,遭遇大风雨,被淋得像落汤鸡,直打寒颤。就在这困难时刻,冯异不但设法生起一堆火为大家驱寒,还给大家找来了食物。刘秀对这位困难之时尽力解困的主簿感觉非常好,印象也十分深刻。
公元25 年,冯异又出色地完成了平定关中的任务。此时,有一些小人上书劝刘秀提防冯异。刘秀没有听信他们的谗言。公元30年,在冯异朝见光武帝时,刘秀对众大臣说:“是吾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后人就是根据这句话总结出了披荆斩棘的意思,并形成了一句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荆棘,扫除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因而刘秀把冯异称为他的开国元勋,并且大加褒奖。
虽然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冯异保刘秀的忠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一切需要刻苦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只要主人公在奋斗的道路上不断地克服困难,就可以用这个词来赞扬他不服输的精神。
披荆斩棘出处
“披荆棘”一语,见于《后汉书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披荆斩棘典故
冯异(?——-34),颍川父城(今河南平顶山市)人,字公孙,是东汉时的一位大将,为人好学,熟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
他为人十分谦逊,若与别人在路上相逢,立刻命自己的乘车让道。这深得大家的敬仰。
冯异领兵打仗后,每次总要论功行赏一番。他常常把功劳归于别人,自己喜欢独坐在树下,因此军中称他“大树将军”。
当时刘秀还未称帝,各地群雄割据,很不太平。冯异跟着刘秀东征西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刘秀来到饶阳芜萎亭。那时气候寒冷,加上长途行军,众人饥疲交迫,有些支撑不住。
冯异使人烧了一大锅豆粥,端送给大家。众人喝着热腾腾的豆粥,饥寒顿时消除了。
刘秀一行人来到南宫县,适遇大风雨。冯异寻方设法找来了木柴,立刻生了火,又端来了麦饭。这两件事,使刘秀久久不能忘怀。
刘秀占领洛阳以后,登了帝位,就是汉光武帝。他派冯异平定关中。
冯异长期坐镇长安,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有人向光武帝奏了一本,说他权威太大了。
冯异听了很惶恐,写奏书申辩说:“过去境况十分困难时,我做事尚且不敢有半点差错;现在天下太平,又赐予了爵位,我为何要做不轨之事?”光武帝回了一封诏书说:“我们义则君臣,恩如父子,从无嫌疑,何必惧怕!”
公元30年,冯异自长安入朝。光武帝指着冯异对公卿们说:“他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棘,定关中。”
散朝后,光武帝赏给冯异珍宝、衣服、钱帛,又写了一道诏书:“仓卒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这厚意好久还未报答哩!”“披荆棘”,后来转化为“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披荆斩棘 [pī jīng zhǎn jí] 基本释义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典 故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 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带刺的小灌木。斩除荆棘。比喻在创业道路上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示 例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男子砍伐树木,~开辟土地。”
近义词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反义词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典故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 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披荆斩棘的意思是: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自】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
【示例】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近义词】劈波斩浪、含辛茹苦、一往无前、负芒披苇、劈荆斩棘、乘风破浪、筚路蓝缕、斗志昂扬
【反义词】畏首畏尾、养尊处优、瞻前顾后
扩展资料
1、披荆斩棘的近义词
乘风破浪
【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自】宋·沈约《宋书·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我愿乘着长风破万里浪。
【示例】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2、披荆斩棘的反义词
瞻前顾后
【解释】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看看历史再看看现在啊,观察一下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
【示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