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十二门论疏上曰:一道清净,故称不二
见到真时一切都是一没有二,称为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即是真心本性,万法归一一自性,自性便能生万法
这是我第一次写关于上课的内容,下面关于“不二法门”的故事,是老师讲的,只是我不能照原话宣传,只能按自己课后的印象宣传。
传说古印度有一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个大家菩萨。他和其他菩萨不同,他有的东西其他菩萨没有而我们凡人却常有的,其他菩萨没有家室,而维摩诘不仅有老婆,还有庄园田地等私人财产。
但他也虞心侍佛,刻苦修行。只是他本人不出家,而是在家修行。
维摩诘本人就是一个佛法高深的菩萨,其他菩萨都很害怕他,因为他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爱问问题。一碰见谁就问,问完就笑。
那些被问过的人几乎都是傻子。因为他每次问的问题都十分深奥。
当有一个倒霉的菩萨不幸路过维摩诘,因为来不及闪躲维摩诘走过来,问了一个问题,见那人还在思考或回答错的,维摩诘便笑着离开了。所以导致其他神仙一老远看到他就恨不得立刻蒸发,因为他太聪明、智慧太过神。
有一天,维摩诘终于悟到了一个境界(即什么是不二法门)。便给佛主发了一条短信,声称自己病了。
佛主拿出手机,查看了短信,佛主一看就明白了维摩诘想玩什么把戏,便配合了维摩诘。对众人说:“哦,维摩诘刚发来短信,说他病了。
你们有谁肯代我去探望他一下呢?”平日里菩萨们可被这维摩诘整惨了,这个爱捉弄人的人精,谁敢自告奋勇去拜访他呢。所一听佛主这句话,大家顿时脸色换然,变得畏畏缩缩。
佛主见状,便第一个问了普贤菩萨(又名大行菩萨),说:“你去怎么样?”普贤菩萨忙口自辩:“呃~~~佛主~我有点不舒服,不方便去。”就这样,大家在这会儿顿时百病齐发。
问到个个,个个都声称身体不适,不方便前往。问到最后见大家都这般态度,佛主甚觉可惜。
后来有一位菩萨站了出来,这位菩萨叫文殊菩萨(人称大智菩萨,是诸菩萨中智慧超群的),文殊一出来便说:“佛主,还是让我去吧!”这下可乐了大家,大家见终于有一个傻B站出来了,各个转悲为喜,觉得这下有热闹可以看了,都不约而同地凑近文殊菩萨,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佛主见大伙都那么热情,就应允了。
大家来到维摩诘的家门。没等文殊上前开口,维摩诘便猜到他想说什么,自觉上前说道:“何谓‘不二’?”这一问可吓住了文殊。
随同的菩萨见维摩诘和文殊开始了辩论,都自觉地参与到了其中。大家都就什么是不二进行了一次大辩论。
对于何谓“不二”,在坐的菩萨各抒己见,可每当别人一讲完后,维摩诘总是暗暗地笑(那是因为都讲的不对)。待大家都谈地差不多了,该到文殊了(通常都是下面的人先讲完才轮到领导讲话),文殊就自己的看法发表了意见,对于文殊的回答,维摩诘最终同样是暗暗地笑。
这更令文殊既奇怪又郁闷了,心想老有不对劲。好了,这下大伙知道所有人都发表了意见,而唯独只有维摩诘一个人没说过一个字。
大家对此都觉得很不甘心,都想看看这家伙到底能说出什么道道来。这时文殊问维摩诘:“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什么也不说,只是闭着眼睛笑。
在座的个位都感到十分奇怪和不解。这时文殊才感叹到:“妙啊,无文字、语言者是真正的不二!” 对于上面的故事,课堂上同学们都被钟老师的幽默言辞所嬉逗,只是该典故在此属于书面形式,死板。
只有上过我们导游二(15)班的导基课(导游基础知识)的人才会身有感触呀! 额外补充一点:同样是老师另外告诉我们的。其实佛教中很多时候都讲究“因果”。
同样,此“因果”也表现在该典故中。故事中维摩诘借生病诱引众菩萨临至其居,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也能明悟不二法门这个境界,与众菩萨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对此事佛主早就了然于心,只是也故装未知,以配合维摩诘做戏。对于维摩诘而言,“若你们要想得到我的东西,那就必须来我这里”,相同的“你们若想得到我的果,就得来我这里种下你的因。
你若不来我这里种你的因,就无法得到我的果”。就好比,你想得到掉在地上的前,你就得动手去捡。
若你不想自己捡,而想别人帮你捡,那你也得要叫别人。同样要付出。
此乃“因果”! 上面的内容都是老师讲过的,在此也感谢他给我增加了知识。
1、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2、典故: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问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法自在等菩萨皆以二说明不二。最后维摩诘问文殊,文殊答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答完,反问维摩诘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此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奇哉奇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引文俱见《维摩诘所问经》卷中。《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无二品》文殊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接著他给二与不二这两个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二?凡夫贪著我故,分别二耳。什么叫不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实际无有二相。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别的核心,是指著我。无我即无分别,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从此出发文殊答复梵天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修道?答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为道。道不能令人离生死至涅盘,不离不至,名为圣道。什么叫解脱?答言不坏缚著。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什么叫漏尽?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名为漏尽。什么叫涅盘?涅盘无来处,无去处,不可得至。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即无而有,亦有亦无的中道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若出不出,则堕二见。文殊的离二边中道思想,为后来的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说到做到。一般作谓语。
【正音】说;不能读作“shuì”。
【辨形】一;不能写作“衣”。
【近义词】言而有信、一言为定
【反义词】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辨析】~和“一言为定”;都有“说出的话决不更改”的意思。但~偏重于说过的话必须做到;形容人言而有信。“一言为定”强调双方遵守信约;不能更改。
【例句】
(1)他从来就是~的;只要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办好。
(2)他从来就是~;敢于负责的;你只管放心。
【英译】say one and it never becomes two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众多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先能克制自己,潜心深造,才能叫做好学。我的弟子中,只有颜回是个好学的人。人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谁能够不生气呢?如果只凭血气用事,一旦怒气升起便不能抑制,就很容易将怒气转移到其他人身上。颜回也会生气,但他内心修养很好,心平气和,怒气很容易释解,不曾将怒气转移而嗔怪其他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们往往被私欲禁锢,虽有过失却不知悔改,因此常常会反复犯同样的过错。颜回也会犯错,但他的内心很清明,反省的很快,又不会忌惮改正过失,因此不会犯第二次错误。颜回能够潜心克制自己,真是个好学的人,可惜他在人世的时间太短了,已经不幸去世,如今我的弟子中,再也没有一个象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真是可惜啊。颜回在孔子门下,不是以广闻博学,能言善辩而著称的,而孔子却偏偏称赞他好学,况且所称赞的又是不迁怒,不贰过,由此可见,圣贤的学问不在于诗词句章,而是在于身心性情,在于个人修养。因此,能够用敬事明理来涵养自己的内心,使心中常常清净平等,自然会明辨轻重缓急,也就不会迁怒、贰过了。
这不迁怒,不贰过是人的修养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才能做到。内心常常知道收敛,不使怒气肆意发作,而迁怒他人。这一点就很难做到,人的怒气很不容易控制,就像野火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肆意蔓延,要做到从不迁怒,心中就要始终克制自己,没有片刻的放松,只有真正好学的人才能做到。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不难,但是要做到不再犯同样的过失就不容易了,自己的过失往往与某种习惯或观念有关,稍有不慎,就会犯同样的错误。要做到不贰过,心中就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让习气影响自己的行为,也只有真正好学的人才能做到。我们也有自我感觉不错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好学了,和颜回对比一下才知道,我们还差的远呢。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知错就改,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尤其在学习方面,一道题错过一次就不能再错第二次。管好自已,注意个人休养,多做自我批评,不迁怒于别人,团结同学。做一个像颜回一样德行修养高尚的人。
释义: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典故: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
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问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法自在等菩萨皆以二说明不二。最后维摩诘问文殊,文殊答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文殊答完,反问维摩诘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此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奇哉奇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引文俱见《维摩诘所问经》卷中。
《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无二品》文殊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接著他给二与不二这两个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二?凡夫贪著我故,分别二耳。什么叫不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实际无有二相。
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别的核心,是指著我。无我即无分别,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
从此出发文殊答复梵天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修道?答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
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为道。道不能令人离生死至涅盘,不离不至,名为圣道。
什么叫解脱?答言不坏缚著。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什么叫漏尽?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名为漏尽。什么叫涅盘?涅盘无来处,无去处,不可得至。
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即无而有,亦有亦无的中道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
若出不出,则堕二见。文殊的离二边中道思想,为后来的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读音:[ bù èr fǎ mén ]【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