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伯颜是武宗海山的旧臣。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病卒后,他支持燕铁木儿发动政变,是拥戴文宗图帖睦尔夺位的第二号大功臣。燕铁木儿死,顺帝即位,伯颜独揽大权。唐其势不满,发动兵变,反被伯颜执杀。此后,伯颜“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脱脱}}他是伯颜的亲侄儿,当然视脱脱为亲信,曾企图以脱脱为宿卫,以监视妥欢贴睦尔的起居。脱脱虽自幼养于伯颜家中,但目睹伯颜倒行逆施,势焰熏灼,深感事态严重,虑一旦事败,伯颜有杀身之祸,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一场以家族内部斗争为形式、关系到政权易人和政策变化的政变正在酝酿着。
开始,脱脱与生父马札儿台进行商议。脱脱对其父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则吾族赤矣。曷若于未败图之。”其父虽然也感到事态严重,但不敢贸然付诸行动。脱脱乃问计于吴直方。直方曰:“《传》有之:‘大义灭亲。’大夫知有朝廷耳,家固不宜恤。”脱脱曰:“事不成奈何?”直方曰:“事不成天也,一死复何惜。即死亦不失为忠义耳。”脱脱顿足曰:“吾意决矣。”吴直方引经据典,为脱脱鼓气,终于使脱脱下了铲除伯颜的决心。
其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关键是取得妥欢贴睦尔的支持和赞同。妥欢贴睦尔虽然年轻,但并不甘心做傀儡,脱脱测知伯颜擅权,“帝患之”;伯颜矫旨擅杀郯王彻彻秃,贬走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帝益忿之”;伯颜胡作非为,“帝积不能平”。特别是至元四年(1338)脱脱获知伯颜与太皇太后卜答失里谋立燕贴古思而废妥欢贴睦尔,把此事告诉了吴直方,直方教他“以密告于帝,令帝知而预为之防”(权衡《庚申外史》)。因而,脱脱与妥欢贴睦尔之间是有共同思想基础的。但是在宫廷复杂的环境里,在伯颜的淫威下,妥欢贴睦尔未敢轻易表态,私下派心腹世杰班、阿鲁对脱脱反复试测后才释去疑心,表示支持脱脱采取行动。
至元五年(1339),脱脱曾两次准备下手,均因准备不足而未下手。这一年,脱脱与伯颜的矛盾实际已经暴露。十一月,河南省台掾史范孟因不满其地位低下,假传圣旨矫杀行省长官,命原河南廉访使段辅居省中权事,自命为河南都元帅。五天后事泄被杀。这件事因牵连廉访使段辅,伯颜大怒,命御史台臣上章言汉人不可为廉访使。作为御史大夫的脱脱与吴直方商议,直方曰:“此祖宗法度,决不可废,盍先为上言之。”脱脱入告于帝,故御史台臣上章被妥欢贴睦尔驳回。伯颜知出于脱脱,大怒,言于帝曰:“脱脱虽臣之子,其心专佑汉人,必当治之。”再加上脱脱增兵宫门的事,使伯颜对脱脱愈益增疑。
我心有主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次赶上大热天外出办事,沿途无水,渴得嗓子直冒烟。
正巧途经一处路口有一棵梨树,树上挂满了水灵灵的熟梨子。行人见后一窝蜂地去摘梨子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傻,不去摘几个解渴?”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岂有乱摘之理?”路人都笑他太死板大迂腐:“世道纷乱,谁知这是谁家的梨?没主儿的梨,不吃白不吃。”许衡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侬词 元代江南有个大才子叫赵孟頫,是继苏东坡之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书被称为‘赵体’,对明清书法的影响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升,这也是个女才子,善画竹,著有《墨竹谱》传世,对后人学画竹大有裨益。
赵孟頫官运亨通,一朝得志,年近五十了却慕恋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当时名士纳妾成风,赵孟頫也不甘寂寞想纳妾,他不好向妻子明说,可文人有文人的办法,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他的意思是说,你没听说王羲之先生有叫桃叶、桃根的两个小妾,苏轼先生有叫朝云、暮云的两个小妾。我便多娶几个妾也不过分,你年纪已经40多岁了,只管占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
他妻子看后便写了一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得词,只好停止了纳妾的念头,此成佳话。 元朝与四大汗国形势图蒙古汗国 蒙古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约当今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
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归附于唐。
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今图拉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和迭儿列斤蒙古(一般的蒙古人)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人,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
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他们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有的还在森林里从事狩猎,有的则在草原上从事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
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1204年(金泰和四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公元1206年(金泰和六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汗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蒙古汗国成立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
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之后蒙古于1234年灭金朝,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
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政策。战争的结果是蒙古部族对欧亚各国造成了空前的掠夺,破坏和杀戮。
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 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驾崩,享年52岁。
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族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于即大汗之位;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
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
元朝书法家兼宋太祖后人赵孟頫和其妻子管道昇的故事: 在赵孟頫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中,管道升整整陪伴了他三十年,在诗坛画苑中相携游艺,在险恶的宦海风波中荣辱共守,相濡以沫,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在赵孟頫与管道升相濡以沫的三十年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赵孟頫在人过中年之后,有一次想置妾,又不好意思明说,就作了一首小曲给管夫人: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有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夫人也作了一个小曲,答道: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穴,通篇情重情浓、入骨入肉,不容人不动心性。几百年来,这首词被称作男女爱情的典范,广为传唱。
可是又有谁知道,作者却是一个年过四旬的女子,而且是为了驳斥丈夫纳妾而作的呢。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
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到国外去做生意。
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
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尼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走。
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年多,在公元1275年到了中国。
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
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多了一个少年,诧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 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
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
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考察风俗人情。
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
以后,凡是有重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
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
但是元世祖宠着马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求亲。
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国。
元世祖只好答应。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都以为他们死在国外了。
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百万家产的马可”。
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海里打起仗来。马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的舰队。
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国的情况。
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
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过河拆桥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
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释义 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 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 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 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 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 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 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 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 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 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 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 个人可以任用!” 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 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 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 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 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 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 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 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吉思汗小时候的故事。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他九岁那年父亲被敌人毒死。族人纷纷离去,连铁木真家的牲畜也被一起赶走了家里只剩下母亲、铁木真和他的两个弟弟。一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十几岁的铁木真身体长得很健壮,其它部落的人怕他会团结旧部,和他们作对,便把铁木真捉了起来。铁木真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逃出了敌人的魔掌。 铁木真的童年和我们不一样。以前,他的爸爸是部落的首领,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可是,谁都没有料到,父亲因为喝了被敌人下过毒药的马奶酒后,中毒身亡。从此,他的生活便有了变化。他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和他弟弟靠摘野梨,挖野葱,捉地鼠,钓鱼来填饱肚子。 但是他既聪明又有勇气。当他被敌人捉到时,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由别人摆布,心里却时刻寻找机会准别逃脱。 和他相比,我们现代的孩子却做起了家中的“小皇帝”。平时,遇到难题也不会独立解决。我们应该学会独立,丢掉“小皇帝”这个称号。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汗及族曾祖俺巴孩汗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诃额仑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铁木真(成吉思汗)和箭的故事
铁木真(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71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元太祖铁木真共有兄弟五个,他排行老大。 铁木真小时候,常与几个弟弟吵架呕气。有一次,为了争夺一头死鹿,他和几个弟弟闹得脸红脖子粗,几乎动起手来。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是个有主见的女人,他发现几个儿子老是顶顶撞撞,心中非常不安。这天,她把五个儿子都叫到身边,从箭囊里取出五支箭,用一根皮绳捆在一起,先让铁木真把它们折断。铁木真咬着牙皱着眉,连折几下都无济于事。几个弟弟试了试,也都摇头认了输。 诃额仑暗笑了一下,把箭捆从小儿子手里夺来,解开皮绳,分给五个儿子每人一支箭。结果,他们没费多少力气,都折断了。 诃额仑把折断的箭拾起来,握在手中,啥也没说,只是看着他们。 铁木真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都深受感动。他们跪拜在母亲膝下,含泪发誓道:从止兄弟心连心。 从此,铁木真兄弟像五指紧握的拳头,相处得非常和睦。
过河拆桥元朝时,大臣彻里帖木儿见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弊端很多,而中举之人有真才实学的人很少,便上书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
一时间,朝中反响巨大,太师伯颜等表示支持,参政许有壬等一大批官员表示反对。当时,御史吕思诚是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的。
他上书元顺帝,请求元顺帝治彻里帖木儿的罪。不料,元顺帝虽然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十分赞成,所以非但不支持那位御史,还把他远贬到广西去。
不久,元顺帝命人草拟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命大臣们议论一下。许有壬和伯颜两人争论起来。
许有壬说:“废除科举考试的诏书一旦公布,天下有才能的人断了仕进之途,肯定会怨恨不绝。”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制度,贪张枉法就无法杜绝。”
许有壬反驳说:“贪张枉法不是科举制度造成的。废除了科举制度,照样会有人贪张枉法。”
伯颜又说:“科举考试中举的人之中,有用之才太少了,我看朝中只有你参政一个人还有点才能。”许有壬很不服气,列举了元朝很多举人出身的高官来反驳,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元顺帝见了,说:“你们别争了,朕意已决,明天朕正式颁布诏书。”第二天,满城文武被召到崇天门聆听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还指定许有壬在班首听读。
许有壬心中很不愿意,但又不敢违反皇帝的命令,只得跪在百官前列听读。罢朝以后,百官纷纷回府。
许有壬心情郁闷,低头走路。侍御史普化见了,故意凑到许有壬跟前,讥笑说:“参政,这回你可成了过河拆桥的人了!”这话的弦外音是:你许有壬是靠科举做官的,现在废除科举制度,你跪在最前列,似乎时废除科举带头的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河后拆桥一样。
许有壬回府后,心中郁闷,从此称病不再上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