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与苏辙同科进士一起步入仕途,两人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变法争斗中共同进退,晚年同样被贬到南方的蛮荒地带。苏辙性格沉稳不外露,人情世故高苏轼一筹,常常给予兄长忠告。所以他的仕途较为平坦些。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弟辙送至郑州。这是兄弟间第一次分手。苏轼登高眺望子由的乌帽随山坡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影象,顿生出悲悯和忧伤。苏轼杭州三年任期届满时,他请调至密州,因为当时苏辙正任职济南,两地都在山东,相距不远。在熙宁九月(1076年)的中秋夜由于怀念子由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乌台诗案时,苏辙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务。苏轼出狱后,苏辙前去接狱,特捂其口,以示三缄其口。元佑年间苏辙升尚书右丞,苏轼遭人排挤,乞求外任,苏辙连上四札,也乞外任。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子瞻读后感触很深,与子由约定“夜雨对床”,后来两人在互答诗中不断提起,如苏轼曾说:“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在绝命诗两首寄子由时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但这种心愿一直未能实现。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幼时“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早余二人,要始是终。”,“平足之爱,平生一人。”“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在《东坡墓志铭》上说:“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在写给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他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问友情?哪里还有比刘关张的故事更好了?
赵云长板坡前七进七出
关羽千里走单骑
张飞喝断当阳桥
是要古人写的名篇吗?
骨肉情:两篇很著名的。
李密:《陈情表》,感念祖母、
韩愈:《祭十二郎文》,写给一起孤苦长大的小叔叔的。
这两篇真的是读出血泪啦!
兄弟情:我看的少,翻两篇给你!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十六篇: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李代桃僵.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不是很熟,见谅!
友情篇:
向秀的《思旧赋》写的极是有名!
顾贞观写的《金缕曲》,据说纳兰性德阅毕青衫泪湿!
古文造诣不深,见谅!
1.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宙斯为求接近斯巴达王丁达雷的王妃丽达,变成一只优雅的天鹅在空中飞翔。
丽达被天鹅吸引,便与他玩耍,却不料因此怀孕。 不久丽达王妃生了许多可爱的孩子,其中有两个兄弟,不光是感情特别要好,长相也几乎一模一样,很容易让人以为他们俩是一对双生子 其实,在这两兄弟中,哥哥是丽达王妃与天神宙斯所生的儿子,弟弟则是与巴斯达国王所生的,俩人为同母异父的兄弟,而且哥哥的身份是"神",且有永恒的生命,弟弟则是一般的普通。
有一天,希腊遭到了一头巨大的野猪攻击,王子们召集许多的勇士去追杀野猪,当野猪顺利地被解决后,勇士之却因为互争功劳,而在彼此之间结下了仇恨。 在一次市集的热闹场合中,两边互看对方不顺眼的勇士不期而遇,当然又免不了一番争吵。
在争吵中,有人开始动起武来,於是场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许多人都在这场打杀中受伤,甚至死亡。很不幸地,两位王子当中的弟弟,也是在这一场混乱之中,被杀身亡。
一向与这个弟弟特别要好的哥哥,完全无法接受弟弟已经死亡的消息,抱着弟弟的尸首不停的痛哭,希望弟弟可以起死回生,让两人可以==>双子座 在埃及,它的名字称为"孪子星",是以这星座中最明亮的两颗星卡斯特(castor)和波鲁克斯(hecules)命名的。这两颗星另外还有两组名称,分别为赫尔克里斯(hecules)和阿波罗(apollo),特里普托勒穆斯(tritolemus)和艾逊(iasaion)。
埃及人观念中的孪子座为幼童,而非一般常见的成人形象。 一起重享以前手足情深的欢乐日子。
於是,哥哥回到天上向父亲宙斯请求,希望宙斯可以让弟弟复活。但是宙斯向他表示,弟弟只是个普通的人,本就会死,若是真的要让弟弟复活,就必须把哥哥剩余的生命分给弟弟。
感情深厚的哥哥,当然是毫不犹豫的马上答应了,从此之后,兄弟俩又可以一起快乐的生活了。 ==>双子座 传说孪生兄弟卡斯托尔和波吕杜克斯英勇善战,哥哥成为马术专家,弟弟精于射箭、拳击,威名远扬。
两人在诸多战争中密切配合,出生入死。一次战斗中,哥哥受伤身亡,弟弟悲痛欲绝,恳求宙斯,要用自己的生命赎回哥哥。
宙斯深受感动,将他两人都安置在天空成为双子座,永不分离。冬天的黄昏到夜晚,可以在天顶的位置看到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河南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1.舜和象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兄弟感情深厚,至死不渝。
3.苏轼苏辄兄弟情深。 苏轼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成为千古佳句。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 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
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就写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
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苏轼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
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来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勘问“乌台诗案”的过程中,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贬为筠州监酒。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儋州,位于海南,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
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 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由此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
4.班固班超兄弟情深 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间一向手足情深。班固为了继承父志,立志续写《汉书》这一著作,但是却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
班固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写的书也被没收。 这时候班超得知消息后,生怕碰上个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芦僧判葫芦案”般地胡判了,于是星夜驰回京师,亲自向皇帝上书说明。
皇帝看了班超的奏折,让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书看了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很欣赏,当场赐于班固修史的权利。这样班固一下子变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人员一样的身份了,倒是因祸得福,给《汉书》的问世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其中班超功不可没,若非班超亲自上书皇帝,碰上个昏官错判错杀了,那《汉书》就此湮灭无闻了。 而到了班超晚年,班小妹又为自己的哥哥讨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纪也很大了,他起了思乡之情,想乞求皇帝恩准他还乡终老。
但是皇帝没有准,班昭又代兄上书,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地请求皇帝恩准其兄回乡。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长,我们择精要处一观: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天恩殊绝……”,这段上来先感谢皇帝的恩赐,俗话说“高帽子人人喜欢戴”,想来皇帝见了夸他的这些话,就算不“龙颜大悦”,肯定也会“甚和”。
“……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觽,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
骨肉生离,不复相识。……超年最长,今且七十。
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