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论功行赏毕,已是晚秋天气,战事稍歇。
元璋吩咐李善长起草文书,分驰各处,催促镇守将官趁闲修造兵器,训练士卒;州府官员认真抚安百姓,奖励农耕。文书一到,大家小户,都道朱元璋以仁德治天下,必能位登龙廷。
这一日,朱元璋忽然想到:“太平府地界,久为陈友谅所扰,今日未知百姓生计如何。”便带了十来个将佐,青衣小帽,出了府第,悄悄往太平府而去。
太平地方本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元璋一路走来,却看到农田荒芜,许多难民衣衫褴褛沿途行乞。他不禁想起当年出外化缘时节的苦楚。
于是问道:“既有许多土地,何不耕种?瓜菜豆麦也可果腹。” 一位老者答道:“这位客官看来是位富绅,农家的事不大知晓。
战乱多年,青壮男丁都去从军,家中仅留老弱病残、儿童妇女,如何劳作?” 将佐正要喝斥老者,元璋止住,强作和蔼说道:“春种一粒,秋收万颗。撒下种子总比让土地荒芜强吧!” 老者答道:“不瞒客官,附近土地多数属田主所有,租种田地,田租差不多要交收成的一半,大好年景,我们还可略有剩余。
遇到灾害交了田租,所剩无几,秋粮吃不到来春,家家户户都要出去逃荒。若是自己有地,虽然不用交租,但官府征收赋税、军粮,也很厉害,赋税一年多过一年,陈友谅的兵来了收一遍,朱元璋的兵来了又要收一遍,把明后年的赋税都收去了。”
元璋问道:“你们没有粮食了,要交田赋怎么办!” 老者道:“只要县衙来收田赋,就有许多交不起的被抓到县里下大牢拷打,甚至上大刑,下水牢、受火烙。上天怎么不显显灵,让雷公打死那些害人精!”话音未落,身旁一位年轻人赶快将他止住。
朱元璋假装并未听清,又问道:“近来吴国公不是下令减少百姓的田赋捐税么!” 老者答道:“减赋不减租田主得好处,佃户照样穷。” 原来那时的赋税分为田赋和捐税两类,田赋按照所有的土地多少交纳,捐税则按人头交纳。
出租土地的田赋,本由田主交纳,与佃户无关。然而佃户如不交田租,田主告到官府那里说声“租收不上来,没法交田赋”,官府就来捉人催租。
官府减了田赋只是减了地主和自耕农的负担,佃户并未得到什么好处。 元璋听了默默无言,众人又陪着走了几处,天已黄昏。
见不远处古树参天,修竹掩映着小庙一座,朱元璋便要到庙中借宿。众人不敢违拗,到了庙前,抬头一看,匾额上写着“不惹庵”三字。
众人拥着元璋走了进去,一个老僧问道:“善哉,善哉,客官何来,尊居何处?”元璋也不应答。那老僧又问道:“尊官何以不说居处姓名?”元璋心里不悦,看见桌上放有笔砚,便取笔饱蘸浓墨,挥毫在墙上涂写: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1)问姓名。 元璋写完,把笔一扔,拉长马脸,园瞪怪眼,重重地坐到椅子上。
老僧看了连叫“罪过,罪过。”想道:“此人必是黑煞星下凡,如果能够将他点化,也是一件功德。”
于是一傍待立,听候吩咐。 那老僧法名普济,出家前在元廷当过一任知县,只因生性清高,不肯逢迎,不容于官场,便弃官到此当了和尚。
普济能诗善文,常与地方一班遁世文人喝酒聊天。文人听普济谈论佛理禅机头头是道,诗文词话了如指掌,很是佩服。
普济唯独不肯议论朝政。一日太平府一位儒生前来作客,儒生与普济相交深厚,但有些放荡,想找普济开心,戏说道:“古人常以僧对鸟,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是否因僧与鸟相当之故!宋元以来这一鸟字常用作骂人,只因极像男人小便处。什么“鸟人”“鸟官”,逢鸟必是骂人。
哪知普济老僧诙谐一笑,说道:“今日老僧与相公相对,相公非鸟而何!”那人呆了一会,恍然大悟,哈哈大笑。此事在儒生中传开,都说普济聪慧过人。
普济一傍伺候,过了一会,元璋问道:“宝刹取名为‘不惹庵’,不知作何解释,愿闻其详。” 普济道:“佛家倡言行善积德,普渡众生。
脱出三界以外,不问世事,不惹恶人,不惹强梁,不惹是非,是为三不惹也。” 元璋道:“强梁杀伐,恶人虐民,不因不惹而不为。
世界乃是强者世界,老天不悯庸人。” 普济道:“天生万物本是机缘,芸芸众生乃是兄弟。
人生苦短,不过百年,怨怨相报,以暴易暴实是易刀枪而自戕。恶人为恶,当力劝之,劝之不从,自有恶报。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朱元璋鼻子里哼了一声,这种因果报应之说只能骗骗愚夫愚妇而已。
但他仍假意问道:“为恶为善,上天如何得知?” 普济道:“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寿数。又有三尸神君,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寿,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元璋诘问道:“颜回贤而早亡,盗拓恶而长寿,又作何解。”
普济道:“佛家所求并非今生,而是来生,恶人今生荣华长寿,死后皆入地狱。贤人蒙难,可以涅盘,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元璋问道:“何谓涅盘,如何才能涅盘? 普济答道:“涅盘者死而未死,死而再生之说也。为求涅盘,需根本去除烦恼,通过戒、定、慧三法,长期修得。”
元璋又。
是不是《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4)来,吾将(5)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6)起,施(7)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8)无与立谈者。卒(9)之(10)东郭(11)墦间(12),之祭者(13),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15),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6)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17)矣
亲,你说的是屠格涅夫的《乞丐》把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的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见谅,兄弟!”
乞丐那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的冰凉的手指。
“哪的话,兄弟!”他嘟哝说,“这已经是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无论哪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是不均等的,甚至差距很大,有的是百万富翁(millionaire),而有的却是一贫如洗的乞丐(beggar)。有趣的是,有些国家还专门有乞丐(Beggars'Day)。乞丐节这天,乞丐们就活跃了。富人们必须向乞丐们施舍。乞丐们可以到各银行、店铺里理直气壮地向老板们要钱。老板们如果不想给钱,也可用实物代替。乞丐们可以把实物变卖成现钱。银行、商店的老板们为了应付接踵而来的乞丐,乞丐节这天都准备了大量的零钱以及火柴、香烟、蜡烛、水果等并不值钱的实物来施舍。尽管这天是乞丐们的节日,乞丐们所得到的东西仍是少得可怜。毕竟,真正的幸福生活是不能依靠他人的施舍得来的,而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2008年5月17日下午,在内蒙古通辽市向阳商业街内,由科尔沁区第三工商所和向阳商业街共同发起的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正在进行中。就在这个时候,大家目击了感人的一幕:一名年迈的乞丐将乞讨来的钱放进捐款箱内。
2008年5月19日,南京最让人感动的捐赠者应该是这位乞讨老人,他叫徐超,大约60多岁,据网友反映,老人经常在江宁的金宝市场“活动”。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一毛,五毛,还有硬币,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下午特地赶到募捐点,将100元放进了募捐箱。老人向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在这两位乞丐为灾区捐款的情景,别人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以为他们只是路过,或者是还想让他们捐款,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拿出了乞讨的钱,捐给了灾区人民。以往人们对乞丐谈不上恨之入骨,但也是与人们隔绝的对象,人们会联想他们的自生能力,会联想他们的企图,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是否真的在遇难中,现在可能转变为最美丽的乞丐了,他们的举止让世界为之动容,他们的行为让他们赢得了“中国最美的乞丐”的荣誉。
5月17日因为谐音“我要乞”,而被专家倡议成立“乞丐节 ”。
是不是《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4)来,吾将(5)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6)起,施(7)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8)无与立谈者。卒(9)之(10)东郭(11)墦间(12),之祭者(13),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15),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6)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17)矣
作品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4)来,吾将(5)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6)起,施(7)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8)无与立谈者。卒(9)之(10)东郭(11)墦间(12),之祭者(13),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15),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6)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17)矣![1]现代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1。
行乞 :
xínɡ qǐ
1.乞讨。 2.佛教语。谓僧人托钵以求布施。
无忧无虑
wú yōu wú lǜ
〖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举世无双
jǔ shì wú shuāng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