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都在这里了: 安堵如故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枕而卧 按辔徐行 拔山盖世 拔山扛鼎 拔帜易帜 霸陵醉尉 霸王别姬 白虹贯日 白头如新 白鱼入舟 百步穿杨 败军之将 抱薪救火 暴戾恣睢 杯盘狼藉 卑谄足恭 卑礼厚币 北面称臣 倍日并行 背水一战 避让贤路 变名易姓 便宜行事 彬彬有礼 兵贵先声 博而寡要 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 搏牛之虻 不成三瓦 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经之谈 不可胜言 不名一钱 不能赞一辞 不赏之功 不胜杯杓 不识大体 不食周粟 不遗余力 不约而同 不赞一词 不值一钱 不足与谋 布衣黔首 才气过人 才气无双 藏弓烹狗 侧目而视 参差错落 察见渊鱼 长颈鸟喙 长夜之饮 尝胆卧薪 瞋目切齿 陈陈相因 尺布斗粟 尺寸之地 赤县神州 崇论闳议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传檄而定 吹箫乞食 春秋笔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醇酒妇人 啜食吐哺 摧刚为柔 大逆不道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带砺山河 弹丸之地 啖以重利 当断不断 道大莫容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倒行逆施 倒置干戈 得意洋洋 登坛拜将 低回不已 砥行立名 帝王将相 掉臂不顾 掉三寸舌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定于一尊 洞见症结 恫疑虚喝 斗粟尺布 斗鸡走狗 独当一面 妒能害贤 妒贤嫉能 短小精悍 对簿公堂 顿首再拜 多多益善 扼吭拊背 饿虎之蹊 耳食之谈 发蒙振落 发综指示 伐功矜能 发指眦裂 反经行权 飞熊入梦 诽谤之木 废书而叹 分庭抗礼 分我杯羹 蜂拥而来 风度翩翩 风起云蒸 讽一劝百 奉公守法 俯拾仰取 拊背扼喉 负荆请罪 负驽前驱 负薪救火 附骥名彰 腹诽心谤 妇人之仁 改过自新 改名换姓 肝脑涂地 高材捷足 高材疾足 高车驷马 高城深池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割地求和 歌功颂德 各从其志 各有所短 各自为战 攻苦食淡 功高震主 宫车晏驾 篝火狐鸣 股战而栗 骨鲠之臣 冠上履下 观望不前 管鲍分金 贯朽粟陈 贯朽粟腐 贯颐奋戟 灌夫骂座 龟冷支床 贵壮贱老 国士无双 海市蜃楼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好学不倦 河海不择细流 河山带砺 合而为一 褐衣不完 褐衣蔬食 恨入骨髓 恨相知晚 恨之入骨 鸿鹄之志 洪炉燎发 后来居上 后来者居上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胡越之祸 荒诞不经 黄口孺子 悔过自新 火耕水耨 积毁销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鸡鸣狗盗 疾足先得 嫉闲妒能 计出无聊 计将安出 计无付之 季布一诺 嫁祸于人 价值连城 兼容并包 江东父老 胶柱鼓瑟 结驷连骑 节衣缩食 捷足先得 捷足先登 解衣推食 借交报仇 借箸代筹 津关险塞 金匮石室 锦衣行昼 经纬天下 纠合之众 酒池肉林 九鼎大吕 九垓八埏 久怀慕蔺 救火扬沸 居官守法 举鼎绝膑 决胜千里 决一雌雄 慷慨悲歌 扛鼎抃牛 科头跣足 可操左券 控名责实 叩马而谏 苦口逆耳 胯下之辱 快意当前 匡乱反正 劳苦功高 乐而忘返 乐善好施 累卵之危 立木南门 立锥之地 砺山带河 利令智昏 利析秋毫 力能扛鼎 恋恋不舍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两鼠斗穴 凌杂米盐 流言蜚语 六出奇计 漏网之鱼 漏瓮沃焦釜 鲁鱼亥豕 碌碌无能 碌碌无为 屡见不鲜 履舄交错 荦荦大端 毛遂自荐 美如冠玉 每饭不忘 门可罗雀 靡靡之音 面如冠玉 面折廷争 民不聊生 名不虚传 名高天下 名山事业 名声籍甚 明珠暗投 沐猴而冠 目不交睫 目挑心招 内视反听 讷口少言 逆耳之言 鸟尽弓藏 怒发冲冠 判若鸿沟 旁若无人 批亢捣虚 披坚执锐 贫贱骄人 平步青云 平易近人 破釜沉舟 期期艾艾 漆身吞炭 奇货可居 弃书捐剑 千变万化 千金之子 千门万户 前倨后恭 浅见寡闻 强干弱枝 强弩之末 翘足而待 巧发奇中 切齿腐心 禽困覆车 青云直上 情见势屈 请自隗始 秋毫无犯 驱羊攻虎 取而代之 犬牙相制 劝百讽一 穰穰满家 攘来熙往 人给家足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人人自危 人头畜鸣 人微权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众胜天 人自为战 日暮途穷 日暮途远 肉袒面缚 孺子可教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狼牧羊 如左右手 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之舌 三分鼎足 三户亡秦 三令五申 三豕涉河 三足鼎立 丧家之犬 杀妻求将 歃血为盟 善善恶恶 善始善终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舌挢不下 身先士卒 深藏若虚 深沟高垒 深思熟虑 深文周纳 声名狼藉 胜任愉快 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日之饮 时绌举赢 食不重味 食租衣税 使羊将狼 视同儿戏 是古非今 舐糠及米 首鼠两端 兽聚鸟散 书缺有间 黍离麦秀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霜露之病 爽然若失 数见不鲜 铄金毁骨 死灰复燃 四面楚歌 四战之地 颂古非今 随波逐流 所向披靡 泰山不让土壤 贪夫徇财 谈言微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添兵减灶 天高听卑 天冠地屦 天下无双 天下汹汹 廷争面折 同恶相济 同功一体 同舟敌国 头会箕敛 徒读父书 徒托空言 土崩瓦解 土穰细流 吐哺握发 兔死狗烹 退让贤路 豚蹄穰田 脱颖而出 瓦解土崩 完璧归赵 万无一失 亡国之音 王侯将相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网漏吞舟 危如累卵 危如朝露 为德不卒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唯唯连声 尾生之信 为民请命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闻所未闻 稳操左券 刎颈之交 卧薪尝胆 乌头白马生角 无出其右 无可奈何 吴市吹箫 五羖大夫 五合六聚 舞文弄法 熙来攘往 熙熙攘攘 先声后实 贤良方正 相持不下 相得益彰 相见恨晚 相提并论 相知恨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象箸玉杯 相门有相 萧规曹随 小己得失 胁肩累足 心谤腹非 心向往之 形格势禁 修身洁行 羞与为伍 虚词诡说 虚左以待 悬石程书 悬剑空垄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循环往复 睚眦必报 言人人殊 言听计从 燕。
1指鹿为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注释】 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2破釜沉舟 发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拔山扛鼎 发 音 bá shān gāng dǐng 常 用 常用成语, 年 代 古代成语, 结 构 联合式成语, 词 性 中性成语 释 义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
形容力气很大。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望采纳。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1) 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2) 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3) 恨相知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 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5) 鹰击毛挚:《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7) 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9) 刎颈之交:《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 亡国之音:《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2) 利析秋毫:《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13) 睚眦必报:《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4) 如胶似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5)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6) 乐极生悲:《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17)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8) 无出其右:《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19) 如胶如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20) 循环往复: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21) 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22) 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23) 无可奈何:《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24) 千金之子:《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25) 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26) 网开一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27) 相提并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28)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9) 身先士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0)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3) 相得益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4) 正襟危坐:《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5) 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 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7) 坐上琴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8) 乐而忘返:《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9) 兔死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0)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1) 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12) 怒发冲冠:《庄。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
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
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
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
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
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
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安堵如故 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约法三章 解释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解释:人们把“运筹帷帐之中”简称为“运筹帷幄”,用来指在后方策划战或研究战略战术。现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释义: 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焚书坑儒 解释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簿公堂: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一狐之腋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招摇过市 解释: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怒发冲冠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胶柱鼓瑟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纸上谈兵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荆柯刺杀秦王荆柯刺杀秦王荆柯刺杀秦王荆柯刺杀秦王 荆柯荆柯荆柯荆柯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王赢政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秦王灭了韩国后,要灭燕国,苦于找不到借口,赵姬出于避免战争的愿望,携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又促使太子丹派刺客刺杀秦王,争取燕国不战而降的可能。 太子丹选中荆轲作刺客,荆轲因杀死盲女一家盲女自尽而发誓永不杀人,太子丹胁迫赵姬三个月内说服荆轲刺秦。
赵姬进入荆轲的生活,发现荆轲是悔过自新的人,荆轲也逐渐对赵姬产生了好感。赵姬拒绝再作说客被太子丹关押起来,荆轲让太子丹放了赵姬答应去刺秦王。
秦宫廷内,母后与长信侯有私情,被秦王发现;秦王镇压了长信侯的政变;长信侯道出秦王的身世,秦王大怒,车裂长信侯;放逐母后;逼亲生父吕不韦自尽身亡。 秦王欲灭赵国,赵姬前往秦国阻止秦王灭掉自己的祖国,秦王背信弃义,不顾赵国军民的殊死抵抗,灭了赵国。
赵姬在回燕途中看到秦军的暴行,尤其看到被秦军活埋的赵国孩子的尸体,她悲痛不已,悔恨轻信了秦王。荆轲受到震撼,决定刺秦。
荆轲报着必死的决心,带着义士樊于期献出的头颅,义无反顾地去了。 荆轲以献地为借口接近秦王,图穷匕首见,勇向秦王刺去……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指鹿为马指鹿为马 赵高赵高赵高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