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世界是从无到有,于是有“无中生有”一说。按道教的观点:有生于无,有为“一”,或曰: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演化周天之数。“无”为最高境界。
“声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质的,是虚无的。琴声也是虚无的。好的曲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鸣。但是摸不着,也看不见,飘渺之中摄人魂魄。弹琴之人当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于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话。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为他已经达到“无”之境界。
“棋”,古仅指围棋。《棋经》说:围奁象天,方局法地,纵横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说:围棋是“理参河洛,体用阴阳”。可见其“虚”——理参河洛,囊括万物;也见其“实”——体用阴阳,有了实“体”(棋子与棋盘)。虽有形态,但是依然是虚无,且变化多端,难以驾驭。所以有“千古无重局”之说。围棋别名“手谈”,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对局者,很难描述出“谈”的具体内容。但是棋友之间的感情是融洽的,是牢固的,往往一交几十年,不但不死不散,即使离世,依然被棋友常常念记。其“虚”在于难以把握。但是比声音来得实一些,是因为它总算是有了形态。
“书”,当指书法,其表现体是文字。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的符号。每个字代表一个特定的实体,是万物的代表符号。好的文章会感染人,好的书法也会给人以情感的触动。所以金庸先生小说中,书法中有剑意、含剑谱、有内功心法等描述。尽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经有了特定的目标和固定的对象。
“画”,是完全写实的,将客观世界的实物,表现在画面上。好画,同样也能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比起琴棋书来,应该说来的更实在,更接近现实的物质界。
由“虚”而“实”,是古人的哲学观。“琴、棋、书、画”的排列次序,应该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维方式。
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弈棋】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诣》里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孟子-告子章句上》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 然也。围棋为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棋”是指围棋,古称“碁”,下围棋称为“对弈”、“弈”,棋子分黑白两色,规则简单而变化无穷,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思想精髓。华夏族原创文化,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即有记载。而象棋出现较晚,棋子设置复杂,不象是中华原创文化。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绝非人的智慧所能参透。作为神留给人的文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象棋是中国传统的二人对弈棋类游戏。其他类似的有国际象棋及将棋。为与国际象棋等区别,又称中国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亚太地区。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
【绘画】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回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
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 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
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无所不通。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般般都会。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诣》里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
《孟子-告子章句上》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 然也。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
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
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
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
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绘画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绘画。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
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看到一幅画鉴赏家有时已经说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一定能说出是谁画的。每个画家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
学艺须先立德
潘天寿有一学生名朱培钧,常常跟从潘老学画。
一次,朱培均画了一幅《兰石图》,拿到潘老家,想请潘老指导。潘老看了以后,大加赞赏,只是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欣然提笔,在画中空白处题了一首诗:“最爱湘江水蔚兰,幽香无奈月初三,楚骚已是伤心史,何况当年郑所南。”此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潘老见了兰石,不禁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虽然是写兰花,但潘老的感情却沉郁深远,含蕴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中国士人应有的情操气节。使朱培均深深懂得了学艺须先立德的道理。
“传神妙笔”的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画家中最负盛名的,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曾一度任兖(yǎn)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主管典狱捕盗之事。有一次,捕住一个强盗,关入监牢。可是由于看守人的失职,竟被强盗越狱逃走了。公差把此事报知吴道子,吴道子大怒,下令追拿。但衙役们找了很久也没有任何线索。正无奈之时,吴道子突发奇想,凭着记忆用笔墨将此盗贼的形貌画了下来,张贴各地,通缉捉拿。没过几天,终于在汶上(今属山东)捕获了逃犯。
从此,吴道子目识心记的过人本领和绘画上形神兼备的技能远近闻名。
顾恺之募钱
有个瓦棺寺刚刚落成,众和尚想请人捐钱,可是数月过后,钱款仍不多,颇使和尚们发愁。一天,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缘簿上写下捐钱一百万。和尚们都很惊讶,以为他空口说大话。年轻人说“你们在庙里准备好一堵素白的墙壁,我自有募钱的办法。”和尚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年轻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墙壁上画了一幅佛教传说中的人物画——《维摩诘的经变图》。此画笔法流畅,人物神情必现,气宇轩昂。他画好后对和尚们说“第一天进来看壁画的要求每人布施十万钱,第二天看的人五万钱,第三天随意布施。”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来看这幅壁画,把庙门都快挤破了,就这样,一下子就募得许多钱,大大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画大家顾恺之.
苏轼画扇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人、大画家。在他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些事一直被民间广为传颂。
一次,有位做绫绢买卖的商人上堂起诉,状告一个制扇的人欠他一万绫绢钱,迟迟不还。于是苏轼命人将制扇之人带上堂问话。制扇人哭诉道:“我家是以制扇为业,前不久父亲染重病已欠下一笔药钱,今年开春又是数月阴雨,我的扇子实在是卖不出去了。一时,拿不出钱还帐,并不是故意的。”苏轼听后甚为同情,思考了好一会儿,对制扇人说:“你把你家的扇子取来,我自有办法帮你卖出去。”于是那人回家取来所有扇子呈上,苏轼挑选了其中的二十把白团夹绢扇,当堂在扇子上又书又画。不一会儿,他交于制扇人说:“拿着这些出去卖,换了钱还人家的帐吧。”制扇人连连点头谢恩。由于当时苏轼的画名声很大,所以那二十把扇子不多时就全卖完了,制扇人不仅还清了绫绢钱,而且还还清了药钱,感动得他泪流满面。
琴棋书画,即古时所谓“四艺”(也称书房四艺、文人四艺)者也。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而非象棋或其它棋类;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而非油画、水彩画或其它画种。至于琴、棋、书、画四者的排列顺序,我认为从汉语语法角度讲,四者属并列关系,原则上是不分排名先后和地位高低的。如果硬要拷问“如此排列的依据是啥?”那么,我认为是以其产生的时间先后为序的。古琴产生于上古时代,最晚也不晚于尧舜时代。发明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伏羲氏者,有说神农氏者,也有说尧舜者。而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于春秋时代,在春秋早期的《诗经》中就多次出现有关琴瑟的歌咏。棋的历史之悠久,不亚于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棋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时代的《左传》一书。最晚在春秋时代前期,围棋就已在上流社会十分流行,战国时代已传入民间百姓并出现享誉千载的围棋高手弈秋。至于书、画的产生,则是秦汉之后的事情。秦代发明了毛笔,才有了此后的书、画。所以,按产生时间之先后,作琴棋书画之排序,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那么,究竟是谁做出了琴棋书画的排序呢?换言之,历史上第一个把琴、棋、书、画四者并列组合为一个艺术概念的人到底是谁呢?一种流行甚广的说法是唐代的张彦远。他在其书法理论著作《法书要录》卷三中评价初唐高僧辩才时写道:“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由此,琴棋书画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概念被首次提出并世代相传,成为此后一千多年间文人士大夫终生追求的艺术修养科目和衡量一个人艺术修养的标准。实话实说,过去我也曾相信了这种说法并写进了《围棋简史》一书。后来,我认真地做了一番考证(所谓考证,无非是找出《法书要录》卷三看看而已)。结果发现,上述的这种说法竟然是错误的。必须指出,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琴棋书画”这一概念、对琴棋书画做出如此排序的人,并不是中晚唐时期的张彦远,而是初唐时期的何延之。何延之在其《兰亭记》一文中,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搜求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真迹的过程。其中写到辩才和尚时,何延之做了“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的评价。过了二百年后,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一书时,把何延之的《兰亭记》收入该书第三卷。注意:是收入,是转载,而非原创。所以,“琴棋书画”这一概念的原创者是何延之,并不是张彦远。但是,张彦远的贡献也必须肯定,功不可没。假如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一书时没有把《兰亭记》收入,则《兰亭记》这篇孤文恐怕早就失传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兰亭记》被收入了《法书要录》中,它才依托了《法书要录》一书在当时的轰动效应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流传至今,也才使得琴棋书画这一概念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说,围棋的生母是中国,而养母是日本。借用这个语式,不妨说,“琴棋书画”概念的生母是何延之,而养母是张彦远。
麻烦采纳,谢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