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国变强大了起来,于是也学秦孝公的样,想找一个像商鞅那样的人才。
那时候,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军事奇才鬼谷子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庞涓的确有本领,不久便把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一一征服。宋、鲁、卫、郑的国君也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
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庞涓开始自以为是、泱泱得意了。后来,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
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可不久,庞涓就在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到齐国后,孙膑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很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他为军师。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韩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
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果然,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大意是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于是,孙膑建议现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
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
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
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
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
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
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
“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原文】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
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
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战国时期,魏国有次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 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直捣魏国首都大梁,魏将庞涓急忙从 韩国撤兵回国保卫大梁。
孙膑对田忌说:“魏军骄傲轻敌,以为齐军不 敢和他们作战。我们要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
兵法上说,跑到百里 以外去求利,要折损大将;跑到五十里以外去求利,士兵会损失一半。 我们进人魏国境内后,头一天宿营做饭用十万个灶头,第二天宿营做饭 用五万个灶头,第三天宿营做饭用三万个灶头。
用这个办法来迷惑魏 军,他们一定会紧追我们的。然后,我们再找机会打他们的埋伏。”
果然,庞涓带兵追踪齐军,发现锅灶一天天减少,就骄傲地说: “我早知道齐军胆怯,现在进人魏国才三天,他们的士兵就跑了一 半。 ”于是留下步兵,只带一部分骑兵,加速追赶齐军。
孙膑判断魏军 夜里将要赶到马陵,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是打伏击的好地方,于 是在这里埋伏重兵,杀败魏军,庞涓自己也自杀而亡。在这一典故中,孙膑准确地判断了战争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因 势利导”的方针。
“因势利导”也就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利 用规律取得成功的意思。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与事物之间, 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规律。
规律既不能创 造,也不能消灭,是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思维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战国时,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都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做了魏国的大将,因妒忌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便砍断了他的双腿,还在他脸上刺字、涂墨。后来,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辅助大将田忌率兵五万攻魏救韩。孙膑照田忌所说,挥师对魏都大梁发动进攻,逼庞涓从韩国退兵。果然,庞涓闻讯忙从韩国撤军。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孙膑又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以勇猛凶悍著称,他们根本不会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中。会用兵的人,要懂得因势利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于是,孙膑把吃饭的灶每天减少一批,制造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留下步兵,只带精锐部队追击。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并在一棵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到了马陵,想点火看树上的字。顿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伤亡惨重,庞涓身中六箭。兵败如山倒,他只得无奈地拔剑自刎。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孙膑并不是叫孙膑,而是受了“膑刑”(断双腿)之后才得了这个名字的。 顺水推舟 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春秋时期,赵、魏联合伐韩。
韩国在赵、魏两 军夹击之下,形势万分危险,韩王急忙派出使臣向 齐国求援。齐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 军十万,浩浩荡荡增援韩国。
魏军大将是庞涓,曾败于孙膑。这次他发誓 要痛歼齐军,活捉孙膑,便当即率师从韩国撤兵, 准备正面迎击齐军。
田忌向孙膑请教破敌之策。孙膑深思熟虑地 说:“魏军乘得胜余威,斗志正旺,不可与他们正面 交锋,只可智取。
魏军一向轻视齐兵,我们正好顺 应形势,按着有利我军的作战而加以引导(因其势 而利导之),那么魏军必败无疑。你不妨命令部 队,第一天砌十万人用的军灶,第二天减少一半, 第三天就留下三万人用的炉灶。
这样可以让魏军 认为我们的兵力正在一天天减少,从而产生轻敌 的情绪。”田忌采纳了他的计策。
庞涓率魏兵正面迎击齐军,不料齐军远远望 见魏国军旗即不战自退。庞涓率马、步兵紧随其 后,穷追不舍。
庞涓来到齐军曾驻过的防地,发现 三天之内,齐军炉灶竟然减掉大半。 他仰天大笑 说:“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齐军被我吓破了胆,大多 数都逃命去了。
此一番必活擒孙膑!” 庞涓觉得齐军不足畏,又觉得步兵行动迟缓, 便舍去步兵,亲率精锐骑兵星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则在地势险要的马陵道内设下埋伏,并叫士 兵在路边一棵大树上刻上几个字:庞涓死于此树 下。
当晚,庞涓赶到马陵,见到路边树上有字,便 命士兵点火照明。火光一亮,齐军万箭齐发。
魏 军死伤大半,庞涓见大势已去,只得拔剑自刎。
意思是:是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其中,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 “因势利导”读作 yīn shì lì dǎo ,是一个成语。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按照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进行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引导。
扩展资料: 近反义词:因势利导的近义词为顺水推舟,反义词为倒行逆施。 成语故事:源于“孙庞斗智”的故事。
“因势利导”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
典故溯源:源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意思是: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因势利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