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楚国简介: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 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灭越国,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前209年,楚地起义军将领项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楚怀王”,重新建立楚国,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派人杀死楚怀王熊心。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兵败自杀,刘邦建立汉朝。
楚国寓言故事 晏子使楚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一席话再次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的尊严扫地。 歧路亡羊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急忙赶回家。他仔细清点以后发现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丢一只羊,何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邻人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领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人只身走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为难。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那邻人无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沿途碰到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可是没想到岔路上还有岔路。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如果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楚国寓言故事 晏子使楚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
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
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
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
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
一席话再次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的尊严扫地。
歧路亡羊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急忙赶回家。
他仔细清点以后发现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丢一只羊,何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邻人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
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领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人只身走大路。
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为难。
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
那邻人无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
沿途碰到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
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
可是没想到岔路上还有岔路。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
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
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如果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这是《吕氏春秋·察今》里的一个故事,原文是: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若此论则无过务矣。这个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着。
人们要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就一定要不断研究新情况,使自己的认识跟上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一成不变,思想僵化、老化,做起事情来没有不碰壁的。
所以国家也需要不时变法图强。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
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历史故事)。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把他的歌写下来,这会儿写得更多了。《离骚》这首有名的长长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楚国的国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他的爱国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秀丽的河山逐渐被秦国抢去,楚国太危险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对他说:“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上下寻找救国之路啊!”
坏人掌权,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呢?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他们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船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仪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逐渐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楚国的屈原死了,赵国呢?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赵胜为相国,封为平原君。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天下各种人物,把他们收留到门下供养着。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名门客。连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门客,都想跟他结交呢。
望采纳 !谢谢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楚庄王养精蓄锐,厚积薄发,一鸣而为春秋五霸之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说明楚人的信念与豪气楚国寓言故事 晏子使楚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
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
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
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
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
一席话再次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的尊严扫地。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
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
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
它不仅一下击垮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格局,奠定了秦朝灭亡的基础;而且,此战过后,项羽被一致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一举成为反秦阵营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从力量对比上来看,当时秦军20万,项羽的军队不过区区5万,秦军占有绝对优势。
项羽最终打败秦军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决心和勇气,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不仅大大鼓舞了楚军的士气,激发了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也极大地威慑了秦军的斗志,使他们闻风丧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