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字元固,幼有敏性。
沛王闻其名,召见,授纸为赋,异之。十四而孤,及壮,宽厚长者。
举秀才及第,为汾州参军事,迁万年主簿。 天授三年,上言:“书有五听,令有三覆,虑失情也。
比犯大逆,诏使者勘当,得实辄决。人命至重,万有一不实,欲诉无由,以就赤族,岂不痛哉!此不足检下之奸乱,适长使人威福耳。
臣请如令覆奏,则死者无恨。” 圣历中,东都留守杨再思、王方庆共引为判官。
方庆善《礼》学,尝就质疑晦,坚为申释,常得所未闻。属文典厚,再思每目为凤阁舍人样。
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与修《三教珠英》,时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说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累迁给事中,封慈源县子。
睿宗即位,授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进东海郡公,迁黄门侍郎。时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击姚州渳河蛮,降之,又请筑城,使输赋徭。
坚议:“蛮夷羁縻以属,不宜与中国同法,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不听,诏知古发剑南兵筑城堡,列州县。
知古因是欲诛其豪酋,入子女为奴婢,蛮惧,杀知古,相率溃叛,姚、巂路闭不通者数年。 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羲败,不染于恶,出为绛州刺史。数外徙,久乃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
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充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帝大酺集贤,幔舍在百司上,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从上泰山,以参定仪典,加光禄大夫。
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卒,年七十余,帝悼惜,遣使就吊,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 【注】酺:聚饮。 阅读训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B.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C.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D.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辞机密/转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祸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屈平,字原;徐坚,字元固。 B.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开始。
“圣历中”,采用的是年号纪年。“元和十年”使用的也是年号纪年法。
C.《礼》与《易》《诗》《书》《论语》合称五经。它们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
D.赠,追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公司追封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如“赠太子少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坚聪敏敦厚。自幼聪明,沛王听说他的名声,召见了他,给他笔纸让他作赋,很赏识他。
徐坚到了壮年,像个宽厚长者。 B.徐坚尊重生命。
他认为,人命至重,不能滥用刑法,对罪犯应从轻量刑;只有到了非判处死刑不可,死者才没有遗憾。 C.徐坚博学多才。
王方庆曾向他请教疑难问题,徐坚为他解说,使他常得到从未听说的知识。徐坚为文典雅厚重,令人称赞。
D.徐坚深谋远虑。他认为蛮夷被迫归属,不应和中原人同样对待,恐怕劳师远征,收益不能抵偿损失。
结果正如他所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5分) 译: (2)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5分) 答案: 1、D 2、C 3、B 4、(1)张说命令张挂大榜用来炫耀集贤院所受的恩宠,徐坚见了,立即命令撤除大榜,说:“君子怎么能做这么多凌驾于人的事!”(“侈” “乌” “尚” 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2) 徐坚对于典故多有了解、熟悉,共有七次因编纂有功而提升。
((“谙” “凡” “高选” 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刮骨疗毒 开放分类: 成语、典故、三国、历史、关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写下了一段故事,虽不太可信,却十分精彩。
那就是刮骨疗毒。 译文如下: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原作如下: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 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 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 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 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图为日本葛饰应为所画的《关羽割臂图》。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
有一次,关公(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
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命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几乎注满了整个盆子。
将士见到这情境,也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全刮走,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
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
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正文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仲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习竽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佳人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佳人歌》历史典故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李夫人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
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
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
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
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地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
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
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何况在李延年之前,许多诗、赋中就已有过精妙的描摹。
《卫凤·硕人》表现后宫丽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
风流儒雅的宋玉吟咏东邻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赋,更见其绰约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年欲赞北方佳人,倘若没有非常之辞,恐怕就只能罢舞辍歌了。
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
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豳风·东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
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
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
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琥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
由此可见,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现方法上,倒是更接近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如果两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此歌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这首歌还有一点注意得,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
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
该句出自朱柏庐《朱子家训》,并非佛家之语。
原文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意思是做了好事,就希望他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是真的恶人。
假借行善做好事之由沽名钓誉,做了点好事就恨不得世人皆知,怎么可能是真善呢?相反,做错了事却不敢坦诚面对,承担后果,而是想方设法掩盖罪行,那就是错上加错的大恶。表达为善不应张扬,为恶不应掩饰之意。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一篇家教名著,该书以“修身治家”为宗旨,集儒家为人处世方法之大成,寓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严格律己、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有利于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全书用一种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儿童启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便无心功名,居乡教授学生,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并躬行实践,颇负盛名。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出自《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
全诗(节选)如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译文如下: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扩展资料:
文天祥于祥兴元年(1278)10月因叛徒的出卖被元军所俘。翌年10月被解至燕京。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决心以身报国,丝毫不为所动,因而被囚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这首诗是他死前一年在狱中所作。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为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正气”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诗人首先写出“正气”的这种伟大性质,使“正气”的描写,有了一种充塞乎天地之间的崇高美。
天地万物,均受“正气”之禀赋。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气的化育生成。下面诗人将笔一转,便将“正气”转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气,充塞于苍冥,可见正气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气歌
〖欬唾成珠〗成语典故: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语本《庄子·秋水》〖百川灌河〗成语典故: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不分畛域〗成语典故: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庄子·秋水》〖不知其所以然〗成语典故: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庄子·秋水》〖持管窥天〗成语典故: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庄子·秋水》〖餐腥啄腐〗成语典故: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掇而不跂〗成语典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庄子·秋水》〖大方之家〗成语典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大难临头〗成语典故: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大人无己〗成语典故: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庄子·秋水》〖大泽礨空〗成语典故: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乘米之在太仓乎?《庄子·秋水》〖非愚则诬〗成语典故: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庄子·秋水》〖孤雏腐鼠〗成语典故: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后汉书·窦宪传》〖管中窥天〗成语典故: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庄子·秋水》〖邯郸匍匐〗成语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庄子·秋水》〖邯郸学步〗成语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濠梁观鱼〗成语典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濠梁之上〗成语典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咳唾成珠〗成语典故: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庄子·秋水》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后汉书·赵壹传》〖井底之蛙〗成语典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井蛙之见〗成语典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庄子·秋水》〖见笑大方〗成语典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坎井之鼃〗成语典故: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庄子·秋水》〖咳珠唾玉〗成语典故: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庄子·秋水》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后汉书·赵壹传》〖喷唾成珠〗成语典故: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十年九涝〗成语典故: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庄子·秋水》〖寿陵匍匐〗成语典故: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寿陵失步〗成语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视死若生〗成语典故: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庄子·秋水》〖视死如生〗成语典故: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秋水》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汉书·晁错传》〖太仓稊米〗成语典故: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庄子·秋水》〖太仓一粟〗成语典故: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庄子·秋水》〖万物之情〗成语典故: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庄子·秋水》〖望洋惊叹〗成语典故: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望洋兴叹〗成语典故: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学步邯郸〗成语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夏虫疑冰〗成语典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语出《庄子·秋水》〖夏虫语冰〗成语典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语出《庄子·秋水》〖夏虫朝菌〗成语典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语出《庄子·秋水》朝菌不知晦朔。
又《逍遥游》〖效颦学步〗成语典故: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庄子·天运》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向若而叹〗成语典故:至于北。
郭沫若有次登泰山时,有学者请教郭沫若“虫二”的含义。郭沫若看了半天,然后用手在“虫二”两字上各加了两笔,于是就变成了“风月”二字,郭沫若笑着说这是“风月无边”之意。
上世纪许多日本学者到中国学习考察中华文化,都会到泰山。日本学者在导游的陪伴下,登上了泰山,风景尽收眼底,除了风景,还有一块石碑吸引了日本学者的目光,石碑上刻有“虫二”两字。
几位精通中文的日本学者实在无法猜测出这“虫二”究竟有何含义,这些人就围绕着二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解开这个文字谜题的人是郭沫若,郭沫若有次登泰山时,就有学者请教郭沫若“虫二”的含义。郭沫若看了半天,然后用手在“虫二”两字上各加了两笔,于是就变成了“风月”二字,郭沫若笑着说这是“风月无边”之意。
扩展资料:
据记载,“虫二”两字乃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的济南名士刘廷桂和朋友到泰山游玩时所刻。
至于刘廷桂为何要刻这两个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刘廷桂在泰山问尼姑要水喝,尼姑不给他喝,于是刘廷桂一气之下就刻了这两个字,寓意讽刺尼姑是风月之人。另一种说法是刘廷桂看到泰山的风景后本想题“风月”的,但想到当年乾隆皇帝曾经在西湖题过“无边风月”四个字,为了避讳,刘廷桂灵机一动,就只题了风月两个字的字心。
参考资料:虫二_百度百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