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鉴古审今古代官场应酬:大臣醉生梦死 喜宫廷宴会五代时,中国北方契丹所建立的辽朝对当时中原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晋、后汉以及北汉几乎是在契丹扶持下建立的政权,所以,这几个政权想方设法地讨好契丹统治者 。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记载,公元951年,后汉灭亡,节度使刘崇在晋阳建立了北汉政权,为了能与后周抗衡,他极力与契丹人套近乎,不断地向契丹派出使者请求结盟、庇护。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四月,契丹主辽穆宗派人告诉刘崇说,大周的皇帝郭威派特使来契丹访问,答应只要辽国同意和周朝建交,此后每年周朝赠送契丹十万缗的巨款。
刘崇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契丹人在亮底牌、抬价码啊!――既然要依靠契丹抵御大周,出的价码当然不能低于周朝的十万缗了,好在,有十二州的百姓来承担赋税。于是,“北汉主使郑珙以厚赂谢契丹,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行册礼”。
仅从这行字里,就不难看出,北汉对于契丹的巴结讨好达到什么程度!“特使”郑珙是什么人?他是北汉皇帝的心腹大臣,职务是礼部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您想北汉皇帝都称契丹皇帝为“叔皇帝”了,绝不可能派个一般官员出使契丹担负重大使命的。但是,郑大人怎么也没想到,这趟差事竟使他客死异乡。
正史如此记载:“辛未,北汉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郑珙卒于契丹。”实际情况是,郑珙暴毙身亡,死时肚肠腐烂。
堂堂宰相出访,却暴死在邻国,这是多大的外交事件啊!——郑珙到底是怎么死的?是病死?还是被毒药暗害?郑珙是喝酒醉死的。契丹人好酒,以酒池肉林为时髦。
当时的契丹君主耶律璟,不管寒冬还是盛夏,只要高兴,便去游猎,游猎之时必须喝酒,每次游猎、喝酒都要玩七昼夜才肯罢休。而且,他还喜欢搞宫廷Party,喝酒如牛饮,接近黎明时才允许散场,什么政务也不管,只顾呼呼大睡,常常是一睡睡到中午,为此得了个“睡王”的雅号。
上行下效,契丹国上上下下都“以能喝酒为荣,以不善饮为耻”,酒文化相当浓厚。郑珙到了契丹,又是送巨款又是表达无限敬仰之意,契丹皇帝特高兴,接待的规格很高,酒啊肉啊,成缸成堆的上。
郑珙当然知道契丹习俗,不喝酒就是不给契丹人面子,生性蛮横的契丹人能当场翻脸,所以契丹人的酒一定得喝,而且,最好是“能喝八两喝一斤”。再说,郑大人是带着使命而来的,有求于人家,不喝酒,人家根本就不理睬你。
郑珙身材魁梧,在北汉也算酒名赫赫,但是契丹人来势太猛了。契丹大臣们争相邀请聚会喝酒,郑珙一个也得罪不起,照单全喝。
于是,喝了皇帝的喝大臣的,喝了大臣的再陪皇帝喝,古人有句话“舍命陪君子”。果然,在契丹宫廷的宴会中,郑大人喝了超量的酒,醉倒而归。
第二天,郑珙肚肠腐烂而死,“舆尸而复命”——这的确是“因公殉职”了! 之后,契丹果然派军队协助北汉进攻后周,但是,大搞金元外交、拼命喝酒也没有改变历史走势,北汉即使有着强大的契丹军事援助也没有蹦跶多久,最终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被宋太宗给灭掉了,前后有国29年。据史料记载,在契丹人的宴会上,被灌酒醉死的外交官还不止一个。
契丹人不仅自己嗜酒如命,而且还逼迫客人狂喝乱灌,或许,这也是辽国政治没有大建树的一个原因所在。可叹的是,冤死了那些个醉死在公宴上的官员。
明明知道吃喝之风“喝坏了政风喝坏了胃”,但不喝又怕伤感情,怕成另类,怕完不成手头工作挨批遭骂。这一点,古今可谓异曲同工。
其它资料【其他】传说中有一种酒,叫做“醉生梦死”,喝了以后可以忘记一切;据说它产在边疆秘土,藏于深宫大内,若无极大的机缘,是难见一面的。 还有,在很多网络游戏中,“醉生梦死”都是一种高级道具。
往往都是酒类的极品。如《梦幻西游》,“醉生梦死”就是烹饪技能能做出来的最好的酒。
【英文】live as if into xicated or dreaming;lead a befuddled life as if drunk or dreaming;dream away one's time.。
醉生梦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ì shēng mèng sǐ,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出自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
出处
编辑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 檥櫂汉嘉口词》:“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2]
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
醉生梦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ì shēng mèng sǐ,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出自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
出处编辑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 檥櫂汉嘉口词》:“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2] 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
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
【发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释义】 生:活着。
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示例】 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指人的处世态度 【近义词】 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反义词】 兢兢业业、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歇后语 】坟地里睡个酒鬼;酒缸边搭床铺 【其他】传说中有一种酒,叫做“醉生梦死”,喝了以后可以忘记一切;据说它产在边疆秘土,藏于深宫大内,若无极大的机缘,是难晤一面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