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辑《太平寰宇记》云:“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略透出此中消息。盖望帝化鹃,皆缘“欲复位不得”,非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也。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若按这一传说,杜宇冤屈无疑,他化鸟、悲啼的因果关系才得以成立,“望帝啼鹃”典故的含义也才得以贯通。
最早见于晋·张华注引汉·李膺《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其后,陈陈相因,散见于历代的志书,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援引曰:“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领导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殷期望。
当时,与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便连夜越狱逃亡,驾着一叶小舟,沿长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
望帝见他谈吐不凡,颇有一番治世壮志,确实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蜀地因之成了天府之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
过了几年,四川盆地气候变暖,酷热异常。蜀国都城西北的玉垒山上积雪消融,洪水泛滥,大部分地区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
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叩石垦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 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并设宴为他庆功。
这时望帝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离开宫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临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让给鳖灵,新君帝号开明氏,希望百姓服从新主领导,不要以他为念。
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一阔脸就变,骄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国库,于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
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指杜鹃鸟;用“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
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常见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杜鹃》诗)自晋以降,历代诗词曲赋用此典者不可胜计。
也有一说,说是杜鹃的叫声似乎是“不如归去”,于是杜鹃也叫“不如归”。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用四个典故引出的三桩誓愿,的确感天动地。
这种手法也的确新奇。根据课文注解,其中三个典故都是极易理解的表冤屈的典故,惟独“望帝啼鹃”的解释让人无法明白它竟也是一个表冤屈的典故。
请看课文的注解: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如此看来,就值得深究了:究竟是关汉卿表意错了?还是教材的编者解释错了。
让我们就手边的工具书来看看吧。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
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
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
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
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
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
最早见于晋·张华注引汉·李膺《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其后,陈陈相因,散见于历代的志书,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援引曰:“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领导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殷期望。当时,与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便连夜越狱逃亡,驾着一叶小舟,沿长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见他谈吐不凡,颇有一番治世壮志,确实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蜀地因之成了天府之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年,四川盆地气候变暖,酷热异常。蜀国都城西北的玉垒山上积雪消融,洪水泛滥,大部分地区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叩石垦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
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并设宴为他庆功。这时望帝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离开宫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临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让给鳖灵,新君帝号开明氏,希望百姓服从新主领导,不要以他为念。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一阔脸就变,骄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国库,于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指杜鹃鸟;用“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常见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杜鹃》诗)自晋以降,历代诗词曲赋用此典者不可胜计。
也有一说,说是杜鹃的叫声似乎是“不如归去”,于是杜鹃也叫“不如归”。 在杜宇之前,统治古蜀的是鱼凫一族,据史书记载,鱼凫有一天前往湔山(今四川灌县境内)打猎,但却在那时突然“仙去”。亦有认为周代早期位于渭水上游的(弓鱼)国即是鱼凫族人后裔。
鱼凫死后,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杜宇从天降至朱提(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名名叫“利”的女子,也从江源(今四川省崇州市)的井中冒出,杜宇在娶利为妻后,便在蜀地称王,填补了在鱼凫去世后,蜀地突然缺少的统治者空位。但《华阳国志》的记载却正好与之相反,谓杜宇为蜀王,女子梁利从朱提迁来,二人联姻。杜宇建国后,除将国都定在郫(今四川省郫县)外,尚把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定为别都,以有效管理其他地区。 杜宇虽擅长于农耕,但对于治理洪水并无办法,因此,在他一百多岁时,命当时的宰相鳖灵,治理岷江的洪水,而在鳖灵治理洪水的期间,杜宇趁隙与鳖灵的妻子私通(另有一说,杜宇并未与其妻私通),杜宇后来在于心有愧、认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鳖灵的情况下,将王位禅让给他,隐居于岷山,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为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
亦有说法,称杜宇其实际上是被鳖灵推翻后逃亡,因复位不成,怨魂化为杜鹃。
传说岷江(四川省)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
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
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
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
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
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
其魂化杜鹃,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苌弘化碧:
苌弘忠于职守。他在王室任职期间,极力辅佐周王,维护王室的尊严。为避王子朝之乱,帮助王室摆脱困境,苌弘和刘文公商定在瀍水以东的狄泉附近扩建成周城。
由于周王室财力匮乏,苌弘四处游说,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相传,因苌弘死得悲壮、死得冤屈,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白话文:苌弘死在了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望帝啼鹃: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人们尊称他为望帝。有个叫鳖灵的人,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
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迎接,并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
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不久便掏空了国库,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
出自:汉李膺《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化为杜鹃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白话文:望帝是蜀国的王,招募到了荆州人鳖灵,给他宰相之位。过了几年,望帝因为它的功劳很大,于是把王位传给鳖灵。望帝去修道变成了杜鹃鸟,到了春天就开始鸣叫,听起来非常凄惨。
扩展资料
杜鹃啼血:
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
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
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
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用杜鹃鸟形容凄惨的原因: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的传说和诗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苌弘
百度百科-苌弘化碧
百度百科-望帝啼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