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廉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一说山东惠民人,有误)人。
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绍(明1557-1639),字公业,明工部尚书,德州市德城区人。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蔑视权贵,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断,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纶霞,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
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
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管辂(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庙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刘峻(462—521),字孝标,今德州平原县人。南朝梁学者,文学家。
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刘户曹辑》。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名士,文学家。
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
祢衡著作原有两卷,已失传。后世见到的仅《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鹦鹉赋》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来禽济源山主,晚号方山道民,临邑镇邢柳行村人。幼颖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
善书、诗、画。尤以书法名世。
朝人购邢书,“与黄金同价”。其名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同称明末四大书家。
与董其昌又称南董北邢。墨迹为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及上海、苏州、西安、四川、沈阳、承德避暑山庄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
山东历史博物馆藏有其著作与画品;著作有《来禽馆集》29卷,《南官县志》,《武定州志》15卷,《临邑县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志家誉为名志。
刻有《来禽馆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临邑东北)。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以他为“清奇僻苦主”。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游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葛守礼、明朝德州临邑县人。
出身农家,自幼贫而好学。1558年,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
时有长久未决冤狱,礼一审即破。世宗爱其才,授职镇守山海山。
赴任后增补关法,力除积弊,不久迁兵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南京礼部尚书。
隆庆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礼,任他为户部尚书。葛守礼洞察时局,针砭时弊,竭力反对当时的“一条鞭法”及“一串铃法”。
万历三年(1575年),葛守礼告老还乡。明神宗下诏,加授葛守礼太子太保封号。
万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礼与世长辞,帝赠太子太保,谥号端肃。 历史古迹: 苏禄王墓、禹城禹王亭颜真卿书《东方先生画赞碑》、夏津点将台泰山奶奶庙、平原文昌阁、临邑邢侗公园、平原千佛塔、齐河时传祥纪念馆、庆云海岛金山寺。
历史故事: 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等。
德州历史悠久。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最能显示德州特点并使今天的人们赞叹不已的是那些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
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
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
这些古老的文化正是历史悠久的象征。 德州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西汉末年,群雄四起。公元 21 年,平原人迟昭平(女)聚众数千人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土豪。
隋末,夏津县人张金称、武城县人孙安祖、窦建德聚众起义于高鸡泊(今武城大洼),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后建都乐寿国号夏;平原的阿舅军以刘坝道为首领,转战山东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众起义,活动于黄河以北,后投瓦岗军;继窦建德之后,武城县人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屡兴不衰。
清末,齐河人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后改称义和团),在平原、齐河一带兴起,遍布冀、津、京,影响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德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齐河县的贾乃甫、马馥塘,参加了 1921 年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贾、马是本区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们于 1924 年在齐河县后里仁庄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党支部。 1926 年,共产党员刘格平在庆云县领导了马颊河罢工斗争。
1938 年,肖华同志率 115 师到本区,以乐陵为中心建立了冀鲁边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本区党、政、军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以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又一次“扫荡”、“蚕食”、“剔块清剿”和国民党中反共顽固派的武装挑衅,保卫了边区,保卫了家乡,使冀鲁边根据地岿然屹立在星棋罗布的碉堡群里,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壮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 70 多名。杨靖远、马振华、杨忠、黄骅、吴匡五、徐尚武等烈士的英名辉映着冀鲁大地。
解放战争中,全区百万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前,先后有 10 万名青壮年参军,有 50 万民工支前。由乐陵、庆云民工合编的渤海一军分区第一担架团随军服务,历经冀、鲁、苏、皖、豫 5 省,行程万余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模范担架团”光荣称号。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全区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创造了英勇悲壮的光辉业绩,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干部,这些人反映了新中国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谱写了德州历史的辉煌篇章,鼓舞人们永远奋斗、前进。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德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德州正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德州历史名人
1、先秦德州名人
夏朝 后 羿(前21世纪)有穷部落长、善射,“因夏民以代夏政”。
春秋 晏 婴(前6世纪)齐国正卿、政治家、外交家,封地在今齐河。
战国 赵 胜(前3世纪)赵国丞相、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封地在今武城。
战国 廉 颇(前3世纪)赵国上卿、“信平君”、军事家。今陵县人。
第三期 德州历代名人
2、汉代德州名人
西汉 董仲舒(前179-前104)今文经学大师、哲学家,在德州读书讲学“三年不窥园”。
西汉 东方朔(前154-前93)汉武帝时期太中大夫、给事中、滑稽大师。今陵县人。
东汉 赵 苞(2世纪)汉灵帝时任辽西太守抗击鲜卑、追封“鄃侯”。今武城人。
东汉 祢 衡(173-198)汉末名士、文学家。今临邑人。
第四期 德州历代名人
3、魏晋北朝德州名人
三国 刘 备(161-223)蜀汉皇帝、曾任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三国 华 歆(157-231)曹魏大臣、司徒、封安乐乡侯。今禹城人。
三国 管 辂(210-256)曹魏术士、卜卦大师。今平原人。
三国 崔 琰(159-216)曹魏名士,初任袁绍幕僚,后仕曹操。今武城人。
北魏 崔 宏(?-418)北魏大臣、司空、封白马公。今武城人。
北魏 崔 浩(?-450)北魏大臣、司徒。今武城人。
北魏 崔 鸿(5-6世)古代著名史学家,著《十六国春秋》。今平原人。
第五期 德州历代名人
4、隋唐德州名人
隋朝 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河北起义军)。今武城人。
唐朝 崔义玄(586-656)唐初大臣、御史大夫。今武城人。
唐朝 孙伏伽(?-658)唐初大臣、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今武城人。
唐朝 颜真卿(709-785)唐朝大臣、书法家,唐玄宗时任平原太守,抗击安史叛乱。
唐朝 孟云卿(725-?)盛唐诗人,与杜甫等相唱和,“为当代推服”,今临邑人。
唐朝 孟 郊(751-841)中唐诗人,今存《游子吟》等诗500余首。今临邑人。
唐朝 张 祜(785-804)中唐诗人,以宫词闻名,与白居易过往甚密。今武城人。
唐朝 崔 胤(854-904)唐末大臣、四拜宰相。今武城人。
后唐 李 愚(?-935)后唐大臣、平章事(宰相)。今庆云人。
第六期 德州历代名人
5、宋元德州名人
北宋 刘 翰(919-990)宋初医学家,著有《开宝本草》。今宁津人。
北宋 李之仪(?-1117)北宋词人、文学家,备受苏轼敬重。今庆云人。
南宋 吕颐浩(1071-1139)南宋大臣、官至右相,封太师、秦国公。今乐陵人。
金朝 崔 立(?-1234)金末大将。今德城区人。
第七期 德州历代名人
6、明清德州名人
明朝 董 伦(1324-1403)明初大臣、翰林学士。今武城人。
明朝 葛守礼(?-1578)明初大臣、穆宗时任户部尚书,太子太保。今临邑人。
明朝 邢 侗(1551-1612)明代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今临邑人。
明朝 董养性(1616-1672)明末著名学者、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称。今乐陵人。
清朝 田 雯(1635-1704)清初大臣、文学家,官至贵州巡抚。今德城区人。
清朝 孙 勷(1656-1739)清初名士。今陵县人。
清朝 卢见曾(1690-1768)康熙朝大臣、文学家。今德城区人。
清朝 卢荫溥(1760-1839)乾嘉时期军机大臣。今德城区人。
第八期 德州历代名人
7、近代德州名人
近代 韦逢甲(1796-1842)近代抗英将领。今齐河人。
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最能显示德州特点并使今天的人们赞叹不已的是那些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这些古老的文化正是历史悠久的象征。
德州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西汉末年,群雄四起。公元 21 年,平原人迟昭平(女)聚众数千人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土豪。隋末,夏津县人张金称、武城县人孙安祖、窦建德聚众起义于高鸡泊(今武城大洼),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后建都乐寿国号夏;平原的阿舅军以刘坝道为首领,转战山东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众起义,活动于黄河以北,后投瓦岗军;继窦建德之后,武城县人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屡兴不衰。清末,齐河人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后改称义和团),在平原、齐河一带兴起,遍布冀、津、京,影响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德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齐河县的贾乃甫、马馥塘,参加了 1921 年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贾、马是本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们于 1924 年在齐河县后里仁庄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党支部。 1926 年,共产党员刘格平在庆云县领导了马颊河罢工斗争。 1938 年,肖华同志率 115 师到本区,以乐陵为中心建立了冀鲁边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本区党、政、军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以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又一次“扫荡”、“蚕食”、“剔块清剿”和国民党中反共顽固派的武装挑衅,保卫了边区,保卫了家乡,使冀鲁边根据地岿然屹立在星棋罗布的碉堡群里,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壮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 70 多名。杨靖远、马振华、杨忠、黄骅、吴匡五、徐尚武等烈士的英名辉映着冀鲁大地。解放战争中,全区百万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前,先后有 10 万名青壮年参军,有 50 万民工支前。由乐陵、庆云民工合编的渤海一军分区第一担架团随军服务,历经冀、鲁、苏、皖、豫 5 省,行程万余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模范担架团”光荣称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全区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创造了英勇悲壮的光辉业绩,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干部,这些人反映了新中国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谱写了德州历史的辉煌篇章,鼓舞人们永远奋斗、前进。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德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州正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583年(隋文帝)改为德州,治安德,(今陵县)德州之名始于此。
《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县。
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
1948年改德州市。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
远古时期,滔滔黄河水在这里纵横其界、负载千钧;隋大业四年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演绎着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正像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
它因黄河而命名,因运河而闻名。历史上,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古黄河别名。
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前221年,秦灭山东六国,称天下之帝。
当时有一种作为解释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乱。 地处黄河故道,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源于“德水”,殷得金德,滔滔黄河水在这里纵横其界。
当时有一种作为解释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所以秦能灭周,秦灭山东六国,历代皆称德州,运河之滨:“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此名此意就被赋予了德州、火。远古时期,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改安德郡为德州,就会发现运河对于德州的价值和意义,取“德水安澜”之意.com/view/15582。
当我们将黄河,互克互生,治安德://baike://baike。/view/15582、运河放在德州整个发展历史中。 德州之“德” 展开。
后笄出生于前21世纪,生活在夏朝,以善射闻名。
因其后来曾夺得夏朝国政,故后羿名帝羿。还称夷羿,因为他是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
廉颇出生于前3世纪,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今德州陵县人,赵惠文王时曾率军大败齐师,被拜为上卿,以勇力过人闻名于诸侯各国。
他被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言行打动,负荆请罪,与之成为刎颈之交,同保赵国,传为佳话。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
深得汉武帝器重,召为公车令(管理百官上书及皇帝征诏事宜)。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璧》、《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窦建德(573〜621)出身农家,世代务农,性格豪爽,武力过人,行侠仗义,有勇有谋,在当地享有很高威信。唐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率大军围攻洛阳的王世充,王世35向窦建德求救。
第二年,窦建德率10万大军援救王世充,不幸在荥阳虎牢为唐军所败,被俘牺牲。 窦建德死后,魏州(今河南安阳)人民为他建立了夏王庙,以作纪念。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号应方,祖籍琅讶临沂(今临沂),后徙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年就以博学多才、工于辞章而知名。
颜真卿出任平原郡(治所在今德州市陵县)太守之前,在京城长安任殿中侍御史。 刻写了《东方先生画赞碑》。
虽有高功硕德,却不能久位于朝,屡遭贬谪。同安禄山、李希烈等叛乱势力展开殊死斗争,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成为忠臣烈士的典范。
孟郊(751〜814)中唐诗人,字东野,祖籍平昌(今临邑县德平镇)。 孟郊是中唐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五言诗为主,不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有独特造诣。
其中,《游子吟》就是其代表作。 邢侗(1551〜1612)明朝书画家。
字子愿,号知吾,临邑县邢柳村人。邢侗自幼聪慧,18岁被选拔为贡生,20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授南宫(今河北南宫)知县。这期间,他兴利除_,擒盗除党,拒贿不贪,为国家累金巨万。
万历十四年(1586),邢侗升任陕西太仆寺少卿。但当年五月,36岁的邢侗却突然辞官还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还乡以后,邢倾其“巨万”家资修筑“涕园”,造景26处。 26景中有一景名为“来禽馆”,是邢侗读书和写作的地方。
今临邑一中图书馆东侧山墙上嵌刻有“来禽馆故址”石,据考证,此处就是“来禽馆”故址所在。 。
德州市位于东经115°45′-117°24′,北纬36°24′-38°0′之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
德州北依北京、天津,南靠省会济南,东连胶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西接山西能源基地,处在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之中。 德州远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生息繁衍。
传说中射日的后羿就生活在这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千古美谈。唐、虞时属兖州,夏代属有鬲氏之国,商代属兖州之域。
西周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此后数千年,这块古老的土地随历代封建帝王更替归属频繁。
德州市现辖德城区与乐陵、禹城两市和平原、陵县、齐河、夏津、武城、临邑、宁津、庆云8县。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京沪、石德、邯济和即将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全市,并与京九铁路交汇,京福(京沪)高速等19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 面积: 1。
04万平方公里 人口: 549。3万人(截止到2004年末,数据来源:山东统计信息网 ) 市树: 枣树 市花: 菊花 气候: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受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
资料来源: 。
千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的浅海。到了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一条奔腾咆哮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不断的把这里淤积成陆地,形成了现在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里崛起了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5000多年的悠久岁月,这里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也记载了后羿射日的神话;这里曾是“少康中兴”的舞台,更是一代理学家董仲舒孜孜求学的所在。这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清以来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的文化名城----德州。
00德州地处鲁西北,东临渤海,西望太行,南依济南,北靠京津,“地处九河津要,路通九省舟车”,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是北京的南大门。
00德州之德缘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为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为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583年)称德州,以后时废时复,至唐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德州。历史上她曾七移其地,六易其名。
00远古时代,史书载:“渤海有封距,曾为黄帝之师”,说明德州与黄帝部落有着密切的关系。禹的时代,黄河入河北平原后,播为九河,即徒骇、太史、马颊、覆膈、胡苏、简、洁、钩盘、鬲津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到了夏代,德州属兖州之域有鬲氏之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封吕尚于齐,德州属齐国之地。战国后期属赵国。
00公元前221年,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郡县制,设立鬲县,属齐郡,并筑有鬲县城。西汉高帝4年韩信取鬲城置平原郡属青州。三国时期属魏国的平原郡。西晋统一三国后建立许多同姓王国,德州属冀州平原国。西晋灭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占领,此时德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后燕等国。鲜卑人统一北部建立北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此时称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置安德郡,领安德、平原、鬲、绎幕4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为州,改安德郡为德州,德州名称由此出现。
00唐武德4年(621年)复置德州,其中北境为将陵、西境为长河。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德州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显德元年(954年)西境长河并入北境将陵县。
00赵匡胤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北宋,因无力收复北方地区,德州以北便成为宋和契丹的胶着前沿阵地。此时,宋把全国分为15路,德州属河北东路的永静军(今景县)。
00元统一中国后实行行省制度,1253年升将陵县为陵州,属河北道河间路。明初降陵州为陵县,洪武5年(1376)设德州卫。清初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改德州为散州,属济南府。
00民国废州为县,1913年改为德县,1946年德州全境解放,德州地区,后改为德州市。1994年12月撤消原德州市设立德城区,德州市改为地级市至今,现辖德城、平原、武城、夏津、齐河、禹城、临邑、陵县、乐陵、宁津、庆云11个县市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