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舆
接舆 jiē yú ,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详细内容参见: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
接舆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车而歌。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东晋诗人陶渊明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舆歌凤”的典故。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
《论语·微子》中的记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接舆便是其中隐士的代表
译文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
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
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
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赏析 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祖姬的父亲。我在九泉之下感谢你救活女之恩,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衔环典故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原文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毛遂自荐 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
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主动请缨请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出处:《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尰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越而致之于阙下.” 典故:南越与汉朝和亲,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如同内地诸侯那样听从朝廷指令.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廷门下.”于是,终军去劝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了,答应把整个南越国都为汉朝廷的属国.武帝非常高兴,恩准南越国使用大丰收的犯绶,统一实行汉朝的法度,以新的办法改变南越的社会习俗,命令汉朝的使者留在南越,担负镇守和安抚的任务.但是,南越的想国吕嘉不想归顺汉朝,起兵攻杀了南越王,汉朝的使者也都被他杀死了.终军死时,只有20多岁.所以,世人都称他为“终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