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3]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
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
/link?url=W8JqY0RXPj___8xG
唐朝开元四年,有个姓张的大官被贬到岳州来当太守。
张太守到了岳州之后,愁眉紧皱,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带着几个人出去巡视,顺便散散心,可是转了半天,也没找到个风景好的地方。
太阳落山的时候,太守带着随从转到西门外湖边上,看见前面有个圆形石台,上面建了个小亭阁,亭上挂着“阅兵台”匾额。原来这里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兵时修的。
张太守登上阅兵台,远望无边无际的洞庭湖,顿时感到心胸开阔多了。一个随从对张太守说:“老爷,这里既可登高望远,又可观赏湖光山色,如果在高处筑座楼阁,那该多好呀!” 张太守听了,觉得有些道理,便打定主意,只等良辰吉日,动工建楼。
第二天立即出榜,招聘名师巧匠,担任工程总管。 有一天,从潭州来了一个青年木工,名叫李鲁班,自称擅长土木设计,无论什么亭阁楼台,宫殿庙宇,都能设计得尽善尽美。
张太守便命他主管工程,限他一个月之内,画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盔顶的楼阁图样来。 李鲁班成天躲在房子里,画了又画,算了又算,整整搞了七七四十九天,纸样画了一大堆,不是绘成一座土地庙,就是画成一个过路亭。
累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一点结果。 张太守气极了,他对李鲁班说:“眼下工匠来了这么多,只等你的图了。
真该死,你误了我的大事!再宽限你七天,到时候交不出来,绝不轻饶你!” 李鲁班吓得冷汗直冒,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一个人坐在湖边上哭起来了。木工、石匠见他哭得实在伤心,都跑去劝他说:“哎哟,你这个青年人哪,何必这样认真呢,不知道就不知道嘛,好好地在张大人面前认个错就是了。”
也有人说些风凉话:“既然取名鲁班,就一定有鲁班的本领,设计一个小小楼阁算得什么!” 李鲁班听了这些话,便诚恳地说:“各位师傅,我在乡下也做了六年手艺,茅屋瓦房盖过百十来栋,真没有想到画个楼阁图会有这么难呀。事到如今,只好请众乡亲帮帮忙,往后再重重地报答诸位。”
这时,有位白发老人站到人群前面来了。这位老人家,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两个月来,他每天都在工地上转来转去,问长问短,他对李鲁班说:“我看真鲁班也是从小苦学出来的,如果光躲在房子里画图,是难得画出个好楼阁来的。
还是要和别的师傅多多商量才好。”“看样子,你一定也是个木工师傅了?”李鲁班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你老人家见多识广,请你费神帮帮我的忙好吗?” 老人说:“我没有画过图,只不过呢,我这里有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的。”
老人把背着的包袱打开,里面装的是一大堆长的、短的、圆的、方的,还编了号码的木柁柁,他随手往地上一摊说:“若是还差点什么的话,到连升客栈的楼上找我就是了。”说完之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鲁班抱起那堆木柁柁,蹲在工棚里苦思冥想,摆来弄去,竟连饭也忘记吃了。 有个年轻木匠见他这样入迷,抓起几个木柁柁往草堆里一丢,说:“哼,那个老汉疯疯癫癫的,说不定是个吹牛皮大王,你也真的相信他?”旁边几个老木匠连忙说:“年轻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人家年纪那么大了,他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你凭什么说他吹牛皮?”老木匠们一个个坐下来和李鲁班一起按着木柁柁上面的号码,慢慢地摆弄起来。
他们摆了又摆,突然,大家高兴地齐声喊叫起来:“快来看呀,一座顶漂亮的楼阁模样儿做好啦!”工匠们听见了,跑过来一看,果然是一座壮观的楼阁模型。不一会儿,整个工地的人都围过来了,人人夸赞不已。
可是看来看去,还有个飞檐少了五个斗拱。 大家按号码仔细一查,不多不少缺了五个木柁柁。
刚才那个丢木柁柁的青年木工,也跑来了,毫不在乎地说:“整整一座楼阁的模样儿都做出来了,差这几个木柁柁愁什么!等我来照样做几个补上去就是了。” 哪知道他做了一天一夜,木头砍了百多块,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
不是长了半分,就是短了半分。这时,他才想起被自己丢掉的那几个木柁柁,心中很觉得过意不去,只好对大家说:“实在对不起大家,只怪我太不懂事,那少了的斗拱,就是先前被我丢掉的那几个。”
“丢在哪里?快带我们去找回来。”大伙齐声问道。
“就在前面茅草堆里。”青年木匠领着大伙在那一片野草丛里找来寻去,好容易找出了四个,还有一个却怎么也找不出来,野草都扯光了,也不见木柁柁的影子。
这时,张太守听说楼阁模型造好了,地赶来一看,果然气派不凡。他高兴极了,连声称赞说:“如此壮观、雄伟,真可谓天下第一楼矣。”
“启禀老爷,此楼模型还差一个飞檐斗拱。”“此楼模样出自何人之手?快快请来将斗拱补上。”
“禀老爷,是个白发老人,不知姓名,只知他住在连升客栈。”张太守领着大家忙忙奔到连升客栈,要找白发老人。
老板娘听说张太守亲自来找人,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慌慌张张跑出来说:“哎呀,这个老头子进店两个多月了,白天从不落屋,夜间就在楼上劈呀锯的闹到半夜。我还以为他帮人家做家具,谁知道他只给那些孩子们做些好玩的。”
“快快打开楼门,让我去看个究竟。”张太守那个急。
春秋亭”一折▪ “归宁”一折 ▪ “朱楼”一折 ▪
锁麟囊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编剧,内容取自《剧说》中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如何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1940年5月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直到今天,该剧常演不衰,可谓是京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该剧在声腔艺术、唱词安排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甚至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
《锁麟囊》又名《牡丹劫》,取自《剧说》中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1] 。全剧一共十五场,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演员阵容甚是硬整:程砚秋领衔饰演薛湘灵,配演是吴富琴(饰赵守贞)、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饰薛母)、刘斌昆(饰梅香)等。该剧在北京首演于1941年4月,地点是北平长安戏院。[2] 此后久演不衰,成为程派京剧的代表之作。
剧名”锁麟囊“源自剧名中的关键道具,锁麟囊就是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在我国古代山东一带,女儿出嫁上轿前,母亲要送一只绣有麒麟的荷包,里面装上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这只荷包锦袋也叫作“锁麟囊”。含麒麟送子之意,是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
一. 邢府千岁全名为「无量救世 忠义圣佛 保护大帝 邢天王」。
二. 福建泉州南安玉湖檺林宫是邢王祖庙,供奉朱邢李三位王爷,台南邢王庙以牛磨后「神兴宫」及石精臼「广安宫」为著名。 三. 正统邢王庙强调忠义精神,鸾生视为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即是鼓励信徒入鸾,就不要有二心的意思。
四. 邢府共有二种职衔,一为千岁,巡狩人间;一为天王,护卫三界(玉帝赐封天皇殿保护大帝邢天王)。邢府千岁传闻有二位部将,一为黑旗将军,一为白剑将军。
邢府千岁︰ 俗名 邢蒯瞶 十月 二十日 圣诞 李府千岁︰ 俗名 李大亮 四月二十六日 圣诞 朱府千岁︰ 俗名 朱叔裕 八月 十五日 圣诞。
朱云折槛 朱云:汉代人名。
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
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
朱衣点头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朱颜绿发 指青春年少。
朱颜鹤发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
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朱颜翠发 同“朱颜绿发”。
朱弦三叹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朱雀玄武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
形容阵容整齐。 朱盘玉敦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
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朱盘玉敦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
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朱甍碧瓦 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
借指华丽的建筑。 朱门绣户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
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出处】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解释】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示例】【故事】 朱轮华毂 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朱楼绮户 富丽华美的楼阁。 朱楼碧瓦 指华丽的楼房。
朱阁青楼 〖解释〗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
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
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朱轓皂盖 〖解释〗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
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朱轓皂盖 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
亦借指高官。 朱唇玉面 指美女。
朱唇皓齿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朱唇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朱陈之好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芬芳年华。
李季兰艳丽非凡,热情如火,却被种种清规 戒律压抑着,春情只能在心底里激荡、煎熬,春花渐凋,时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 叹。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宣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 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太不甘心。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 漫游。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神清气朗,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
青 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愉快 心醉的下午。
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 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 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 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
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 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她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不少幽怨缠绵 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凄寂情怀。
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就在久盼朱放 不归来的时候,一位叫陆羽的男子又闯入李季兰的生活。
提起陆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 就对他不会陌生,陆羽曾经在育茶、制茶、品茶上下过一番工夫,写成《茶经》三卷, 被人誉为“茶神]。陆羽原是一个弃婴,被一俗姓陆的僧人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 他养大,因而随僧人姓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荡,无以知 其根源。
陆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书,也旁涉经史子集其它各类书籍,因而成为一个博学 多才的世外高人。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冠,才学出 众,貌美多情,于是在一个暮秋的午后,专程往玉真观拜访李季兰。
这天天气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信而怅然。忽 听门外有客来访,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青年男子。
李季兰请客人 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继而叙谈各自在宫观和寺庙中的生活,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
先是作谈诗论 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最终深化为互 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好在当时道观中泛交之风盛行,所以也无人强行阻止李季兰 与外人的交往。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 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 “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其诗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作为一个女道士,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热情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一 个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个知心男人的爱,就宛如一朵娇媚的花儿,没有蜂蝶的相伴 一样无奈;更何况是李季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柔情万种的女人呢!其实,当时李季兰 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互相酬赠的诗作,这群朋 友中,有诗人、有和尚、有官员、有名士,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
但若讲到知心密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 李季兰和陆羽还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诗僧皎然。
皎然俗家姓谢,是大诗人谢灵 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 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 兰去了。
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常常借诗向他暗 示柔情;皎然却已修炼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涟漪,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 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对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兰慨叹:“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
因而对 。
朱陈
典出白居易的《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