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
菩提偈在《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扩展资料
菩提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
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在家里,我犯错了,却常常有理由为我自己开脱“罪名”,是家中的一个“小律师”!可爸妈却说我是“王婆买瓜,自卖自夸”!给了我一个“常有理”的绰号。下面就让我这个“常有理的小律师”为大家分析分析我是如何开脱罪名的吧!
在小学里,我每天都不准时回家,在路上和朋友们玩耍,嬉戏。明知回家要矮打,挨骂的,可我却偏偏要“明知山要虎,偏向虎山行!”最多不过是吃一餐“竹笋炒肉”,只是还未知这道“菜”好不好吃,合不合我的胃口罢了。
果然,回到家,爸妈老早就备好另了“武器”,只听妹妹这个通风报信着悄悄给我报了个信:“姐,你死定了!‘老虎’可不好惹哦!你小心为妙,小妹已经尽力而为了!”
“说!到底去哪里鬼混了?”真是“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了”。三十六计,如今哪一计最好用呢?管他三七二十一的,逃为上上之策。“嗖”的一声,我把书包扔了就跑,比刘翔还要快呢!
躲到哪里呢?哈,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先用声东击西法引开“老虎”,毕竟两只“老虎”联合起来就不好斗了。施法成功!进行第二计:躲入虎穴——家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