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由来:
火烹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火烹最原始的操作方法就是烧、烤。
考古专家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经研究发现这两幅画中所见的人物形象皆汉人,他们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
烧烤分类:
烧烤分为直接烤制和间接烤制两种。直接烤制又有明火和暗火之分,间接烤制也分为铁板、石板、铜板等多种,且对木炭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的木炭共有三种适合烧烤:一、原木木炭;二、机制木炭;三、工业焦炭。
扩展资料:
中国烧烤的特点:
1、在烹饪技法上,中式烧烤主要以木炭为燃料,用暗火进行串烤或炙烤成菜。
2、在味型上,中式烧烤往往会根据人们的不同口味喜好而有所变化,比如调成孜然味、麻辣味、五香味、孜然麻辣味等味型,不同的原料配用不同的腌汁和蘸汁后,会形成不同的风味特色。
3、不能烤得太焦:烧焦的食物很容易致癌,而肉类油脂滴到炭火上时产生的化学物会随着油烟的挥发附在食物上,也是很强的致癌物。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烧烤
火烧火燎huǒ shāo huǒ liǎo
[释义]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正音] 燎;不能读作“liáo”。
[辨形] 燎;不能写作“了”;烧;不能写作“浇”。
[近义] 心如火焚
[用法] 用于皮肤;多指发热或遇到令人焦急的事情。一般作定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心如火焚”;都可形容心中十分焦急。但“心如火焚”只有此意;~还可指由于热的原因而感到十分难受。
[例句] 孩子走丢了;全家人急得~。
传说早在元朝,章丘市黄家湾有一个姓黄的在朝抄中做武官,因打了败仗被贬回原籍。其随从中有一蒙古人经常点燃树枝烤羊肉吃,袭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黄家因此受到启发,也经常烤肉吃,不过,因为此地世代养猪,主要是烤猪肉吃,而且是将猪肉割成块烤。到明朝末年,终于发展到用特制的炉子烤整猪和以烤肉谋生。因此,自明朝迄今,黄家烤2113肉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黄家烤肉与“瑞蚨祥”的创始人—孟洛川、孟觐侯为代表的“孟氏商人5261”还有一段渊源。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的民族工商业渐有发展。“孟氏商人”结交了不少豪门显贵,也把黄家烤肉这种章丘名吃带到了宫中。据说慈禧太后吃腻了御膳房制作的各种4102山珍海味,偶尔品尝一回“章丘黄家烤肉”,但觉此肉肥而不腻,皮酥肉嫩,异香别具,回味悠1653长,便重重赏了孟洛川,传说还御赐给黄家一面铜牌,以资褒奖。
我国烧烤文化的起源 伏羲是中国文明代表人物\\\"三皇之首\\\",《三字经》中有\\\"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据上世\\\"。
创造精神是伏羲文化精神。在远古时代,河里、湖泊里、海里有许多鱼,天空有许多鸟,地上有许多兽类,人们不会捕捉。
人们手提一根树干在水边等着,看着鱼游过来就打一棒子,靠这种方法偶尔才能捕到几条鱼。伏羲将野麻,晒成干搓成绳,然后用细一些的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鱼;用粗一些的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鸟捕兽。
这比只吃树上野果要好多了,但是生鱼生鸟吃起来味道并不好,严重的是有的弄不好,吃了还要闹肚子生病。当伏羲取来天火后,便教人们用火把鸟儿、鱼儿烤熟了吃。
从此,人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身体也就更健康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庖牺\\\"即\\\"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现代人如果身处自然界中,没有其他炊具而只有火和生食物的时候,怎么解决吃的问题呢?大概不得不采取较为原始的办法了。这不是回忆和再现,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野炊中获得食物的乐趣,同时可以让人们思考祖先在饮食文化史上的艰辛探索,从而对祖先的聪明才智发出由衷的赞叹。 烧烤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是它包含的物质的原味及粗鄙化即食效果中对惯常饮食的反叛,它另一面则受到人类远祖在渔猎时代的饮食记忆符码的认同。
在今天,也没有什么能够比烧烤更能对童年及包含童年情结的成人发生引诱。事实上烧烤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人类一直都是一种形式与味觉的诱惑。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多元价值的烧烤时代,在黄河流经的土地上,烧烤从现实主义出发,以进取的姿态拓展它的文化与经济疆域。烧烤的经营方式,也在向着两个向度分野,其一是仍保持街头巷尾的烧烤,其二是饭店式集约化烧烤。
“在野精神”始终蕴涵渔猎时代的狂放与浪漫,在不断的伸延,篝火烤炙而食的场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和欢乐的气氛是人们无法抗拒的。 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四川的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
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
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称火锅为“司盖阿盖”又称“锄烧”。
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
唐代白居易的《问列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
到宋代,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
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
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我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
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
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
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
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
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中国烧烤文化的起源
伏羲是中国文明代表人物"三皇之首",《三字经》中有"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据上世"。创造精神是伏羲文化精神。在远古时代,河里、湖泊里、海里有许多鱼,天空有许多鸟,地上有许多兽类,人们不会捕捉。人们手提一根树干在水边等着,看着鱼游过来就打一棒子,靠这种方法偶尔才能捕到几条鱼。伏羲将野麻,晒成干搓成绳,然后用细一些的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鱼;用粗一些的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鸟捕兽。这比只吃树上野果要好多了,但是生鱼生鸟吃起来味道并不好,严重的是有的弄不好,吃了还要闹肚子生病。当伏羲取来天火后,便教人们用火把鸟儿、鱼儿烤熟了吃。从此,人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身体也就更健康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庖牺"即"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现代人如果身处自然界中,没有其他炊具而只有火和生食物的时候,怎么解决吃的问题呢?大概不得不采取较为原始的办法了。这不是回忆和再现,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在野炊中获得食物的乐趣,同时可以让人们思考祖先在饮食文化史上的艰辛探索,从而对祖先的聪明才智发出由衷的赞叹。
烧烤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是它包含的物质的原味及粗鄙化即食效果中对惯常饮食的反叛,它另一面则受到人类远祖在渔猎时代的饮食记忆符码的认同。在今天,也没有什么能够比烧烤更能对童年及包含童年情结的成人发生引诱。事实上烧烤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人类一直都是一种形式与味觉的诱惑。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多元价值的烧烤时代,在黄河流经的土地上,烧烤从现实主义出发,以进取的姿态拓展它的文化与经济疆域。烧烤的经营方式,也在向着两个向度分野,其一是仍保持街头巷尾的烧烤,其二是饭店式集约化烧烤。 “在野精神”始终蕴涵渔猎时代的狂放与浪漫,在不断的伸延,篝火烤炙而食的场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和欢乐的气氛是人们无法抗拒的。
还可以研究下烧烤中用的原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如辣椒 辣椒原生长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中国未见具体时间,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参见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肃、陕西等地,率远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栽培。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
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花椒。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常用的“五味”,其中花椒在其中居第二位。而所谓“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又为首。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有研究表明,清代以前,花椒在中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黄河流域中下游都有大量种植,在中国的东中西部都有大量种植分布。这种花椒出产的分布,与汉代至明代全国的饮食品种中较多用川椒可以互为证明。这种在民间菜系中普遍使用川椒的风气,现在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除四川人外,现代的中国人几乎都是谈“麻”色变了。
当然,历史上四川地区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食用也最为普遍。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平均有四分之一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与今天中国菜谱中花椒入谱比例相比,这个比例十分大了。从北魏开始到明代,使用花椒的比例是在逐渐增大,最高的唐代达五分之二,明代也达三分之一。但从清代开始,花椒在食谱中的比例大大降低,降至五分之一。这可能与番椒(辣椒)的传入、侵夺辛辣调料有关。同时,清代胡椒的大量使用,可能也侵夺了花椒在饮食中的份额。于是,清代以前在全国流行十分广的花椒麻味被逐渐挤到四川一角,使川菜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中原地区惟有山东等地还有一定食麻的传统。
1、选地点:
风景真心不重要,因为吃起来会忽略。所以,唯一重点就是,附近没有易燃物品,场地开阔,野外烧烤一定要提前打探是否允许明火,不然很悲剧。
选烧烤架:
长架子,长度因人数多少而定,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0.5 米长的架子不是一米都放碳烤东西的,这是很没经验的做法,通常是分三区,高温区,中温区,无碳区。所以如果不是很心疼钱的话推荐买 0.8m 以上的架子。另外注意,烤架的宽度决定了肉串中肉的能串多少,所以别买哪种窄的不行的小玩意,回头挨坑的是自己。支架一定要的,不管用什么代替。
2、其他附属设备:
烧烤网是一定要的,最好是买网夹,干什么都不耽误。
不要买竹签,不要买竹签,竹签穿肉就是一种折磨,可以选铁签,木柄。不会烫手的,另外请买线手套。最好选购扁铁签,翻个的时候不会乱滚。
碳夹,不然用什么碰火热的碳,老板一般会送。
油刷是一定要的,记得提前用水泡一晚上,当然配套的碗或者其他装油的容器别忘了。
锡纸不是那么必须,看烤什么,看技术如何。如果用锡纸一定要买烤盘。
撒料完全看需求,没必要分太多罐子,非辣料放一起混合好,辣椒面自己放一个瓶子里。
木炭如果是出去烧烤,建议买压缩碳,比较耐烧,果碳时间短但是易燃。
固体酒精、手摇风机(注意,不是扇子,虽然扇子也可以)最好有。
围裙,一次性手套之类的,自己看着来,基本用不上,尤其是塑料围裙,请不要再接近热源的时候用,这不是烧烤常识,这是生活常识。
一个矿泉水瓶,对付明火有用,不心疼的话啤酒也行。
3、野外烧烤请准备灭火器,这是常识,不要狡辩。
大号垃圾袋,一般买超大个的可以套桶里哪种,把东西从桶里拿出来,袋子套上装垃圾正好。
纸、饮料自己看情况吧。外面吃多带点水,不光用来吃,也会用来洗手什么的。
4、点火:
没几个人说点火的事情,在家的话,直接上煤气灶,别犹豫。在外面的话建议用固体酒精,然后手摇吹风机很快就点着了。注意一点,不是点着了就能开始烤了,刚开始的时候火不匀,而且烟大,等他烧匀了在烤,所以一般都会提前 20 分钟点火。
点完火要放碳,较喜欢双排碳占 1/3,单排碳占 1/3,剩余区域无碳,这样分配的好处就是,双排的地方可以快速加热,单排碳用来慢慢烤,如果滴油可以快速转移到无碳区,不然滴油就会着火,然后就会烤糊。注意,碳用不了太多的,不要低估这小玩意的实力。
5、串:
大多数东西需要提前一晚上腌制,所以早做准备,不过如果不提前腌制其实味道差的也不太多鸡翅除外。
超市买的羊肉可以让师傅代替切好的,注意配点肥肉,不然味道很差。如果可以接受那么加点羊油。腌制的话,各种口味都有,这个自己掌握了。如果自己串,就知道铁签子的好处了。注意前面留出来一部分,签子要放到烧烤架上的。
鸡翅的话,淘宝有卖奥尔良烤鸡料,提前一晚上腌制,味道很赞。
火腿,一定不要撕开外包装,一定不要撕开外包装,不然就干了。
蔬菜,提前洗好了,除非你要用豆腐干卷起来,否则不用穿,路上移动很容易就坏了。另外青椒什么的可以用网夹。
锡纸是用来均匀加热、保持一定汁液的,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可以不用。
至于什么东西能烤,有本书叫《烧烤圣经》,适合烧烤狂人看看,保证不后悔。
6、烧烤:
如果不会烤,可以去围观一下觉得口味不错的烧烤摊。
下面只是简要说明:
肉永远不要挨着放,不然会粘一起,肉别挨在架子上,不然会沾上
先烤点串,让大家先吃上,然后就慢慢来了,烤肉不要太急,慢慢烤熟了的更香。
如果起明火,拿到无碳区,并且用上面提到的矿泉水瓶挤出来点水,不要吹,会弄得灰到处都是,喷点水马上就灭了,而且不会让碳熄灭。
刷油的时候从烤架上拿开,不然会起明火。
烧烤网上油要刷足,不然会沾上。
撒料因人而异,如果怕辣,没有很好的掌控,买个料瓶或者八宝粥瓶子吃掉后处理一下。喜欢刷蜂蜜之类的东西上色的话,建议提前调成比较稀的溶液,然后最后刷,不然容易糊。
如果用了锡纸,最好配个烧烤盘,不然油会弄得到处都是。
一.内比阿尼烧烤 原料:牛肉(牛排部位)600克。
调味酱:梨汁3大勺,生姜汁少许,白糖2大勺,蜂蜜1大勺,蒜泥1大勺,酱油5大勺,香油1大勺子。 制作方法: 1、牛肉(牛排部位)切成0.3厘米厚度后,在牛肉前后划刀痕,以便快速调味。
2、弄好肉后,开始做调拌酱。制作内比阿尼烧烤调味酱时,先在一个大碗内放进梨汁和生姜汁,然后放入一些白糖和蜂蜜,再添加蒜泥、酱油、香油进行搅拌即可。
3、牛肉放入准备就绪的调味酱里,拌好味之后,放置一段时间。 4、直接在碳火上烧烤,注意牛肉不要被烤焦。
二.普通烤牛肉 原料:牛肉(牛排肉)600克,半个洋葱,5个香菇,针蘑1包。 调味酱:酱油5大勺,白糖2大勺,蜂蜜1大勺,梨汁3大勺,芝麻盐1大勺,蒜泥1大勺,葱末2大勺,胡椒1小勺,姜汁少许。
制作方法:1.把洋葱和香菇切成丝,准备好去根的针蘑放入烤肉里。 2.与内比阿尼烧烤不同,做好调味酱之后准备牛肉,把牛肉切成厚度0.2厘米的块,前后划刀痕。
3.把做好的调味酱、蘑菇、洋葱、大葱等材料与切好的牛肉放在一起拌匀之后,放置一段时间。 4.在烤盘上弄熟牛肉和蔬菜,烤肉时预防肉互相重叠 澳洲牛柳制作方法(牛扒制作系列): 原料: 澳洲牛柳200克;香草黄油25克;胡椒汁50毫升;薯条或其它土豆1包;时令蔬菜1包;沙拉边1个;扒番茄,一个90克;沙拉装饰1个;面包2个;份装黄油20克;盐调至够味;黑胡椒粉调至够味;英式或地壮芥末20克;蒜酱10克;植物油15毫升;沙拉汁40毫升。
制作流程: 1: 用盐及胡椒调味牛柳,并涂少量芥末蒜及油,将其放在扒炉上,根据要求制成嫩,五成, 全熟等,用扒制时间来控制达到要求; 2: 使肉有条纹痕迹(1 分钟后),将肉转90℃角,重复上述步骤,使肉有交叉条纹,翻过来另一面,重复同样步骤,上色; 3: 根据肉的软硬状况来判断内部温度(嫩, 五成,全熟等),配以香草黄油或胡椒汁; 4: 排好牛排及其它装饰放在盘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