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山上建了龙王庙后,不仅凡人百姓登山游览都要前往祭拜,祈求长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便是东海龙宫中的各色水族,也蠢蠢欲动,向龙王求允去壶公山看看龙王庙,借机游玩观赏壶山的山光水色,品尝仙茶蟠桃,以不枉在水底世界虚度一生。于是就有龟相国的五龟公子向父亲请求去人间一游,并特别言明要去壶公山游览。
龟相国经不住龟儿子的日夜纠缠,就向龙王禀报此事。
东海龙王自从有百姓在壶公山上建造了表彰自己的龙王庙后,心绪一直很好。他虽多次前往观看,回宫后,还夜有所梦,梦见他千年之后,那壶公山龙王庙的香火还不断烟气。因此,宫中呈现一派祥和气氛。对于龟相国的请求,他稍加思索就应允了。这其中,他还感念不久前地动,龟相国把震后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兼之沉稳老练,东海龙宫诸事皆由龟相料理,他方能无忧无虑,常到人间游玩。
龟相国打道回水府对龟儿子一说,龟儿子高兴的直拍手。却说这龟相国有5个龟儿子,这排行第五的儿子生性爱玩好动,龟相国对他也宠爱有加。他对儿子说:此去壶公山虽近,但吾儿初次离开水晶宫,那人世间多有险恶之事,吾儿不可不防,不能由着性子逛荡无度。龟儿子高兴地说:老父不必为儿挂牵,只不过三天功夫,就折回宫中,又不是大哥前年去了南海龙宫作客,那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龟相国说:你大哥娶了南海龙王的次女为妻,理应每年都去拜望岳父,你尚未婚娶,老父我能不牵肠挂肚?你要只身前往,为父当然不放心。可你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在山上现出原形。
龟公子说声记住了,就变成一个年青小伙,一路寻幽探胜,往壶公山而去。
一日,他到山下一处湖畔,望湖中树影婆娑,碧波荡舟,坐在湖边草地,想起龙宫生活,恍如隔世。此时,那渔翁撒开渔网,伴有渔女歌声,真乃天上人间也!忽然,他望见二条鲤鱼泼刺刺在湖中戏耍,同属一族的他对着鲤鱼高声喊叫:鲤鱼姑娘!
不想这一叫,那二条鲤鱼竟向他游来。他兴高采烈地朝鲤鱼问好并提醒道:当心钻进渔网!
原来这两只鲤鱼乃是百年鱼精姐妹俩。龟公子早就听龟父讲故事时知道了湖河中生长有同类的淡水水族。龟父还说,五百年前,这鲤鱼祖先还同龙宫中的水族结亲呢!鲤鱼姑娘还嫁到东海龙宫,成为东海龙王的贤惠媳妇。只是后来天庭知晓,以咸、淡水族不得通婚为律条,这才断了湖、海往来。
龟公子此时竟忘了律条和龟父的告诫,待鲤鱼靠近湖边时,又喊道:如此良辰美景,你们姐妹俩上岸陪本公子游玩如何?龟公子的话刚落地,那两只鲤鱼霎时就变成两个婷婷少女,朝龟公子行礼。只听妹妹说:姐,湖边不可久留,咱们陪这位公子游壶公山吧!姐姐点点头。
三人行至灵云殿,焚香祭拜时,鲤鱼姐姐见龟公子风度翩翩,不时对龟公子秋波暗送,不想被机灵的妹妹察觉,妹妹就对姐姐说:这三柱香的第三柱,姐姐要祈求上天降个如意郎君陪姐姐左右。说着就深情地望姐姐又望龟公子一眼,此刻龟公子心里思忖:这或许就是凡间所说的一见钟情吧!他看鲤鱼姐姐长得花容月貌,一时也忘形得意起来,竟同她一起跪拜焚香。
他们又来到殿附近的一处小山坡,眺望远处东海,龟公子说:那儿就是我的家,可我真羡慕这人间秀丽美景呀!
也是活该龟公子时运不济,这一天恰逢玉皇大帝同南海观音到莲花台议事,知悉龟公子胆敢与鲤鱼姑娘在人间谈情说爱,龙颜不悦,就命随从取出天镜往灵云殿附近一照,果然看到了龟公子和两个鲤鱼姑娘的原形,勃然大怒曰:有这等违反天庭律条事发生,真乃可恼!也罢,既然东海龙宫的龟相国公子喜欢此处,就让他呆在这儿,不必回龙宫了!说着手一挥,那执天镜的贴身护卫断喝一声,龟公子竟在山坡上显了原形。此时,龟公子回首对鲤鱼姐妹:鲤鱼姑娘,咱们来世再见吧!一缕龟魂脱离龟身飘飘然回东海龙宫去了。那龟身就变成了石头。鲤鱼姐妹噙着泪说:龟公子,你在这里安息吧,我们会常来看你的。说着就依依不舍回到湖中。
龟公子变成龟石后,胡仙子还陪同东海龙王到龟石前看望,东海龙王叹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胡仙子却荡然说:让世人到此游览,也不失他的价值呀!
之后,此龟石又成为壶公山的一个新景点,一直延续至今。
壶公山,主峰高达711.5米,因屹立在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所以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兰雄邑”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相传壶公山原名“胡公山”,是因为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后人取谐音为“壶公山”。但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
壶公山亦是一座宗教名山,其鼎盛时期有18院36岩之胜。现有尚存的有凌云殿、祥云殿、白云寺、名山宫、宝胜寺、香山宫等20余处宗教和民间信仰纪念性建筑。
壶公山,主峰高达711.5米,因屹立在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所以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兰雄邑”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该山距市区仅11公里,有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
其中以凌运殿最为有名。该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
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甚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
莆田市拟在壶公山建森林公园,或曰,整座壶公山变成森林公园,此乃莆田一大喜事,宜拍手称善,称赞。 “壶公致雨”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由于处在木兰溪下游,鹤立于兴化南北洋平原之上,海拔虽只有七百一十点五米高,却显得格外宏伟高大,壶山兰水自古成为莆田的标志。
小时候,夏收农忙季节,大人忙着田间劳动,看晒谷场任务由老人小孩承担,只要一发现壶公山乌云压顶,肯定会“下西北雨”,即下雷阵雨,只要有人叫一声,一呼百应,所有晒谷场立即骚动起来,扫的扫,耙的耙,赶紧把谷子装进麻袋或箩筐,清场一完,往往“西北雨”即噼里啪啦落下来,十分灵验,这大约就是“壶公致雨”的典故了。壶公山底宽上尖,象埃及的金字塔,也象日本的富士山,县志讲象一位执笏的官员站立着,威镇平原之上。
朱熹当年路过莆田时,曾叹曰,莆田人才辈出,皆此山作怪也。相传柯潜小时愚,见到壶公山后,忽然“聪明花”开,中了状元。
因此,莆田人有句俗语:“看见壶公山,聪明花会开”。 笔者曾多次徒步攀登壶公山,也曾多次驱车上山。
记得1983年的春天,曾在渠桥(即现在的新度镇)住村两个月。俗话说:“壶公山下千钟谷”,渠桥平原上到处种满了甘蔗和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传统的名牌———孵小鸡走天下,受到中央领导夸赞;那里的猪肉、鸡蛋、红鼻番鸭和“乌鬼蔗”、锦墩的鼎,郑板的咸草席等传统工艺,给我留下深深的美好的印象。
其间,印象更深的是,主人引我们沿着青垞附近的山间小路,蜿蜒徒步登山,经过砍树烧炭大炼钢铁和“文革”的洗劫之后,山林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不少山坳里,仍然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马尾松、杉、杜枞、竹林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树木花草,竞相生长,层层叠翠,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点缀于硕大的绿色海洋中,时有山鸟“啪啦”一下,啼鸣声声扬长而去。有时碰到成片的胸径不小的杉林,主人会重点介绍,这是他们的集体山林,有护林员在山上驻扎保护,严禁乱砍滥伐。
主人一路上还向我们讲述壶公山的有关传说,说山顶上小溪中有鱼虾,还发现有海蛎的化石和早年的船锚,表明古代这里是海,台湾与大陆联在一块,以后“沉七洲,浮莆田”,同时也浮了台湾岛,并传说有哪一路神仙来过壶公山顶。我们漫步登上位于山腰的古刹凌云殿,殿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香火颇盛,山下有些寂寞的老人来此料理庙务(或曰寻找精神寄托),据说玉皇大帝诞辰日,人山人海,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有的来此焚香祈愿,更多的是来游山玩水,因为在壶公山的山腰黄金地段兴建这个庙宇,独具匠心,其建筑艺术也令人赞叹。
殿的左侧入口处有一株古榕,径大有几围,须根垂地,象十几根柱子一样,围绕这株千年古榕,令人叹为奇观。大约过了八、九年,这株古榕突然仙逝,令人扼腕,这是后话。
登上山顶,天高风急,傲然挺立的马尾松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松涛声。站立顶峰,极目远眺,莆阳大地锦绣山河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北面,九华山、尖山寨、囊山象青黛色的屏障围护着南北洋平原,东西南面,在一马平川的绿色田野的尽头,是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近处,从仙游的戴云山脉发源的木兰溪,象一条银色的飘带,飘飘洒洒穿过兴化大地,在壶公山下闪闪发光,哺育着两岸绿色的龙眼、荔枝、农田,以及掩映于绿中的农舍里的子民们。
如今,山顶多了一座电视发射塔和机房。站在壶公山顶俯瞰兴化大地,只见到处高楼林立,公路象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山的东南面又多了一条福厦高速公路。
壶公山下欣欣向荣,湄洲湾畔蒸蒸日上,三百万莆田人民正在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而艰苦拼搏。壶兰风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啊,壶公山,你是大自然的骄子,你是莆阳大地的象征,你是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见证,你是兴化儿女心中的魂,你是海内外乡亲梦中的她(他)。
想念你,我们情意绵绵;提起你,我们激情满怀;看到你,我们心潮澎湃…… 你饱经历史沧桑,你阅尽人间春色,你冷对荣华富贵,你笑谈匆匆过客。你敞开博大胸怀,让子女们承欢膝下,在你的怀中撒欢撒娇;你奉献身上所有,为乡民们提供粮食、水果、柴火、建材和飞禽走兽;你是一把巨大的伞,“大树底下好乘凉”,你是。
标题 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 作者 黄滔 年代 唐 内容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
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仿佛尝闻乐,岧峣半插天。
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
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
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
嘉名光列土,秀气产群贤。瀑锁瑶台路,溪升钓浦船。
鳌头擎恐没,地轴压应旋。蠲疾寒甘露,藏珍起瑞烟。
画工飞梦寐,诗客寄林泉。掘地多云母,缘霜欠木绵。
井通鳅吐脉,僧隔虎栖禅。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
鹤归悬圃少,凤下碧梧偏。桃易炎凉熟,茶推醉醒煎。
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谷语升乔鸟,陂开共蒂莲。
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翠竹雕羌笛,悬藤煮蜀笺。
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湲。作赋前儒阙,冲虚南国先。
省郎求牧看,野老葺斋眠。寺立兴衰创,碑须一二镌。
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注释 原题: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壶公山山体八面,满山皆绿,奇泉怪石,奇花异草处处皆是。2004年被列入省级森林公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壶公山逐渐成为一座宗教名山,其鼎盛时期有18院36岩之胜。现有尚存的有凌云殿、祥云殿、白云寺、龙泉寺、名山宫、宝胜寺、香山宫等20余处宗教和民间信仰纪念性建筑。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为唐名僧妙应创建于壶山南坡上,初名灵云岩精舍,明嘉靖六年(1527)改称凌云殿,与福源寺联建,面积3468平方米,主殿为重檐歇山造,一排共五座殿宇,梁架柱头雕画细致,前檐下一对盘龙石柱,雕艺精湛,殿后为兜率天宫,两旁钟鼓楼,再后为大雄宝殿殿前开三门,拜亭、亭外为大石埕,西边为戏台,东边为山门,整个建筑群依山而造,后面层层而上,周围劲松古樟奇花异草,为游览朝拜胜地,平时游人不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五月十六,来自莆田、仙游、福清、惠安等朝拜者超万人,还有新加坡、日本、美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善男信女前来潮拜观光。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壶公山与木兰溪并称为“壶山兰水”,成为莆仙两地的象征。
白云寺,原名白云院,最初叫白重院,坐落在莆田县新度镇下坂村壶公山西侧山坳里,距莆城仅八公里。
多数志书载白云院始建于唐末,于唐末五代间寺废,宋庆历二年(1042年)重建,后易名白云寺。近有研究者称白云院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年间,并认为其是无了禅师幼年出家的祖寺。有关白云寺的疑议不止这一处,事关白云寺的故事也不少。《莆田县志》载,南宋末年,元兵犯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诸大臣拥主入闽,冀图匡复,后节节败退,诸臣率大军护端宗、卫王由水陆两路迁都兴化,二帝曾临时驻跸白云院。传说陆秀夫在辅佐二帝驻白云院期间曾题绝句一首:“松花冉冉点苍苔,屋角梧桐次第开。倚遍栏杆人未去,一双白鹤破山来。”当然此说未成公论,《八闽通志》则把这首绝句认定为宋末布衣余樾所作。现这首诗被镌刻在白云寺的岩石上,诗歌内容叙述较为空泛的情感,倒真难看出出自谁手。民间还流传说当时南宋末帝夜宿院中右厢僧房,后来该房长期没有蚊子,地也不曾潮湿。二帝饮用过的寺后溪涧泉水,清甜爽口,后被称为“佛水”,寺前原放生池“涵顶”,长有无尾田螺和不结荚黄豆、绿豆等,堪称为奇迹。白云寺因为这样的历史和传说,变得韵味无穷。 1979年壶公山顶上建成了一座广播电视转播台,它为莆田人民纵观世界风云开拓了眼界,更为这座古老的名山增添光彩;而荔城区壶山烈士陵园的建成,更为壶公山增加神圣的光彩。荔城区壶山烈士陵园建于2013年10月,共安葬49名烈士和5名无名烈士,他们当中既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福建剿匪、闽中游击战等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英雄,也有在和平年代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危不惧的勇士。烈士陵园已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该山距市区仅11公里,有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
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
该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甚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
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 。
一、民间传说在东晋时期,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两条河的岸边栽满了繁缛的桃树,春天起风的时候就会有接连不断的桃叶轻浮水面,被风吹得四处飘零,撑船的艄公望那满河浮泛的桃叶,笑谓之桃叶渡。
二、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扩展资料
今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南京浦口另有一个同名的桃叶渡,浦口东门桃叶渡是南京江北长江边东门桃叶山下的一个古渡口,也称“晋王渡”,和东门“宣化古渡”、东门“大码头渡”同属南京浦口东门三大古渡。桃叶渡地点在南京长江大桥桥北的东门桃叶山下。
南京秦淮河的桃叶渡与杭州西湖的断桥和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一样,且更具浪漫色彩,由此也引申演绎出了无数浪漫的传说和催人泪下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桃叶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