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诔(芙蓉女儿诔共用了多少典故)

诔(芙蓉女儿诔共用了多少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27 03:41 浏览:1 次

1.芙蓉女儿诔共用了多少典故

应该是29个吧(你最好数一遍我下列所列举的)

分别是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这两句用了许多《楚辞》里的词语,大半都寄托着作者的爱憎。如“鹰鸷”用《离骚》的“鸷鸟(猛禽,鹰属)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圆)之能周(相合)兮,夫孰(怎能)异道而相安?);

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镜分鸾影,愁开麝月之奁

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引用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楼空鳷鹊,从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五丝之缕、蒹葭、怨笛、金斗御香未熨、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诮;

汝南斑斑泪血,洒向西风(《乐府诗集》有《碧玉歌》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汝南、碧玉与石崇、绿珠同时并用,始于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梓泽馀衷(《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有别馆在河阳的金谷,一名梓泽)

李长吉被诏而为记、

汗漫(古代传说:有个叫卢敖的碰到名叫若士的仙人,向他请教,若士用“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绝了他的请求(见《淮南子·道应训)。汗漫是一个拟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见的意思。九垓,即九天。夭阏(yān)——亦作“夭遏”,阻挡。)

弄玉吹笙(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与萧史,萧善吹箫,能作凤鸣,后引来凤凰,夫妻随凤化仙飞去)

嵩岳之妃(指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临朝时,“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可知灵妃也是善于吹笙的。)

骊山之姥(mǔ)(《汉书·律历志》中说殷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才艺出众,所以传闻后世。到了唐宋以后,就传为女仙,并尊称为“姥”或“老母”。又《搜神记》中说有个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起舞来。所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的诗句。这里可能是兼用两事。)

“龟呈”句——古代传说,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背着文书来献给他(见《尚书·洪范》汉代孔安国传)。又传说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龙背了图来献,洛水中的乌龟背了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见《汉书·五行志》正义引刘向说)。

“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

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

好了,大概就是这么多了。朋友看在我打那么多字,又是第一个回答的份上采纳吧。感谢同时也很高兴能帮到你,希望你读《红楼梦》可以读出你想要的东西。

2.芙蓉女儿诔共用了多少典故

应该是29个吧(你最好数一遍我下列所列举的)

分别是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这两句用了许多《楚辞》里的词语,大半都寄托着作者的爱憎。如“鹰鸷”用《离骚》的“鸷鸟(猛禽,鹰属)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圆)之能周(相合)兮,夫孰(怎能)异道而相安?);

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镜分鸾影,愁开麝月之奁

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引用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楼空鳷鹊,从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五丝之缕、蒹葭、怨笛、金斗御香未熨、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诮;

汝南斑斑泪血,洒向西风(《乐府诗集》有《碧玉歌》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汝南、碧玉与石崇、绿珠同时并用,始于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梓泽馀衷(《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有别馆在河阳的金谷,一名梓泽)

李长吉被诏而为记、

汗漫(古代传说:有个叫卢敖的碰到名叫若士的仙人,向他请教,若士用“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绝了他的请求(见《淮南子·道应训)。汗漫是一个拟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见的意思。九垓,即九天。夭阏(yān)——亦作“夭遏”,阻挡。)

弄玉吹笙(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与萧史,萧善吹箫,能作凤鸣,后引来凤凰,夫妻随凤化仙飞去)

嵩岳之妃(指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临朝时,“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可知灵妃也是善于吹笙的。)

骊山之姥(mǔ)(《汉书·律历志》中说殷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才艺出众,所以传闻后世。到了唐宋以后,就传为女仙,并尊称为“姥”或“老母”。又《搜神记》中说有个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起舞来。所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的诗句。这里可能是兼用两事。)

“龟呈”句——古代传说,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背着文书来献给他(见《尚书·洪范》汉代孔安国传)。又传说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龙背了图来献,洛水中的乌龟背了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见《汉书·五行志》正义引刘向说)。

“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

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

好了,大概就是这么多了。朋友看在我打那么多字,又是第一个回答的份上采纳吧。感谢同时也很高兴能帮到你,希望你读《红楼梦》可以读出你想要的东西。

3.“如草之兰,如玉之堇

“如草之兰,如玉之堇。匪曰熏琢,成此芳绚。”出自《大藏经》之《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 》。

典故

《大藏经》中收有南朝宋慧琳的《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一文,该文系纪念竺道生法师生平之作。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日,道生法师卒于庐山后,笔者为表示哀悼,写出了《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这篇叙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在文中,作者称竺道生法师“如草之兰,如玉之瑾, 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其意即其就像兰草、瑾玉一样,不要说什么熏香雕刻了,自然成就了它们芳香与绚烂。

《大藏经》之《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 》是南朝释慧琳叙述道生法师生平所写。

竺道生法师本姓魏,徐州人,自幼聪颖。道生既天资聪慧,思睡敏捷,十五岁便开始登座讲法,解经析义,能言善辩,甚而当时的一些著名的僧人和上大夫,也不能不在他面前感到思虑枯竭,言辞匮乏,从而甘拜下风。加之,道生性情静穆而刚烈,又脾气随和,喜奖掖他人,所以声望日益提高。但一个人太卓异突出,易为人所嫉;性格太刚正,亦难为人所容。道生法师的一些学说被佛教界一些拘守教条的人士指斥为邪说、异端,以致被遗出南京。作者拟《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一文,即为之表达鸣不平之意。

4.帮我解一下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里一句话 在文中的意思、和 出自

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楼空”二句——《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鳷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名,这里指华丽的楼阁。与“七夕之针”连在一起,可能由李贺《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联想而来,但鳷鹊与鹊不是同一种鸟。

28、带断鸳鸯——比喻情人分离。可能用唐人张祜诗:“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29、五丝之缕——指七夕所结之“彩缕”。

又王嘉《拾遗记》:“因祗之国,其人善织,以五色丝内于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晴雯工织,用此亦合。

5.恩威并施的典故

恩德武威同时并用,是古来将帅、君王所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百战奇法·爱战》云:“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孙子兵法·地形篇》云:“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武认为,统御部卒,必须用恩威并施之谋。“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当初李渊任隋朝官员镇守太原时,与李靖有矛盾,李渊准备起兵反隋时,李靖曾想告发他。后来,李渊占领长安捉住了李靖,差点把他杀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见李渊与李靖之间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渊令李靖征讨萧铣,李靖初战有功,李渊不计前嫌,论功行赏,使李靖深为感动。后来李靖在战争中又有失利,李渊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要将他处斩,这时,又有人为之求情,李渊又放了他一马,使李靖对李渊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决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锐大败开州(今四川开县)蛮族首领冉肇则,俘5000多人,乘胜收复开州、通州,为李渊夺取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典故2: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运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领兵声讨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带),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一带的军民倚仗地势险阻,一直不服蜀汉统治,我们现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们离开之后,他们还是会叛变,所以,我们不如攻心为上,以心战治之。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当年5月份渡泸水(今云南保山县西北),擒拿了孟获,为了彻底征服孟获的心,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阵的方略摆给孟获看,孟获不以为然,说初次与诸葛亮打交道,不明虚实,只要像这样的阵势,我肯定能取胜,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孟获不久又领兵来战,又战败而归,被诸葛亮俘住,就这样擒了放,放了擒,连续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获时,他却不肯离去,说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获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领召集起来,宣布南中各地继续为他们管辖,蜀军不设官,不留兵,并将随军的衣物、粮草捐献给了当地官兵,以补偿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得到了南中军民的拥护。从此,夷汉相安无事。

6.《氓》中的典故有哪些

典故一:抱布贸丝

春秋·佚名《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成语典故的由来

【释义】布:古时布币。原指一男子买丝布来求婚,后泛指男子接近女子的行为。也指商业行为。

【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卫风·氓》。

淇姑是春秋时卫国域内淇水边的一位姑娘,她美丽、大方、勤劳、朴实。她以养蚕为生,每到季节时令时,有许多商人渡过淇水来做蚕丝生意。

一天,一个年轻商人赶着马车,停在不远处,看淇姑漂丝。

淇姑在门前竹架上晾丝,那青年人从车上抱下几匹细麻布,走到淇姑跟前,笑眯眯地说:“美丽的妹妹,我愿意用一匹布来换你的一绞丝。”

淇姑心里想:一匹细麻布可以换五绞丝。就说:“一匹布换一绞丝,你太亏了。”

青年商人说:“我车上有50匹布,一半拿来换你的丝,一半留下来,作为聘礼,我要娶你这个淇水边最美丽的姑娘作妻子。”

淇姑起先没答应,可是这个青年每天一早就涉水来见淇姑,淇姑心软了,说:“等农事忙过后,秋雁南飞的时候,你再来接我吧。”

秋天到了,淇姑在淇河的这边,眼望淇河的那边,望穿秋水,苦盼意中人的到来。

树叶发黄了,人却没有来。直到寒霜萧萧的一个早晨,青年商人终于来临,他对淇姑说:“我生意太忙,误了约期,你别见怪。”

自古以来,商人重利轻别离,他的心意只在生意上而不在淇姑身上,这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三年过后,喜新厌旧的丈夫说是到郑国去做买卖,从此一去不返。伤心的淇姑,坐在马车里,涉水回老家。她望着汤汤的淇水,唱起悲歌:“氓(男子)之嗤嗤,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典故二:夙兴夜寐sùxīngyèmèi: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典故三: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典故四:载笑载言。

7.王凤的轶事典故

元后传(选自《汉书》)

上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为纤介。共王之来朝也,天子留,不遣归国。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它,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蚀,凤因言:“日蚀,阴盛之象,为非常异。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籓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之国。”上不得已于凤而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决。

京兆尹王章素刚直敢言,以为凤建遣共王之国非是,乃奏封事言日蚀之咎矣。天子召见章,延问以事,章对曰:“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今闻大将军猥归日蚀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蚀,阴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愍之。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况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

章曰自凤之白罢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闻章言,天子感寤,纳之,谓章曰:“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稷计!且唯贤知贤,君试为朕求可以自辅者。”于是章奏封事,荐中山孝王舅琅邪太守冯野王“先帝时历二卿,忠信质直,知谋有余。野王以王舅出,以贤复人,明圣主乐进贤也。”上自为太子时数闻野王先帝名卿,声誉出凤远甚,方倚欲以代凤。

初,章每召见,上辄辟左右。时太后从弟长乐卫尉弘子侍中音独侧听,具知章言,以语凤。凤闻之,称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谢上曰:“臣材驽愚戆,得以外属兄弟七人封为列侯,宗族蒙恩,赏赐无量。辅政出入七年,国家委任臣凤,所言辄听,荐士常用。无一功善,阴阳不调,灾异数见,咎在臣凤奉职无状,此臣一当退也。《五经》传记,师所诵说,咸以日蚀之咎在于大臣非其人,《易》曰‘折其右肱’,此臣二当退也。河平以来,臣久病连年,数出在外,旷职素餐,此臣三当退也。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诛废,臣犹自知当远流放,又重自念,兄弟宗族所蒙不测,当杀身靡骨死辇毂下,不当以无益之故有离寝门之心,诚岁余以来,所苦加侵,日日益甚,不胜大愿,愿乞骸骨,归自治养,冀赖陛下神灵,未埋发齿,期月之间,幸得瘳愈,复望帷幄,不然,必置沟壑。臣以非材见私,天下知臣受恩深也;以病得全骸骨归,天下知臣被恩见哀,重巍巍也。进退于国为厚,万无纤介之议。唯陛下哀怜!”其辞指甚哀,太后闻之为垂涕,不御食。

上少而亲倚凤,弗忍废,乃报凤曰:“朕秉事不明,政事多阙,故天变娄臻,咸在朕躬。将军乃深引过自予,欲乞骸骨而退,则朕将何向焉!《书》不云乎?‘公毋困我’。务专精神,安心自持,期于亟廖,称朕意焉。”于是凤起视事。上使尚书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补吏,而私荐之,欲令在朝阿附诸侯;又知张美人体御至尊,而妄称引羌胡杀子荡肠,非所宜言。”遂下章吏。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章死狱中,妻子徙合浦。

8.古代诗词中挟纩一词有何典故

挟纩,汉语词语,意思是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典源

《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

「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晋·杜预注:「纩,绵也。言说以忘寒。」

释义

披着绵衣

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杜预 注:"纩,绵也。言说(悦)以忘寒。"

示例 :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沾恩抚循,寒士挟纩。"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纩,组练三千。"

清 秋瑾 《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纩。"

折叠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示例: 阴飔一动,虽当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挟纩意。--明·宋濂 《看松庵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馀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

诔的典故

相关推荐:
  • 五魁首典故(酒令中的五魁首是否有什么典故)
  • 天赐横财典故(天赐麒麟送终是什么意思)
  • 典故谜的字谜(字谜的历史典故)
  • 萦的历史典故(古代诗词中提萦一词有何典故)
  • 竹枝典故(关于竹子的典故)
上一篇:假如开头这一篇作文600字(假如假如) 下一篇:2022樊洪的忧伤抖音说说(总是回头怎么能到达远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连环计的典故(貂婵巧使连环计的故事)
什么是对的门,是不是不够爱
终身典故(求名人终身奋斗的故事)
含祖(关于祖先的故事)
写琴的典故(有哪些关于「琴」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