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杭州,乃三吴都会,重湖烟柳,市肆繁华,人文荟萃。
柳永作《望海潮》一阕赞美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此词既出,便不胫而走,据《鹤林玉露》载,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不由得起了渡江南侵的念头。
公元一一六一年,完颜亮派人潜入杭州画了一张西湖图,带回金国后制成一扇屏风,仍觉不过瘾,又在画中添上自己策马立于吴山山机的画像,并题词其上,诗中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
完颜亮
《南征至维扬望江东》: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吴山在宝鸡,处在秦岭和陇山的合围之中,位居群山之首,是中国五镇山中的西镇名山。
又名“吴岳”,亦名“岳山”,山势巍峨,五峰挺秀。130多通石碑,记载着几千年来历代帝王将相祭祀礼拜的历史。
这是因为它与一位非同一般的历史人物--吴太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说远在禹夏之际,周太王古公亶父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由一个游牧民族发展为农业先进部落,率领部族从彬地即今天的旬邑、长武、彬县一带,循着漆水和沮水,翻越梁山,迁居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平原地带,安邦定国。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为长子,仲雍为次子,季历为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灵利,相貌奇伟,很有王者风范。
古公亶父从周人的长远发展着想,拟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这是因为季历的妻子太妊是姜姓部落头人的女儿。联姻可以达到政治联合。
政治联合对于具有雄心但又弱小的周人来说何其重要。深谋远虑的古公虽是如此打算,但又怕引起纠纷。
按当时的授权规定,长子太伯顺理成章当继承王位。古公却要打破这个规距,显然是逆风而上,困难重重。
这让他左右为难。太伯看见父王愁眉不展,善于洞察秋毫的他,很快就知道了父王的心事,当即和二弟仲雍相商后,就以给父王进山采药为由,奔到离岐山不远(100多公里)的吴山避居,作出非常明智的决定。
季历在大哥ֻ二哥毅然出走的情况下,只好接受王位。后来,古公去世,太伯、仲雍奔丧,季历定要将王位还给太伯。
而作为具有合法身份继承王位的吴太伯,这回把自己和三弟季历相比较,当是自愧不如,便不心生嫉恨,也不怨天忧人,自己不行就是不行,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当即力断,回避退让,相偕二弟再回吴山。
季历不愿委屈大哥,追到吴山执手恭让王位。太伯无奈,只好与二弟带着族人南迁,在江苏无锡一带建立了吴国。
在陕西陇县西南,与宝鸡市境交界处。又名岳山、吴岳、汧山、西镇山。
《尔雅.释山》以为五岳之一;《史记.封禅书》分吴岳、岳山为二山;两《汉志》谓吴山即汧山;隋唐后志则别有汧山、吴山。盖因冈峦绵亘,延及其南,故一山两名,均属太岳山脉。
今山有十七峰,皆高峻清秀,有雷神洞、笔架山诸胜。《元和郡县志.汧源县》:“[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秦都咸阳,以为西岳,今为国之西镇山。
《国语》谓之西吴。”吴山座落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境内,山峰挺拔俊秀。
它由五个各成体系又互相接连的山峦(即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望辇峰、笔架峰)组成,既有西岳华山之险,又有桂林山峰之秀,实在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名山。相传,它原来的名子不叫吴山,而叫岍山。
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娶大将长孙无忌的妹妹为妻。长孙无忌的老家在宝鸡县香泉公社的孙家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封长孙娘娘为皇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恩爱无比,共理国事,使唐朝逐渐强盛起来。
有一年,长孙皇后患奶疮,流血流脓,久治不愈。京师长安所有的名医都看遍了,不但看不好,反而越来越厉害,脓血气味臭不可闻。
太宗皇帝十分心焦,却毫无办法。长孙皇后见自己久病不愈,不但无法为太宗分忧,反而使太宗常伴床榻,恐误国事,就推说自己思乡心切,要回乡省亲。
唐太宗见她病成这样,没有答应,皇后又说自己要到民间去寻求偏方治疮。唐太宗明知去也无益,但为了不使皇后对生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只好让她多带几名随从官员前去。
时值盛夏,轿子出城后,皇后隔窗望见山河美景,顿觉心清气爽,就催轿子快行,可是那帮轿夫怎么也走不快,细看时轿夫们已汗流浃背,一个个捂着鼻子,随从官员、太监、宫娥彩女也都远远地跟在后边。他顿时气上心来,正耍斥责他们,仔细一想,也难怪, 自己一身腥臭气味,定是熏得人家这样。
于是她命停下轿子,摘了霞披风冠,脱去锦罗绣衣,交给差官,叫他们全都回去。这帮差官吓得爬在地上捣蒜似的磕头求饶,但当她们弄楚皇后确是实意,犹如脱缰野马似的抬上空轿一溜风地回长安去了。
从此,皇后独身一人,晓行夜宿,艰难地行进在关中古道上。饥了,吃的是农民的粑粑馍,渴了,喝的是山泉水。
一天傍晚,长孙皇后行至一个偏僻的山沟,正愁无处歇息,却见前边林荫深处有座庙院,近前见是座华佗庙,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庙内整洁清静,蜡烛高燃,华佗塑像端坐供台,香炉内几炷香还冒着清烟。皇后忙点上一炷香,跪地祈祷, 口中念念有词道: “都说你是位神医,最能替人解除病痛,不知能治好我的奶疮么?”言毕又摇摇头,叹息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参拜毕,自觉困倦,便就地和衣而睡。不知过了多久,只见一个人跪伏在地, 口称有罪,皇后慌忙坐起问道: “你是何人,身犯何罪?”那人道: “臣民华佗,不知皇后驾到,有失远迎,故而前来请罪问安。”
皇后听说是华佗,连忙说;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华佗起身站立一旁。
皇后道: “既是神医到了,请救我一命,恩同再造,永生难忘。”华佗道; “臣民此番前来正是此意。
皇后不必多虑,此疮并不难治,只需十年陈黄酒洗浴便会好的。”她刚要问到何处去找时,华佗道; “此番西去,定能找到。
皇后保重,臣民告辞了。”说完作了一揖,便。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作者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全文(节选)如下: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如下: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扩展资料: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揭示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1、闲来垂钓碧溪上:暗用“姜太公钓鱼”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2、忽复乘舟梦日边:暗用伊尹的典故,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
《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这首诗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原创] 秋江花月夜
隐隐吴山拍浪声,秋江滟滟入秋城。凉风不尽吹江水,吹破江云山气横。
江底流沙江上雪,旗亭宴火烧不夜。旗下花灯绕长街,花里行人长明灭。
一片潮推江际开,一霎清辉洒楼台。一时花曳天上下,大家齐看海月来。
谁移火树冰轮上,谁动彩船明镜里。谁向凝霜思故乡?谁对沧海珠有泪?
年年南国风物换,岁岁江城共此时。年年望月思绪异,岁岁江吟只几诗?
千古悲欢多相似,千秋圆缺今又是。可惜江城无故人,可怜南国旧花市。
此时客于何处宿,可有烟花传海窟?彼岸明月可关情?能照江东来时路?
此际商女厌琵琶,银槽寂寞溅珠花。却向吴山深深望,不语山外是奴家。
此地更有凄凉人,飘零卖花在风尘。夜半犹说归去早,怕载残花还愁门。
拈花夫人亦颦愁,催问卷帘儿玉漏。使君送花不回家,留侬独自与花瘦。
天涯沦落岂遗余,中宵孤酒赋闲居。茫然花落秋江月,怆然逝者如斯夫。
渐渐江城花雨小,渐渐行人花里少。一泓秋水明月高,多少幽人月下老!
劝侬独自莫贪杯,买儿残花可以归。请奴琵琶再一曲,下楼与君各怆悲。
出门遍地花狼籍,潮退吴山失消息。秋城幽幽送秋江,琵琶渐远楼月闭。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吴江县的演变 吴江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闰八月设县,由五代吴越王钱镠奏请朝廷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因以今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下游水网为源头的吴淞江,在晋唐时属吴县,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县境东西180里,南北150里。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例升为州,县治改为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县改州为县,州治改为县治。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赋重事繁,奏请朝廷升州分县。雍正四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两县以河为界。北自瓜泾港西口入七里港、书院河、西塘河往东过大通桥,入水小东门(今人民医院)河入往西到松陵饭店门前、三角井、出西门入城河往南,入吴家港、行船路,由八坼大浦港入运河,到平望镇进安德桥往西,穿莺脰湖,入烂溪塘一直到浙江桐乡乌镇北栅。界线以西为震泽县,以东为吴江县。两县同城而治,吴江县衙在今市政府大院,震泽县衙在今吴都大酒店以东。明国元年(1912年),两县复合为吴江县。
宝鸡市金陵桥的由来,出自金陵河。
金陵河西岸台地上,台地高出水面约20米;东西隔河与贾村原对峙。金陵河泮西岸便是新石器时代的著名仰韶文化宝鸡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金陵河东岸蟠龙塬。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历史久远,文化典故没有记载;蟠龙塬乃始于姜炎文化传说,女娲造人中的一部分---乌龙救母。由于金陵河地处黄土高原,水很金贵,有乌龙显灵,所以当地人一直称之谓金灵河。
民国初年撤凤翔府改宝鸡市时,地图正式造册时,江浙人把陕西当地口音误听做金陵河了。 金陵河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宝鸡北部陇山山区,自北向南流经陇县、千阳、陈仓、金台等区县,于宝鸡市区汇入渭河。
金陵河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从陇山南麓出发,一路欢歌,滋润着两岸沃野,给西北重镇——宝鸡,带来水的灵气。 从宝鸡地图上看,金陵河像把扫帚,与渭河成45度夹角,从西北方向而来。
金陵河入渭口到县功镇,地图上只标明“金陵河”。县功,历史上在新莽时期曾设扶亭县,现在是千山脚下的一个大镇,人口有5万。
金陵河在县功镇以上支流多如蛛网,像似扫帚的头部。有司川河、北川河、庙川河等等。
北川河最长,水量亦大,应该是正源。从地图上看,源头在陇山南麓赵家山、郑家沟一带。
沿县功到陇县八渡的公路向西北方向而行,上王乡一带是有名的优质苹果产区,苹果富民、富村是这里的口号,也是现实。靠苹果致富,家中盖起了楼房的农户不少。
河谷地带,山坡的台地上,几乎全是苹果树。远远望去,苹果树上结满了白白的袋子,那是果农为生产优质苹果而套的袋子。
沿河两岸,有不少樱桃园,园里的樱桃果红红的、黄黄的缀满了枝头。今年的樱桃价很好,城里每市斤10多元钱,果园批发也得6—7元。
果园的主人们看着果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新街镇,传说是唐代长孙皇后的家乡。
郑家沟的老庄村一带,就是金陵河的源头。老庄村海拔1100多米,村北一条不很高的山梁是分水岭,岭南之水进入金陵河流域入渭河。
岭北的水进入大蒿地河,入八渡河,汇入千河再入渭河。初夏时节,河源地带山坡台田上的小麦正在抽穗杨花,油菜已经结荚,与山外小麦已腊黄,油菜正进入收获期相比,气候至少晚了半个多月。
河源地带的山头上长满了灌木,山头还算翠绿。源头第一村老庄九组——仁花村,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名。
十几户人家,沿河两岸的山坡而居,清一色的坯房子,低矮中散发着一股股泥土的清香。村子周围的树木很多,也比较粗大,把整个村庄掩映在绿色的荫凉之中,杨树粗大的主干和树冠形成一把把巨大的伞,为村庄遮阳挡风。
核桃树,绿色长条的核桃花坠满地面,树枝上,核桃已长手指大的青果。洋槐树上的白花,还在作着最后的绽放。
走遍全村,未见一棵绒花树,一位40多岁的村民告诉我们,从他小时候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过绒花树,但村里人坚信,过去是有绒花树的,而且很多很多,不知什么原因,绒花树没有了,以树命名的村子还在,全村人守望着那理想中的绒花树,守望着美好。 北川河——金陵河的上游源头段的村中穿过,除了下雨河里有些水外,其它时间是干涸的,见不到水。
穿村而过的一条宽2米左右的河沟,河床干干的,没有一点水,连点湿润的土都难以看见,村民的鸡散放在河床中悠闲的觅食。河床两旁大村下,黄牛们趴在树荫下乘着凉,嘴里咀嚼着,嘴边沾着雪白的白沫。
问及村中的孩童,这条河叫什么河,孩童笑而不语,急忙跑去问干活的年轻父母,父母也不知道,只知道这条河总是干的,只有发大水(洪水)时才见水。一位老者指着刚刚修起,还未清除涵洞内支撑物的小桥涵说:这是前些年发大水冲掉原来的小桥,今年重建的。
遇雨有水,遇大雨发(洪)水,无雨没有水(流),村民生活用水都没有解决。真希望这条河能清水长流,那我们的山村将会更美。
村民的眼神里,透着几份无奈,也充满了希望。郑家沟,守望湿地 离开绒花树村下行不到500米,河床渐渐宽了起来,最宽处有200来米,河床里草多了起来,草很茂密,有些草有半尺来高。
草有开着小黄花的,花朵不大,密密匝匝,翠绿中的黄花,十分好看。有水的地方,鱼腥草长得很茂盛,还有水蓁菜。
一片片绿草滩中,有尺余宽的一绺绺,长的格外绿,也比其它草高了许多,壮了许多,豁开草丛一瞧,草根处是湿润的泥土,泥土上浸着水,脚踩上去,滑滑的,原来是水滋润了草,才有这绺草的壮美。草地的滩心上是一片杨树林,一群秦川牛悠闲的吃着草,一头枣红色的母牛,正给小牛犊喂奶。
小牛吃足了奶,趴在草地上怯生生看着我们进入它们的领地。草滩上,不时有走直径尺余的小坑,一汪汪清水,在绿草中像眨巴的眼睛,水坑的周围又是一片翠绿的青草。
沿草地下行百余米,有两处清泉,泉水不深,但很清澈,这是源头看见的唯一的泉水。两股泉水相会,形成了不太大的水流,这就是金陵河源头之水。
这水行不到百米,又渗入河床中,河床向下还是一片干涸。 一座单孔石拱桥,把在河左岸的郑家沟村与公路连接起来,也与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
位于陇山南麓的郑永沟村,村子建在山坡上,山坡植被很好,大片的林子护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