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陈藩,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人,汝南就是今天的河南驻马店一代。这个人是大大的有名。后汉书里有传,官做到了太傅,封高阳乡侯。也就是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主要领导这一级。这个人在政治上很有作为,这里先按下不表,我们主要是要讲他的为人。《世说新语》里说他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读书人能够得到如此评价的人寥寥无几,用现在的话就叫做道德行为的典范,很是不平常。
再说徐儒。徐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后汉书》说他:“少学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家贫务农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时称“南州高士。”中国历史上的高士都几乎是这个样子:学问大是肯定的,关键要“公府征辟皆不就”,这样才能是名声远播。不过真的谁来喊都不去,也不可能。诸葛亮不就是把自己卖了个好价钱吗?徐儒虽然是个高士,史上也未见有三分天下的功绩,让他青史留名的还是陈蕃。作为尚书被贬的陈蕃一到豫章,首先“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其求才急迫之心可见一斑。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简直就是一分钟都等不了的样子。朝廷重臣如此对待一介徒有虚名的文人,正是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
”此陈蕃是指东汉名士陈蕃,陈蕃在京城洛阳犯言直谏得罪了权贵,从而被贬到豫章任太守。豫章住有一名名士——徐穉,字孺子,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但对朝廷的屡次起用,他都予以推辞,如拜其为太原太守,“不就”;朝廷“以安车、元鲡、备礼征之”,仍“不至”。理由是他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章豫,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欲先看之”而后快。陈蕃仍不死心,想聘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徐孺子还是坚辞不就。但由于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经常造访太守府。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
东汉时期的著名大臣陈蕃,字仲举,为人刚正不 阿,当时的太学生们都称赞他“不畏强御陈仲举”。
陈蕃的祖父曾经任过河东太守,然而他的父亲却 难成功名,家道也逐渐败落。当陈蕃十几岁的时候, 家里的仆人已经所剩无几。
像整理书房、打扫庭院这 样的杂务也没有仆人可以差遣。 陈蕃在家里自己住一间房,屋外有一个挺宽阔的 庭院,长了一些花草。
少年陈蕃整日用心读书,居室 里的书卷堆放得一片狼藉,庭院中长满了杂草,花丼 也都枯萎了,但他却并不在意。 一天,陈蕃父亲的一个朋友薛勤来访,恰好父亲 出去了,陈蕃就把客人带到自己住的房间。
薛勤见到 屋内杂乱不堪,庭院中一片狼藉,便责怪他说:“你 这孩子,在家里闲着怎么不把屋子和庭院都打扫干 净,这么脏乱的地方如何接待客人?” 陈蕃微笑着,充满豪气地说:“大丈夫应当志扫天下,怎么顾及清扫庭院和屋子这样的琐事呢? ”薛 勤见他年纪还小,居然说话口气这么大,心知他志向 远大,不禁感慨万分,颇为叹服。 果然,若干年后,陈蕃被举为孝廉,而后又做了 郎中令。
汉桓帝时,他官拜太尉;汉灵帝时,他出任 太傅,与李膺等人一同计划剿灭在朝廷中为所欲为的 宦官集团,后来计划暴露而以失败告终,陈蕃也死于 宦官的手里,但是他却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年少时许 下的“扫除天下”的愿望。
我直接复制吧。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徐孺下陈蕃之榻”是名篇《滕王阁序》的一句。由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写,原篇曾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说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注释: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杰:俊杰,豪杰。
灵:灵秀。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扩展资料:
此陈蕃是指东汉名士陈蕃,陈蕃在京城洛阳犯言直谏得罪了权贵,从而被贬到豫章任太守。豫章住有一名名士——徐穉,字孺子,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
但对朝廷的屡次起用,他都予以推辞,如拜其为太原太守,“不就”;朝廷“以安车、元鲡、备礼征之”,仍“不至”。
理由是他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豫章,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欲先看之”而后快。陈蕃仍不死心,想聘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徐孺子还是坚辞不就。
但由于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经常造访太守府。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母忧弃官。州辟别驾从事,复弃去。
公 陈蕃画像府举方正,不就。徵拜议郎,再迁乐安太守,以忤梁冀,左转修武令,迁尚书,出为豫章太守。
徵拜尚书令,迁大鸿胪,坐救李云免。复徵拜议郎,迁光禄勋,免。
徵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代杨秉为太尉,坐救李膺等免。窦后临朝,以为太傅,录尚书事。
建宁初,与窦武等谋诛宦官,事泄,为曹节等矫诏反杀,年七十余。《后汉书》评价陈蕃,说他“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故道远而弥厉”,并且认为“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闲,数公之力也”,陈蕃就算一位。
关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后汉书》、《汝南先贤传》等所有记载了该情节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后汉书》中的记载是“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该句应来自清朝刘蓉的《习惯说》: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室有洼,径尺。
。即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
徐孺就是陈蕃最尊敬的学者朋友。
当初,陈蕃还在做豫章太守时,就请过徐孺出来做事。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招待宾客,然而,只有对徐孺例外。
他每次请徐孺过来,两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为此,陈蕃特意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卧榻,让他留下过夜。
等徐孺一走,陈蕃就把卧榻悬挂起来,直到徐孺再来,他才放下来。陈蕃在汉顺帝即位时,因太尉李固的举荐而走上仕途,因此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在做尚书令时就力荐天下名士。
这些人包括南昌人徐孺、平陵人韦著、汝南人袁闳、阳翟人李昙、安阳人魏桓等。但他所荐之人因不愿给昏君为臣,一个也没有出来做官,可惜了陈蕃的一片苦心。
典故:此陈蕃是指东汉名士陈蕃,陈蕃在京城洛阳犯言直谏得罪了权贵,从而被贬到豫章任太守。
豫章住有一名名士——徐穉,字孺子,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但对朝廷的屡次起用,他都予以推辞,如拜其为太原太守,“不就”;朝廷“以安车、元鲡、备礼征之”,仍“不至”。
理由是他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豫章,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欲先看之”而后快。
陈蕃仍不死心,想聘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徐孺子还是坚辞不就。但由于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经常造访太守府。
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
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
原文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译文: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
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汇集了东南地区的青年才俊。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杰出的朋友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此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
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竞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扩展资料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瞳,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芜秽:杂乱无章。
尝:曾经。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2.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及翻译: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