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笨蛋都带有歧视的含义在里面,相对于用于智力不高或是智力有一些低的人身上。
琪露诺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笨蛋的形象
有时叫别人做事,但此人没做好,生气了就会冒出“笨蛋”这词。
笨蛋和傻瓜是近义词,但它比傻瓜的程度深。
今天的“笨蛋”一词是个语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语,一个人被别人骂作“笨蛋”,一定会勃然大怒。在某种程度上,“笨蛋”等同于白痴,都是指智商极其低下的人。
不过在古代,称呼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这个字甚至还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
《说文解字》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徐锴进
一步解释道:“笨,竹白也。”《广雅·释草》解释得更加详细:“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综合以上注
释,可见“笨”是竹子的里层,是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薄又白,可作造纸的原材料。东汉蔡伦造纸,最早的原材料非常简陋,有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后来的人才使用“竹白”当作原材料。因为史书要在用“竹白”造的纸上书写,因此后人就把史书称为“竹白”,即“笨”。
“笨”的这一原始语义到了魏晋时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晋书·羊曼传》记载,有四位大臣通过评比,选出了当时的“四伯”:大鸿胪江泉把能吃的人定义为 “谷伯”,豫章太守史畴把“大肥”的人定义为“笨伯”,散骑郎张嶷把狡妄之徒定义为“猾伯”,羊聃则把狼戾之徒定义为“琐伯”。这是比附上古时期的“四凶”。其中“大肥”是指身体肥大,行动不灵巧,这类人被称作“笨伯”,可见此时的“笨”已经转义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没有和智商低下联系在一起。
到了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的
门人向他请教天下的恶人都有哪些种类,葛洪列举了“悖人”、“逆人”、“虐人”等数十种恶人的种类,其中说:“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
在葛洪看来,笨人是指那种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懂得善恶得失的人。这种人当然是愚蠢的人。直到这时,“笨”才和智商挂起钩来。
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山东人谓粗鲁人曰体汉,体与笨同。”“体”在古代和身体的“体”字(繁体字)是两个字,意思是“劣”,又指粗笨。笨汉当然智力低下,可见民间俗语已经把“笨”的意思定型了,以至慢慢和“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词。
二百五的来历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二百伍
苏北地方推牌九,称四点的长二叫二板。某庄家在天门、横门皆摊牌之后,先摊一张,是长二,他高叫"二板",第二张牌如是五点就统吃,他一面叫喊"五",一面亮牌,结果是一张"么五",合起来是个撇拾,统配。周围人取笑他,叫他"二板五",常熟音误,以为是"二百五"。有人把行事傻里傻气、莽莽撞撞的人,称为二百五。旧时一千钱为一吊,五百为半吊,再打对折为二百伍。常熟方言对人际关系弄不清,憨兮兮的叫打折头,或叫勿实足。而半吊子则因"吊"与"刁"音近而指有点刁兮兮的人,真是越缠越远了。
北方人所谓"二百五",上海人所谓"十三点",在无锡则意似"开盖""开盖货",或称为"着三不着两"(参见杨绛《将饮茶》)。
白痴这个词,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文革期间。
第一个享有白痴资格的人。。。大家也应该认识,他就是陈景润。
说到陈景润大师,还真是对得起白痴2字。
事迹如下。
从小学到高中他除了数学成绩以外,及格是难得的,良好是稀有的,优秀是没门的。
据说此人0分记录丝毫不差“机器猫”里的“野比康夫”,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业之后当上中学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太差,惨遭下岗。(注意当时是吃“大锅饭”的)
这绝对是当时绝对难得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名正式的下岗人员。
由于为了学习英语而买了个收音机,在文革期间光荣加入反革命行列。
加入反革命行列后,继续他一贯的风格,当街示众时只有他是抬头挺胸收腹,没弯腰含胸驼背!(看风景呢。。。)
下面是正题,白痴一词的真正起因是挂牌子的方式。
陈景润挂牌子都是向后的,只有吃饭的时候转到前面来当“饭桌”,吃完饭再转回去。。。
由此,陈景润的牌子上多了两个字-“白痴”。。。
但是此人的白痴人生这才刚刚开始。
印度一个富人家有个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就让这个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也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惹得一个叫查图尔的学生(此人擅长死记硬背、讨好老师、院长)很妒忌。
兰彻有两个室友莱俱(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和法涵(热爱摄影,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三人关系很好。
某天他们三个意外混进了院长大女儿的婚礼上,兰彻认识了院长的小女儿琵亚(职业:医生),还批评琵亚的男朋友是个守财奴。
大学里有个学生想要制造直升飞机,但是屡次不成功,好几年都毕不了业,兰彻决定暗地里帮他改良,成功的当天直升机带着摄像头到处飞,飞到那个学生的宿舍,发现那人上吊自杀了。
莱俱家里很穷,学习上的不如意让他想要远离兰彻,但是某天莱俱爸爸病重,兰彻在琵亚的帮助下把他及时送去医院,莱俱对此很感激。三人又在琵亚的帮助下赶到学校参加了考试。老师说他们迟到不愿意收他们的卷子,兰彻在确定老师并不记得他们名字和学号的情况下,弄乱卷子,趁乱把卷子混进去,三人迅速逃走。
查图尔要演讲,因为地方差异,他不会说那种正宗的语言,于是找人翻译,他死记硬背,兰彻他们偷偷换了他稿子里的词,使查尔图在众人面前出糗。查尔图向兰彻挑战,十年后两人在学校天台相聚,比谁赚钱多。
3个人有一天喝酒喝多了,晚上到院长家门口小便,后来被发现了,院长逼他们退学,后来找到莱俱和法涵,说只要跟兰彻断绝来往就可以放过他们。莱俱左右为难,最后在院长办公室跳楼自杀,后抢救过来,但迟迟不醒,法涵和兰彻想尽办法,如给莱俱妈妈买新的纱丽等,看到莱俱对于钱有反应的时候,兰彻骗莱俱说法涵愿意免费娶莱俱姐姐,结果莱俱竟然醒来了。
为了怕莱俱考试过不了再想不开,兰彻和法涵在琵亚的帮助下溜进院长办公室偷试卷,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兰彻被迫在一个雨夜离开,巧遇琵亚的姐姐要生孩子了,困在路上,于是大家把产妇转移到大学里。
琵亚的弟弟本想当一个作家,但是被院长逼着当工程师,最后跳火车自杀,得知院长要逼走兰彻,琵亚离家出走。
兰彻用手机联系琵亚,琵亚通过电脑指挥他们如何接生,中途停电了,兰彻拿出了他自制的发电机,又用吸尘器和清洁镜头的气囊制造了一个帮助吸婴儿出来的机器,最后顺利接生出一个小男婴,当大家以为是死婴的时候,众人的一句句“一切顺利”,让孩子活过来了。院长对他们释怀了,把院长的院长留下来象征荣誉的钢笔给了兰彻。
兰彻要莱俱摘掉迷信的戒指,自信点去面试,要法涵去当摄影师,两人要求兰彻跟琵亚表白才肯答应。最后三人均如愿。
可惜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彻底消失,十年后查图尔想起天台之约,找到莱俱和法涵,说有兰彻消息,已是著名动物摄影师的法涵不惜装病逼飞机返航,工程师莱俱连裤子都没穿就跑出去与他们会合,最后三人开车把准备结婚的琵亚接走,众人一起去找到了真正的兰彻,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来众人来到一所充满创意的学校,接待他们的是当年在大学打杂的小伙子(是假兰彻寄钱给他,让他到了现在这所学校),查图尔看不起当老师的假兰彻,最后众人团聚,才发现假兰彻除了是老师,还是一名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是查图尔一直想要合作的人,真名叫奉苏克·望杜。
250 出自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源于战国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
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
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
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
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源于推牌九 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
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国外常把这种人称为“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
常理来说,正常的测智商的题库,能达到140的,就已经算是天才了,而据说爱因斯坦的IQ达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说是超天才。又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差,所以,250这个几乎无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来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是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
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山东枣庄、微山、江苏徐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话说“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不用说《尔雅》、《说文》、《康熙字典》不载,即便《辞源》、《辞海》也不见踪迹,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
“半瓶醋”出自元杂剧《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头记》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
何谓“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也叫“半吊子”。其实,《现汉》只说对了一半,且拐了一个“弯儿”。
“二百五”说的是“钱数”,与“半吊子”的关系更密切些。 如同“马大哈”源于马三立的相。
“傻瓜”常被用来责骂老实而不知变通的人,是个词性偏贬义的词。可是,为什么人们把愚笨之人称为“傻瓜”,而不叫“傻菜”“傻果”“傻豆”之类的呢?就“傻瓜”一词的来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做过考证, 他得出结论,“傻瓜”跟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部族姜戎氏有关。
在我国古代, 秦岭地区有一个地方名叫“瓜州”。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述了范宣子与姜戎氏的谈话,其中有一句话:“姜戎氏, 昔秦人追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意思是说, 昔日秦人追赶你们的祖先吾离,一直追赶到了瓜州。
据考证,姜戎氏被赶到瓜州后,人们把聚集在瓜州的姜姓人统称为“瓜子族”。瓜子族人老实勤劳,秉性忠厚。 他们被人雇用后不会偷懒,只知道埋头干活。这样就有好事之人把他们的老实和勤劳称作“傻” 又因为他们是“瓜子族”人,所以就称他们为“傻瓜”。当时这个称呼褒贬未定。
后来清代黎士宏的《仁恕堂笔记》中记载“甘州人谓不慧子日‘瓜子”。至今,甘肃、四川一带的人们,还称不聪明的人为“瓜子”“瓜娃子”。到今天,“傻瓜”的贬义很明确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但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却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源于战国故事
旧中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一说:“这可不许冒充呀!”4个人又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说:“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说法二: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说法三:来自唐朝官职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依仗队伍。在最前面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名,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名,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将他们共称为伍佰,于是单个伍佰就被戏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竿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竿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说法四:源于中国的货币计量单位
以上三则均是传说而已,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来自中国的货币计量单位。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时间长了,民间渐渐用“二百五”(半疯“来形容那些愚蠢、莽撞之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