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哲学家在海边看见一艘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
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正当他深深的沉思时,他觉得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站在蚂蚁窝旁了。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将他们全踩死了。这时,赫耳墨斯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 这故事是说,人不可苛求别人,因为自己也难免犯别人同样的错误。
出自《论语 宪问》:“子曰:以德报怨。”
“以德抱怨”,是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教我们,当别人欺负你时,你就要忍,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试想,这是多么博爱的情操啊!就如同《圣经》里的“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给他。”
但事实上,人们根本就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实际上,孔子的这句“以德报怨”不是单句,全文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来,人们都被断章取义的人给忽悠了几千年!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但我不回手。我要以德报怨,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嗤之以鼻地回答:“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呢?当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就应当以德来回报别人。但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坚决地反击他!报德的对象只能是德而不是怨。”
看!就因为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省略了后面的几句话,严正理深的一句话就被扭曲成无数汉奸、卖国贼至今还在理直气壮地产生的理由。
孔子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人有意地曲解呢?其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封建统治者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报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报怨”了,才会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皇帝残暴,人们要“以德报怨”;地主剥削,人们要“以德报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人们要“以德报怨”;日寇在中国烧杀抢掠奸淫,人们要“以德报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如今,西方强国的文化、宗教、饮食、毒品、性病将中国大地侵染得一塌糊涂,还是要“以德报怨”……
试想,如果孔子的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断章取义,而是按照原意“德来德往,仁来仁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去做——那么,历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论语 宪问》中完整的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自 《论语·宪问》。
历史典故: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有的人非常喜欢抱怨,遇到一丁点儿不如意的事,就抱怨个不停。
好像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似的。 喜欢抱怨的人并不是不善良的人,但他们却常常不受人们的欢迎。
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抱怨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抱怨是什么?抱怨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
它就像是一个被针头扎破的气球一样,只让别人和自己泄气,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抱怨又属人之常情。
生活中那么多的不如意,那么多的不顺心,难道就不许别人说一说心里的苦闷,倒一倒心头的苦水吗? 然而,找人诉说是一会事,抱怨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生活中,抱怨是不可取的。
抱怨之不可取在于;你抱怨,就等于往你自己的鞋子里掺沙子,使之行路更加的艰难。 喜欢抱怨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所有的怀才不遇,是社会对他太不公平,是人们没有对他进行公正的评价。 遇到不如意的事,他要抱怨一番,遇到困难他又要抱怨一番。
喜欢抱怨的人,总能找到借口,为自己的进行开脱。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
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常跟爱抱怨的人在一起,人也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活打不起信心来。
所以人们都恐惧牢骚满腹,喜欢抱怨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向往。从而失去勇气和朋友。
人们总是欣赏那些乐观的人,是欣赏他们面对逆境和困难,表现出的泰然和自信。乐观的人具备了生活所必需的信心、勇气和信仰。
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 跟乐观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觉得生活会美好起来,所有的困难和不幸,都会在你的勇气面前藏匿起它们的身影。
因此,人不要总是在抱怨中生活。 要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不顺心的事,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和挫折。
要学会乐观的处世,乐观的生活,乐观地做人。
以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解释】德:恩惠。
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怨;不能读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近义词】以直抱怨、以理相待、以德报德 【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 【例句】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英译】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成语故事】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 “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以德报怨_
[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释义]
德:恩惠。 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句]
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近义]
不念旧恶 以德报德 报怨以德 隐恶扬善 。
[反义]
刻骨仇恨 孤恩负德 恩将仇报 以德报德 。
【成语】: 以德报怨【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解释】: 德:恩惠。
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举例造句】: 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
★宋·崔鶠《杨嗣复论》【拼音代码】: ydby【近义词】: 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 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的人【英文】: heap coals of fire on somebody's head【故事】: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梁楚之欢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
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
此之谓也。译文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
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
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
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
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
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
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
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
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
《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
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