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湘莲贡品典故(东汉皇帝与吃莲菜莲子之间的典故,传说)

湘莲贡品典故(东汉皇帝与吃莲菜莲子之间的典故,传说)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0 17:32 浏览:4 次

1.东汉皇帝与吃莲菜莲子之间的典故,传说

1.步步生莲华(步步生莲华)

【解释】:语本《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故事,谓 鹿女 每步迹有莲花,后为 梵豫 国王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一叶有一小儿,得千子,为 贤劫 千佛。 南齐 东昏侯 萧宝卷 因以在宫中为其宠妃 潘玉儿 造金莲贴地,令 潘 步其上,称之谓“步步生莲华”。《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东昏侯 〕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粲花妙舌

即“舌灿莲花”

话,是一门艺术。往往一句同样意义的话,在不善言辞的人口里,会粗鄙难懂,但是会说话的人,却能将它讲得清晰风趣、悦耳动听,甚至富含哲理。像这种口出妙语的人,我们通常会赞美他是“口吐莲花”或“舌灿莲花”。

为什么要以莲花来比喻说话的微妙呢?因为,莲花在佛教里象征吉祥,所以,以莲花来形容言辞的美好,是再也恰当不过了。如唐朝张瀛(赠琴棋僧歌)的诗里,就有:“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的盛赞。

“舌灿莲花”的典故源自南北朝高僧佛图澄的一段事迹。在《高僧传》和《晋书·艺术传;佛图澄》里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见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于是,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2.甘桔为奴典故出处,

出自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全诗如下: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翻译的后的意思是:

风度韵致,仪态雍容,看起来并不十分奢侈华丽,

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桔,还是显得逊色几分。

流落江湖,有谁怜?有谁惜?

玉洁的肌肤,冰清的风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谁将这并蒂连理果双双摘下?

恰似那酒醉之后的唐明皇与太真贵妃相拥相依。

居士擘开连理果,情真意切,

两人分享,品尝风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赏析】

这是一首假物咏情词。易安居士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其上片开始先咏物以寄兴。“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写法,起不同凡响的效果。“都”,在此作硕大、华美解,“未甚都”是指银杏作为果类食品,并不以果肉汁多、形体硕大诱人。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补药用。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甘桔”为“奴”典出《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丹阳太守李衡……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桔也’。”桔奴,又称“木奴”,唐·李商隐有“青辞木奴桔,紫见地仙芝”(《陆发荆南始至商洛》)的诗句。词人在此用现成典故与银杏相比,称桔“可为奴”,足见作者对银杏的偏爱。

词人之所以深爱银杏,未必因为它是珍稀贡品,而是睹物伤情,有所触发。“谁怜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两句便作了极好的解答: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这两句是吟物而不拘泥于物,与其说是在写银杏,毋宁说是借双银杏在直接写流落异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词,意在突出一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与不同流合污的民族气节;“未肯枯”则是表示坚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为恶劣环境所屈服;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强之志。

下片首句“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亲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清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该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韩秋白)

3.肃慎的轶事典故

孔子识箭

《国语·鲁语下》则记载有: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主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分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所记的事情是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即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楛矢石砮射中。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到孔子的住处,并问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和箭是有来历的,这鸟从很远的地方来,身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楛矢石砮,先前周武王打败商朝一统天下之后,通告边远的夷蛮各部以当地名优作为贡品朝献,以表示永世臣服。北方肃慎国将楛矢石砮作为贡品。武王要使周王朝的恩惠泽遍天下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楛矢石砮上刻字为肃慎氏之贡矢,分赐给下属异姓诸侯。那时有一种礼规,分赐珍玉给同姓自家人表示亲近,分赐夷蛮的贡品给异姓下属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臣属地位。当时分赐给陈的就是肃慎氏之贡矢,如果惠公派下人去祖庙了解,也许能找到当时的肃慎氏之贡矢。陈惠王派人去查询.果然找到了用金盒子装着的周武王所赐的刻有肃慎氏之贡矢的楛矢石砮。

4.湖南湘莲是什么

“湘莲”,又称寸三莲,古即为朝廷贡品。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它已成为湘潭市的支柱产业,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及欧美。湘潭市的“莲城”美誉也因此名声远扬。据调查,湘潭市湘莲生产面积5万多亩,年产湘莲约6000吨,主要分布在湘潭县花石镇、中路铺等地。去年,截至2004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湘潭县34家湘莲企业共完成湘莲及产品贸易总量达4.5万吨,实现贸易产值5.3亿元。湘莲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清、润肺清心之功。在历史上被称为“贡莲”,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种植历史。

湘莲贡品典故

相关推荐:
  • 栽舅子典故(一斛槟榔的典故是什么)
  • 带予字典故(予字字典里怎么解释呀)
  • 韵字(含有韵字的成语)
  • 贯(贯众的典故)
  • 肉历史典故(红烧肉的历史典故)
上一篇:五年级图片作文森林运动会 下一篇:凄美伤感的句子明明很孤单,却说一个人真好(2022凄美伤感的句子)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关于公正的典故(关于公正的名人小故事)
考状元的典故(穷秀才考状元的故事)
神仙鸡典故(神仙鸡的由来)
卒过河典故(过河拆桥典故)
济南大明湖典故(济南大明湖的传说和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