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泽而渔,一般情况下用来形容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出自《淮南子难一》:“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解释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宋书袁淑传》:“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近义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反义词从长计议、三思而行
典故
《淮南子难一》:“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成语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释义]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语出]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杀鸡取卵 不留余地
[反义] 从长计议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睚式。
[例句]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诛求无已。
[英译]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涣然冰释
【读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拼音代码】hrbs
【释义】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近义词】烟消云散 冰消瓦解 涣若冰消 化为乌有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嫉妒蔺相如的才华,在众人面前诋毁蔺相如,后来蔺相如说了这么一句话 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要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廉颇羞愧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
竭泽而渔、
涸泽而渔、
泽被后世、
温润而泽、
深仁厚泽、
渊渟泽汇、
同袍同泽、
三江七泽、
顺非而泽、
相濡以泽、
尺泽之鲵、
川泽纳污、
遗风余泽、
遗惠余泽、
山吟泽唱、
尊主泽民、
被泽蒙庥、
泽及枯骨、
泽吻磨牙、
以泽量尸、
竭泽焚薮、
膏泽脂香、
岗头泽底、
手泽之遗、
焚林竭泽、
穷山竭泽、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振兵泽旅
~~~~~~~~~~~~~~
尺泽之鲵
【释义】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释义】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释义】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竭泽而渔
【近义】杀鸡取卵、不留余地
【反义】从长计议
【释义】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泽焚薮
【释义】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手泽之遗
【释义】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出处】《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同袍同泽
【释义】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温润而泽
【释义】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出处】《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泽及枯骨
【释义】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用例】圣德之君,~,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被泽蒙庥
【释义】指受恩泽,蒙庇护。
川泽纳污
【释义】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焚林竭泽
【释义】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岗头泽底
【释义】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膏泽脂香
【释义】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涸泽而渔
【释义】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三江七泽
【释义】泛指江河湖泽。
山吟泽唱
【释义】 指山歌民谣。
深仁厚泽
【释义】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顺非而泽
【释义】 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
遗风余泽
【释义】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遗惠余泽
【释义】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以泽量尸
【释义】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渊渟泽汇
【释义】比喻事物的集聚汇合。
泽被后世
【释义】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泽吻磨牙
【释义】犹言龇牙咧嘴。凶残的样子。
振兵泽旅
【释义】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尊主泽民
【释义】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温润而泽: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遗风余泽: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出处】:《宣和书谱·张彦远》:“此其遗风余泽,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渊渟泽汇:比喻事物的集聚汇合。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汉兴,董贾诸人,渐趋醇朴,一代文章,垂复古始,淮南又群集浮华,纲罗淫僻,渊渟泽汇,萃为此编。”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出处】:唐·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被泽蒙庥:指受恩泽,蒙庇护。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吴留村》:“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自县治以至何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
竭泽焚薮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同袍同泽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温润而泽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泽及枯骨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被泽蒙庥 指受恩泽,蒙庇护。
川泽纳污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
焚林竭泽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膏泽脂香 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山吟泽唱 山歌民谣。
深仁厚泽 谓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僧 圆 泽 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