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位于盱眙县明祖陵镇,距盱眙县城20公里左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明代属安徽凤阳府管辖)。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
明祖陵的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王陵建筑的风格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明祖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明祖陵又称明代第一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
明祖陵位于淮河之滨、古泗州城北的洪泽湖畔,淹没在淮河水下达300年之久。此地原为一片漫土,背倚九岗,俯瞰汴淮,形如龙首昂然于山水之间,是朱明王朝钟祥毓秀、肇基帝运的“风水宝地”。
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历时28年之久。原有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宫私宅第千间,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与古泗州城一起毁于洪水。1953年春旱时露出水面,当地人们始称为大墓头;1963年旱时再次露出水面,被江苏省文管会考察古徐国遗址的专家发现,确认为明祖陵。
1976年起,国家拨款开始修复;1982年初具规模,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威严的神道两侧,矗立着石像生,形体高大,雕刻精美,形神兼备,明代诸陵无以伦比,明祖陵石刻是上继唐宋下开明清的艺术典范,堪称中华瑰宝。明祖陵的再现,使明代帝陵体系得以完备,为进一步研究明史、明陵以及帝乡的地理风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 和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于滔滔洪水。此后近300年,洪泽湖下有个大墓—— 一代皇陵留于世间的,只剩下这一句附近居民代代相传的戏言。连日来江淮一带遭逢大旱,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已近死水位。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露出来了,300年来第一次啊…… (2011年5月19日)
之前我们讲过了很多出格陵墓,不外那些都是地上的,今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葬在水下的陵墓——明祖陵。
▲明祖陵正门这座位于江苏盱眙的明代陵墓,掩埋着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和他们的夫妇,从它面世之初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在1963年,突如其来的严峻干旱使洪泽湖水位大幅低落,这时分一大批井井有条的石像显露水面,人们细心一看,发明居然是麒麟、狮子、文臣和武将的抽象。
闻讯赶来的专家实行细心考据,一定这就是史乘中纪录的明祖陵。各人都晓得前人关于陵墓选址出格垂青风水,尤其是皇家墓葬。
但是这座明祖陵的位置却真实不太抱负,它并不在平地大河之侧,而是在崎岖不服的丘陵地带。依据堪舆术的请求,一块宝穴该当有“山、水、案”这三奇,还该当有附近护砂和群山拱卫的地形。
但是这座祖陵的周围却都是水乡泽国,并没有几贵处可言。▲明祖陵神道明晓得这处所风水欠佳,为什么朱元璋不实行迁葬呢?朱元璋大概也想迁葬,但他真实是不敢动,由于这里掩埋着老朱家的祖宗,迁坟的话势必会招致王气走漏,大明的山河社稷说不定就不平稳了,因而只能在这里建筑祖陵。
不外别忘了,朱元璋此时但是大权独揽的建国天子。跟着他的一声令下,筑陵工人们对这一地区实行了大规模革新,先是填埋低洼的处所,随后又人为积土成山、挖渠成河,苏醒制作出了契合规范的“风水宝地”。
▲明祖陵部分既然在人为操纵下已成为了“风水宝地”,为什么明祖陵还会蒙受着被水淹300多年的恶运呢?究竟是后天风水缺乏仍是人为因素的后果呢?假使我们细心查阅史乘,就会发明明祖陵被淹一事,三分天必定,剩下七分满是天灾。究竟是谁敢在明代天子的祖陵头上动土?且听子渊垂垂道来。
光阴推移,到了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刘大夏掌管建筑了截断黄河北支的太行堤,后果黄河的少量水流顺着南支汇入淮河,沿途诸多河流今后饱受水灾之苦。面临这一状况,赫赫有名的潘季驯提出了一个名为“蓄淮刷黄”的治水战略,中心就是以水攻水。
这一省钱省力又费心的主意赢得了诸多大臣大臣的撑持,最初获得了明神宗的一定。▲潘季驯画像这一主意看上去挺美,但是不管人们怎样聚集淮河水流,也没法抵御澎湃的黄河水,明澈的河口泥沙淤积,淮河的河床反倒被举高,这么一来淮河水既有力抵御黄河水倒灌,又没法奔腾入海,水位垂垂低落,最初是水淹八方,祖陵也未能幸免。
潘季驯的治水计划就这么在实践中被“查验”得头破血流,不外如果他们实时改动战略,也还来得及。▲万历天子朱翊钧画像惋惜的是,这个治水计划此时已不但单是为了管理水灾,更是成为了大臣们互相攻讦的利器、保护本身权利的宝贝。
撑持潘季驯的大臣门不只不采用反对派的定见,还假造谎言说祖陵一带松柏翠绿,真实是风水宝地。到了万历二十年,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和位置还在睁眼说实话,悍然将分流的倡议称之为妖言,涓滴不论淮河一带水灾频发已是不争现实。
如果朱元璋的祖宗们泉下有知,在水中煎熬的时分眼睁睁看着这些大臣们的肆无忌惮生怕是要气得跳脚。光阴荏苒,即使是天子的祖陵,也不外是换得一声后人的嗟叹。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健身操丈夫领了单位发的“五一”过节费,回到家后便如数上交给老婆大人,老婆接过钱,“噼里啪啦”地点了点,说:“就这点儿?举起手来,让我搜搜,有没有留小金库?” 丈夫一边嘻嘻哈哈地分辩,一边乖乖地举起双手,任老婆搜身。 这时,丈夫的父亲突然推门而入,丈夫连忙把手放下来,尴尬地笑笑,老婆忙解释说:“爸,我最近刚学了一套健身操,这不,我正在教他呢,爸,要不您也学学?” 老人咧开大嘴,腼腆地笑了笑,说:“不用学,30年前我就学会了,还是他妈教的呢!”。
1、神道石刻:祖陵石刻共有21对,分布在北南向约200米长的神道上,此为(麒麟、雄 师、华表、马官、拉马侍、文臣、武将、近侍)等。
2、地下宫殿:朱元璋三代祖 宗的衣冠冢。
3、享殿遗址:明祖陵祭祠大殿,1680年毁于洪水,现仅剩28个石柱础。
4、基运亭: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1680年毁于洪水,今日复建。
5、游览码头:滨临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
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诗经》里的《采薇》: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开头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
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采薇》: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很明显是以他们为原型,不过鲁迅把他们用在小说中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他们认为周攻入商灭了纣王是改了文王的规矩,便决定不吃周家的粮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 同时还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请点击采纳。谢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5秒